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晚,深圳的秋夜因一场古典音乐盛宴更显温润——2025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迎来重磅场次“马勒歌曲之夜”。格莱美奖获得者、当代乐坛公认最具创新精神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托马斯・汉普森,携雨果·沃尔夫勋章得主,钢琴家沃尔夫拉姆・里格应2025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邀请,首度献演深圳,以醇厚嗓音与细腻诠释,将马勒艺术歌曲的深邃意境镌刻在观众心间。这场演出不仅是汉普森与深圳乐迷的首次相遇,更彰显了2025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在节目策划上一以贯之的理念——以世界级艺术家为桥、以经典作品为媒,让不同文明的艺术精髓在鹏城碰撞出璀璨火花。

▲图注:钢琴:沃尔夫拉姆・里格(左),男中音:托马斯・汉普森(右)
在古典音乐界,托马斯·汉普森的地位无需赘言。他的嗓音,已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其职业生涯横跨数十年,演绎的曲目从莫扎特到现代作品,极为宽广。但他对德奥艺术歌曲,尤其是马勒作品的诠释,已被公认为这个时代的权威。汉普森的卓越,在于他完美融合了“声”“情”与“智”——他拥有温暖醇厚、兼具力量与微妙控制的男中音;他更是一位深刻的音乐学者,对每一首作品背后的文学、历史与情感内核都有着孜孜不倦的探究。这使得他的演唱不仅仅是“唱”,更是一种戏剧性的“叙述”与哲学性的“思考”,将听众直接带入歌曲的诗意世界。他的首次深圳之行,无疑是本地乐迷期盼已久的盛事,也为“一带一路”音乐季的艺术版图添上了至关重要的一块拼图。

▲图注:钢琴:沃尔夫拉姆・里格(左),男中音:托马斯・汉普森(右)
而当晚演出的核心——马勒艺术歌曲,更是古典音乐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古斯塔夫・马勒的作品向来以“用音乐承载诗歌重量”著称,他擅长将德语诗歌的韵律与音乐的色彩相融合,在短小的歌曲篇幅里容纳对生命、自然、离别与永恒的深刻思考。对于中国观众而言,马勒的作品虽诞生于19世纪末的欧洲,但其蕴含的“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对情感的坦诚表达”,却能跨越时空与文化,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图注:钢琴:沃尔夫拉姆・里格(左),男中音:托马斯・汉普森(右)
选择一场纯马勒艺术歌曲音乐会,需要极大的魄力与艺术自信。它不依赖华丽的舞台布景或庞大的乐团编制,而是将全部焦点凝聚于人声与钢琴的二重奏上,极度考验艺术家的内力与默契。若说汉普森的演唱是演出的“灵魂”,那么钢琴家沃尔夫拉姆・里格的伴奏便是“骨架”。作为与汉普森长期合作的搭档,里格对马勒作品的理解同样深刻。他的弹奏既不喧宾夺主,又能在关键处为歌曲“点睛”—— 当汉普森的嗓音转向柔和时,里格的钢琴音色便如轻纱般包裹;当歌曲情感推向高潮时,他的弹奏又能以恰到好处的力度,与歌声形成“对话式”的呼应。

▲图注:钢琴:沃尔夫拉姆・里格
演奏大厅内观众们凝神静听,仿佛连呼吸都融入了音乐的节奏。每个篇章终了,观众席随即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托马斯·汉普森也在返场时接连演出两首曲目,将全场气氛推向又一波高潮!演出结束后,不少声乐爱好者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受访时纷纷表示:“能够在家门口看到期待已久的偶像特别特别开心。”从上海专程赶来深圳看演出的冯先生说:“能够听到托马斯·汉普森演唱的马勒艺术歌曲,我觉得特别值。”

▲图注:钢琴:沃尔夫拉姆・里格(左),男中音:托马斯・汉普森(右)
对于深圳而言,这样的演出不仅是一场“听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赋能”——它让深圳观众在家门口便能与世界级艺术家对话,让“一带一路” 的“开放、包容”理念通过音乐得以传递。而托马斯・汉普森的深圳首秀,也将成为2025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的又一经典时刻,为这座“青春之城”的文化记忆增添一抹厚重而温暖的色彩。在后续的演出周期内,2025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还将继续以匠心策划,为观众带来更多跨越时空、连接文明的艺术佳作。
(刘立庆 图/文:主办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