丈量老城
信义庄
青春时在老城工作生活过几年,心就给了老城,每过一段时间,总想去老城看看,不为什么,就为了那股子熟悉的烟火气,能瞬间唤醒深藏心底的记忆。

走在老城斑驳的石板路上,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时光的琴弦上,奏响着往昔的旋律。街边的小店换了一茬又一茬,却依旧透着岁月的韵味,像是老城默默坚守的守护者。
穿过面目全非的旧军门巷,望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脑海里仍是那古色古香的门楼,庄老师慈祥的笑容、自行车铃的叮当声……。走进那家常去的小吃店,怎么也寻不见那位和蔼的老伯。点一碗甜沫、几根油条,热气袅袅,氤氲弥漫中,滋一口,熟悉的味道瞬间在舌尖绽放,仿佛一下又回到了那无忧无虑的青春岁月。

鞭指巷“壮元楼”前的转角处,几位老人围坐一起,打着掼蛋,争论着每一手牌的出法,率真的话语,孩子般的笑容,充满了生活的热情,及历经沧桑后的从容与淡定。静静地坐一旁,听他们谈笑,默默感受这份岁月静好的氛围,心若止水。
瞥一眼双忠祠街上的孙家公馆,悠悠地顺西公界街北行;耳听着小巷里传出的悠扬琴声,看花车从身边一辆辆经过,凝视着小店上那“欢伯”的牌匾,恍若梦境。“寿康楼街”上的题壁堂、升阳观、吕祖庙、寿康楼,铺满爬墙虎的斑驳红墙,让人仿佛穿越时光,回到过往。看着吕祖庙里升起的袅袅炊烟,呆呆地好一阵才缓过神来。繁华都市里,这老街巷的静谧,令人好生欢喜。

瞅着脚下刻有省政府字样的石板前行,畅然来到了明湖之畔的省图书馆旧址,““遐园”回廊里徘徊,“奎虚书藏”、“尼山书院”前伫立,四十几年前读书求知的场景历历在目。抚摸着湖边的老柳,静静地观一会雨中的残荷,泛舟的游人,淡淡忧伤。

听一段西皮二黄,神清气爽;观一番鹭鸟翻飞,万物共生;喝一碗茶汤,欣欣然直奔曲水亭街。口琴声声中体验“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低着头,在每一片青石板上,寻找着老残的印记;青春的思绪如泉涌,随着那口琴声悠悠飘荡,仿佛穿越时空的壁垒,与老残并肩漫步在这如画的街巷。闭上眼,深吸一口,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与水汽,那是老城独有的气息,醉人醇香。

辘轳把子街上的书店,扯住了衣角,忍不住驻足欣赏;过“起风桥、王府池子”,走在西更道窄窄的小巷,忽然想起了那个细雨蒙蒙的傍晚,少女绯红的脸颊、银铃般的声响。芙蓉街里转来转去,怎么也寻不见那昔日的“钻石工具厂”,空气里、鼻腔里满是美味的芬芳,一抬头,不知不觉竟来到了“会仙楼饭庄”。
走在熟悉又陌生的泉城路了,瞅啊瞅啊,哪还有1路电车的影子;熟悉的百货大楼,古老的瑞蚨祥绸布店,卫巷街口的快餐店……,早已化成漂亮的恒隆广场。高大的法桐凤凰涅槃,又伸出了粗壮的枝条,它一定记得,那个暴雨中,骑着二八大杠飞驰的少年。
宽厚所街的小巷里,脑海中浮现出了查会计那轻盈灵动的身姿,嗅到了她窗台上茉莉的芬芳;浙闽会馆(原历下区文化馆)里诗人山青的吟唱仍在心头激荡,护城河畔、解放阁前,晨练的脚步声轻轻回响。

莫名地折回装饰一新的新华书店,不停地在一排排书架前徘徊。捡一本心仪的爱书,坐在角落里,静静地翻阅,这一刻,时光倒流,仿佛又回到了十七岁那年……。
夕阳的余晖,在老城的屋顶铺洒,一天的时间悄然而过。缓缓走过西门桥,站在“山水沟”口回望,心中满是不舍。但我知道,老城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永远在这等着我的归来。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老城都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是我永远无法割舍的眷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