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秋云梦山
文/谢爱民
太行东麓起灵峰,
云梦奇姿造化兴。
飞瀑悬天垂素练,
幽潭映日走游龙。
洞藏玄秘仙修处,
崖刻沧桑道遗踪。
踏雾登巅极目望,
层峦尽染紫红浓。
赏析:
这首七律紧扣“深秋云梦山”主题,格律工整、意象鲜活,既写尽山水之奇,又藏道韵之幽,是一首形神兼备的咏景佳作。
1. 起承转合,结构严谨:首联“太行东麓起灵峰,云梦奇姿造化兴”破题,点明云梦山的地理位置与“天造地设”的核心特质,为全诗铺下宏大基调;颔联“飞瀑悬天垂素练,幽潭映日走游龙”承上写实景,以“素练”喻飞瀑、“游龙”拟潭中光影,动静结合,视觉画面感极强;颈联“洞藏玄秘仙修处,崖刻沧桑道遗踪”转笔由自然之景切入人文底蕴,挖掘云梦山“道文化”的历史厚重感,拓宽诗句内涵;尾联“踏雾登巅极目望,层峦尽染紫红浓”收束于登山所见,以“紫红浓”点出“深秋”时节,既呼应标题,又以开阔意境收尾,余味悠长。
2. 炼字精准,意境鲜活:诗中炼字颇见功力,“悬”字写出飞瀑“垂天”的壮阔,“走”字赋予潭中光影灵动之态,“藏”“遗”二字则暗合“仙修”“道踪”的神秘与沧桑;尾联“踏雾”二字还勾勒出登山时的缥缈之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与诗人一同置身深秋雾中山巅,俯瞰层峦叠嶂的绚烂秋色。
3. 主题鲜明,形神合一:全诗始终围绕“云梦山”的“奇”与“深秋”的“艳”展开,既刻画了山水、洞崖的外在“形”,又融入了道文化的内在“神”,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交融,让诗句不仅有画面感,更有文化深度。
作者简介:谢爱民,汉,男,生于50年代,河北省平乡县人,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著作家、省、市诗词协会员,市海棠诗社副社长。爱好新闻、公文、评论、诗歌写作,多篇新闻获囯家、省奖,多首诗词获奖,著《心海涛声》诗词集。
《新诗大观》长期征稿、赠阅启事
《新诗大观》为邢台市诗人协会主办的纯诗歌刊物,逢双月出刊。
《新诗大观》诗刊创刊于1994年,至今已经编辑出版142刊。主要栏目有“特别推荐、诗现场、诗歌发现、散文诗叶、诗歌密码、网络诗文本、诗天纵横、诗歌部落、诗坛撷英、诗人说诗、古韵新声”等。《新诗大观》长期面向国内外征集诗歌相关稿件。
本刊真诚免费赠阅读者,只望读者支付18元/本邮资,增加一本加10元。
投稿邮箱:xsdg1994@163.com
业务联系:13930908446 (同微)
获书通道:13932935519(同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