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如“璞玉”的语文课
文/雷小萍(甘肃)
十月十五日上午第二节课,听了王莉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第五单元课文《爬天都峰》。这节课越往后越吸引人,恰似登顶天都峰见满目光景,让我忍不住在手机上敲下这些感受。
她的教学设计以单元导语和三个学习任务为框架,条理清晰,又饱含落实知识的丰富内涵与智慧。先是出示单元导语,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和语文要素。
任务一:理清文脉,学习有序表达
下设两个子任务:1.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 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回答时,王老师提示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括,还利用AI技术和学生一起回顾常见写作顺序。
任务二:研读课文,学会清楚表达
子任务是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我”爬天都峰时的想法、说法和做法。落实环节中,老师补充天都峰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高而陡”的特点;通过找心理描写语段,让学生体会写作方法的巧妙,渗透习作技巧;还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爬山过程,结合视频理解“攀”字含义。此外,老师出示自己写的爬山文段与课文对比,让学生明白文章重点是表达“学习别人的长处”,因此“怎么爬山”无需详写。
任务三:运用方法,写清楚赛跑过程
落实时,王老师播放运动会相关场景视频,让学生写作并写出从别人身上该学习什么,还出示评价标准。最后展示习作片段,一篇由老师评价,一篇由学生评价。
整节课氛围轻松,让人收获很多。一堂课能折射出不少内容,但最终要落到学生身上。我把自己当作这节课的学生,不仅学会根据单元导语和语文要素梳理、概括文章的方法,知道天都峰的具体高度与陡峭程度,还掌握写作的顺序和方法,见识汉字演变的神奇……尤其在最后的方法运用环节,我既学会怎么写,也学会怎么评。可见,王老师的课让学生能力得到多方位锻炼与提升。
作为教师,我看到王老师在与时俱进中守住了语文课的“根本”,做到“教材为我所用”,更看到我们实验小学由上至下求真务实教学理念的缩影,还有团队对年轻教师成长的倾心助力。
望着王莉老师,我再次感受到“文如其人,课如其人”。这节课没有太多热闹,安静的时候居多。这份安静,一方面源于她的娴静性格,另一方面也与部分学生自信、胆量略有欠缺有关。这让我想起高中时,新来的年轻英语老师讲课声音较小,班主任却说:“那叫小声教学法,你们不注意听,自然听不到。”后来我们多用心,果然能听清楚。由此我也体会到,安静对语文课很重要。王莉老师给了学生更多阅读文本、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能在安静中品读文本、认真思考、慢慢吸收。这种安静比热闹更有优势,我认为“安静学习的能力”是语文学习必需的。就像当下很多人觉得“聪明”是调皮、机灵、能言善辩,但实际上,真正的聪明是踏实、勤奋、自信、自律、坚韧和执著,曾国藩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之所以称这节课为“璞玉”,是因为它既有玉的灵性与光泽——这份光泽正来自课堂的安静与扎实,更离不开王莉老师平时的认真钻研与脚踏实地;而且王莉老师还年轻,未来有宽阔绵长的成长道路。相信将来,她和更多像她这样的老师,会成为庆阳市实验小学的“和氏璧”。
雷小萍,甘肃省西峰区,小学语文中级教师。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庆阳市作协会员;《作家摇篮》签约者、庆城县作协会员、大荔县作协会员。从教二十多载,平日喜欢读书写写东西,作品散见于《西部散文》《作家摇篮》《庆阳教育》等杂志及一些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