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知与傲慢而买单的社会现象知多少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5.10.15日9时26分一10时25分作
今年春天,朋友打电话咨询我,他儿子酒后骑摩托车,摔倒后右眼失明。问我怎么办?我让他发他儿子的照片,我看了一下。我说没有太大外伤,只是右颧骨处稍有点擦皮,不碍事。我断定内伤是右眼的视觉神经可能挤压所致。朋友听了,医院也这么说,所以很是信服。
朋友说医院专家也是这么说。但医院的解决办法只能做手术。我说眼晴太精密,神经用医生的肉眼看不见,摸不着,刀下无情。很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我用电话劝说三个多小时。全家三口隔屏挨个嘱咐。全家人口头答应。
朋友要从浙江带儿子来青岛找我。我说这也不是大病。我打破道不轻传”的医训,把治病的中医神经导能疗法教给你。我回公司后画细图详解。
在我和弟子们的眼里,这不算是大病。但他没有多大效果。他儿子不太相信,怕痛不让调理。他并非我的弟子,不太懂真正的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原理。看来,“依葫芦画瓢”还不太行,手法不准,能量不够。我又通过电话反复指导,但他儿子不配合,因此还是不行,没出来效果。
住了几天,他又给我打电话,咨询了医院,医院说给他请北京的专家给他儿子做眼睛手术。他很兴奋,很高兴,很期待!我说,别不相信我,别冒这个险!北京专家手术解决不了!他们全家不听,他儿子更不听我的话,而相信北京专家的话。朋友说,如果不做手术,他儿将来会埋怨他!
手术从鼻腔入,进入视后神经动了手术,还牵扯到蝶骨。手术失败!但北京医生早回去了,医院一点责任也不承担。朋友很后悔!我们昨天通了电话,我说一个二十六岁的儿子,一表人才,就这样一只眼睛看不见了!他后悔莫及!我说症状是视力看不见了。但神经至少不会断的,最多是压迫了神经。中医神经导能疗法专治这种神经压迫性疾病。我破例远程指导他们又听不很明白。非常任性冒这个百年大险!一刀下去,百病难赎!
我说你儿子现在干什么去了?他说到山东滨海去学整骨去了。孩子都这样了,至少让他有个谋生的手艺。我说他去学医,他师傅不会给他治眼吗?他说他师傅只会整骨。
转来转去,还是没来找我学习了神经导能疗法。正如他说中药也吃了,都不管用。我说,视觉神经在人体中很细很小,看不见,吃中药很难修复!
就这么一个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听劝告,术后无药!一个刚大学毕业的青年,就这么在盲目中断送了一生的前程!岂不可惜之至?其实,在我研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三十五来,我亲自耳闻目睹了多少这样任性后,后悔来不及的例了!有的病人家属在我面前,我劝说时高傲得不行了!把我的好意当成歹意!有的十天后,再问,病人病逝了!至此,什么高傲也没有了,满心懊悔已经晚了!如果我把这种现象放大,举国上下,又有多少这样的事情发生呢?可以说不计其数!为无知与傲慢而买单,这个单在沉重了!但对我来说,又能挽回多少这样的人呢?
《易传》《春秋》与《论语》皆非孔子所作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5.10.15日14时56分一15时49分作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易经》有“三易”,包括《连山》、《归藏》和《周易》三部易书。“十翼”即《易传》。“翼”有附翼、辅佐之义。因《易传》有十篇。“《易纬》说“:孔子“五十究《易》,作十翼。”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 。”《史记注》正义也说 “:夫子作十翼。”孔颖达《周易正义序》也说:“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孔子晚年是喜欢《易》,读《易》也很勤奋,但他根本没有作《十翼》。孔子自己承认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后人,非让他作,岂不在开玩笑吗?
“孔子厄而作春秋”。这句典出《史记·太史公自序》与《报任安书》。《春秋》根本就不是孔子写的。《春秋》是由鲁国史官记录的。更何况孔子在鲁国担任的职务是大司寇,而不是史官。孔子年五十,担任鲁国司寇,摄行相职。不久弃官,偕弟子周游列国。孔子51岁任中都宰,52岁升大司寇,55岁离鲁。满打满算,在鲁国从政五年,担任大司寇三年。现存《春秋》,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孔子为政五年,怎么会写成《春秋》史书?司马迁本身是史官,难道他连这个基本常识还不明白吗?
至于《论语》,那是孔子去世很多年后的产物,准确地说,是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的回忆录。孔子本人,根本不可能知道这样一本书的存在。所以细究起来,孔子并没有为后世写过一个字。
孔子明确宣称自已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也就是说,他“只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不妄自进行创作,坚信古代传下来的知识”。孔子自己承认,他不写东西。他的儒家后人硬说是他写的“易传”和《春秋》。
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都有著作,唯独孔子没有他自己的著作。所以,《易传》(十翼)、《春秋》与《论语》皆非孔子所作。所以,史学家,经学家一定要实事求是,对社会负责,对历史名责,对后人负责。
作者简介:孙述考老师:字硕勋,又字鸿儒,子文,一乔。号东海崂主人,山东青岛人。研究生毕业,中文专业,文学学士。教师、画家、书法家、国学专家、作家兼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创始人。喜欢艺术和文学和收藏奇石。创作诗词歌赋万余首,受到人们喜爱。在几十余家诗歌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过诗作与文章,作品传播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在历史上继贾存仁将李毓秀的《训蒙文》改编为《弟子规》以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增编,《孙述考增编<弟子规>》四千余字,比原文增加了三千多字。将孔子的《论语》参差不齐的文言文改编为三字一句的《诗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体式上的改编。将洪应明《菜根谭》改编成《诗译<菜根谭>》等等,对中国国学是一个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