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宾赋
作者:杨东 朗诵:沈虹
天地生民,各有其迹。一时之得失,不若百世之评;唯经砥砺刮垢、坎壈淬志,方显英杰本色。
王洛宾先生者,号 “西部歌王”,至情至性之人也。本然处世,俭素勤身,一生坎坷多于浪漫,挫折反砺其精神 —— 牧野采风,汗珠渍透乐谱;深墙面壁,炼狱铸就歌魂;戎马金沙,不改英侠风骨;风霜荣辱,终待云天放晴。其以歌为魂、传民之声,历沧桑而志不坠,成百世不朽之业,诚可谓 “当时以为失,后视之实为得” 者也。
昔年先生负箧西行,出玉门,越祁连,踏戈壁之滚烫,涉湟水之清寒。华家岭上、和尚铺中,民歌籽种深植于心;黄河滩头、风陵渡口,报国志气沛然干云。见牧人长歌于草原,便俯身拾韵;遇哈萨克姑娘舞袖于毡房,则侧耳记腔。他采秦风于流沙,撷汉韵于绿洲,融回乐之高亢、维吾尔之悠扬,既探溯民谣本源,又兼编译创新 —— 注语言之慧秀,寓意幽默;融传统之元素,雅趣弥深。
十载风霜里,收得千首民歌藏:《达坂城的姑娘》初成,引驼队传唱四方;《在那遥远的地方》一曲,令星辰低昂伴和。《康定情歌》家喻户晓,《阿拉木汗》发问未停;《掀起你的盖头来》遍传街巷,《半个月亮爬上来》轻绕画梁。更有《共产党宣言》组歌可唱,《带血的项链》获奖于京;赶婚嫁之马车,则 “花儿” 映日奇红;作溪边之等待,则天女侧耳共听。抗战岁月,他谱曲振奋华北前线,催爱国热血激励百万雄兵;凯歌进疆,曲逸荣庭,军功章上佩满胜利荣耀。此非独音乐之盛,实为续文化之脉、连民族之肠 —— 汉藏回蒙因歌相赏,天山昆仑伴曲同光,成民族团结之典范,传幸福之天使。
先生之歌,不仅溢于海内,更逸出国门。黑人名家罗伯逊携其曲唱响全球,巴黎学院尊其作列为教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其 “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乃至宇宙探测,亦携其天籁之音至邃远火星。然先生一生非唯风光,更历沧桑:森森高墙,难挡自由企盼之袅袅音符;牢狱之困,未改乐心之明亮;离乱之苦,仍存歌意之芬芳。冉冉垂老,哀哀雄心,犹有爱情衷肠殷殷叩问;面对分裂者谩骂诋毁、剽窃者自欺无凭、欺世者台前骗扰,他唯以温柔一笑处之,守高尚情操,怀宽容胸怀。人羡其灼灼华章,怎知其背后苦心商量;人赞其 “歌仙歌王”,怎知其曾历几番心死神伤?荣辱成败于他,不过梦一场;功名利禄于他,不过走过场,唯传民心之歌,方为毕生正主张。
今鹤驾虽别,而纪念频起。金曲重唱,寰宇同欣;雕塑敷写,象仍清癯;作品陈列,可鉴人心。白杨默默,回眸先生采风之石路;红柳依依,颙望先生谱曲之丹岑。听其歌,使人心温梦忆,仙仙觉醉;手牵谊联,飘飘欲登云。所谓 “歌者不朽”,非指肉身长存,乃指其声入人心、其情融土壤 —— 曲高而和者众,英魂想必无憾;身死而名未灭,百年何逊长生。
西域苍苍,歌魂泱泱;洛宾之风,永沐八荒。
天道酬勤,莫惧名埋幽圹;公论自在,艺术承载生平。“嫦娥” 奔月,载其誉何其高;天籁流芳,内涵岂敢轻。前贤可慰,继志有人,扬其韵者众,温故更出新。
以文代酒,权为清酌之祭奠;一怀情思,寄于 “那遥远的地方”。百世永芳,千载流韵,西部歌王,无需御封,丰碑有幸,永记荣勋。

作者简介:
杨东,笔名 天然 易然 柔旋。出生于甘肃民勤县普通农民家庭,童年随母进疆,落户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三团。插过队,当过兵和教师;从事新闻宣传工作30年。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报告文学学会第二届副会长。著有报告文学集《圣火辉煌》《塔河纪事》和散文通讯特写集《阳光的原色》《风儿捎来的名片》,和他人合作报告文学《共同拥有》《湘军出塞》《天之业》《石城突破》《永远的眺望》等。
朗诵者简介:
沈虹,呢称叶子,新疆兵团人,曾长期从事电视新闻编辑播音工作,现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百草园书店,诗词天地,中国农垦杂志,新华网<文艺创客>等多家平台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