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体”实为“退休”的笔误,看似只是简单的字形混淆,却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文字使用中的轻率态度,更在特定场景下暗藏潜在风险,值得警惕与反思。
从文字本身来看,“退休”指劳动者达到法定年龄或符合其他条件后退出工作岗位,是具有明确法律与社会意义的规范表述;而“退体”并非规范词汇,字面拆解为“退出身体”,语义不通,纯属书写疏忽导致的错误。这种笔误的产生,往往源于使用者的粗心大意——或是输入时的手滑,或是审核时的疏漏,本质上是对文字准确性的漠视。
在严肃场景中,“退体”这类笔误的危害尤为明显。如之前讨论的“招聘驻店药师退体优先”,药师岗位关乎公众用药安全,招聘信息的严谨性至关重要。“退体”的表述不仅会误导求职者,让其对招聘条件产生困惑,更会让外界质疑用人单位的管理规范性与专业态度:连基础的招聘信息都存在文字错误,其内部流程的严谨性、对岗位责任的重视程度难免令人存疑。
更深层而言,“退体”这类笔误反映出部分人对信息传递责任的忽视。文字是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在涉及职业、法律、公共服务等领域,每一个字词都可能影响他人判断或关乎公共利益。随意的笔误不仅会降低信息传递效率,更可能因语义模糊引发误解、纠纷,甚至损害相关方的权益。
纠正“退体”这类错误,关键在于树立严谨的文字使用意识。无论是个人日常表达,还是企业、机构发布正式信息,都应养成“落笔前斟酌、发布前审核”的习惯,避免因粗心犯下低级错误。对于涉及公共利益或专业领域的内容,更需建立多层审核机制,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一字之差,既显态度,亦关责任。“退体”虽为小错,却提醒我们:对待文字当存敬畏之心,对待信息传递当守严谨之责。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因微小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确保信息交流的准确与高效。
作者简介:
孙成贵,笔耕不辍,退休后专注书法创作与文化公益志愿事业。现任哈尔滨滨江书画院、松滨书画苑院长,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楹联学会等多家书画组织成员,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当代名家艺术研究院签约艺术家,中哈爱心书画艺术联盟副主席。同时为中华志愿者协会、黑龙江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多家志愿及慈善组织成员。其文学、书法作品多见于《都市头条》《百花齐放网》等媒体。
来源 |作者
编审 |黄现
编辑 |长久
出品 |海内外文学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