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南秋晨,河畔絮语
金英伟
深秋的晨光漫过洛南县城时,县河两岸先醒了。风里裹着露水的清冽,吸一口满是草木与泥土的淡香,把一夜的沉寂轻轻吹散。晨练的人们踩着微凉的石板路漫行,多是鬓角染霜的老人,或从南岸往西岸踱,或自西岸向南路转,步子不疾不徐,像跟着晨光的节奏晃悠,连影子都透着松弛。
南岸那排老柳树该是河畔的老友了,枝干粗壮得能揽住半段光阴,垂落的柳丝却仍软得像絮语。风一吹,枝条便轻轻晃,拂过空气时似有若无的轻响,竟像对着东岸的小柳树呢喃——是说昨夜的霜气凉了,还是叮嘱新抽的枝芽好好迎着晨光?倒让这秋晨添了几分软乎乎的暖意。这时的阳光还带着初升的浅淡,斜斜地搭在柳梢上,把深绿的柳叶染出一层薄金,连垂落的絮丝都沾了光,风一动,便晃着细碎的光点,像撒了把星星在枝头。
环卫工的扫帚在路面扫出细碎的声响,他们弯腰拾走落叶与杂物,把河岸的整洁细细铺展开来,好似阳光与扫帚的互动。阳光渐渐爬高些,越过树梢落在他们肩头,给藏青的工作服镀上暖边,连额角的汗珠都闪着光。不远处的楼房也慢慢醒了,晨雾褪去些,窗玻璃映着天光,渐渐有住户推开窗,探出头来望一眼河畔的晨景;过城的街路上,车辆依旧不多,三三两两地穿梭在南北方向,车轮碾过阳光铺就的路面,连引擎声都轻得怕扰了这晨的安宁。
最热闹的要数八卦桥,这座县城的地理标志浮在河上时,阳光已把桥身照得透亮。晨练的人们绕着桥身慢慢走,影子被阳光拉得修长,落在铺着防滑垫的桥面上,随脚步轻轻晃动;偶尔的闲谈声混着桥下的流水声,成了晨最鲜活的调子。桥下车流、人流从东南西北五条路口自然散开,阳光洒在车窗上、行人的衣摆上,连匆匆而过的身影都染了暖意,没有拥挤的匆忙,只有各自的从容,像河水里缓缓流动的波纹,自在又平和。
县河的水还带着四十多天连阴雨的痕迹,水面涨得满,颜色也有些浑浊,却把初秋的凉爽揉进了风里——吹在脸上,是秋的清,落在心头,是晨的静。站在河畔望着这一切,看阳光从柳梢爬到桥面,再漫过河岸的石阶,忽然觉得,洛南的秋晨哪里是风景,分明是一帧慢慢流淌的生活,每一处光影的变化里,都藏着不慌不忙的温柔。

晨咏洛南河畔
金英伟
霜浸秋深晓气清,
河滨人踱自徐行。
柳垂长絮风前语,
似对新条诉旧情。
洛水穿城流意缓,
晨光映岸客心宁。
环卫扫阶除露迹,
高楼映水寂无声。
八卦桥边人绕岸,
车流轻过未相惊。
连朝雨歇波初满,
一枕清凉入洛城。
作者简介:

金英伟,"老山铁骆驼",陕西洛南人,生于1965年8月,中共党员,本科文化,经济师职称。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139师战士,1985年一1986年在云南老山前线参加对越作战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在悬崖峭壁陡坡淤泥山路上面对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圆满完成一线军用物资护送任务,一天来回2- 3次,最多6次,曾被解放军《猛进报》以题为《老山铁骆驼》报道,个人荣立二等战功,现就职于洛南县金融监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