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最美天津市西青道中学
文/李建州(甘肃)
暂离淫雨霏霏的故乡,来到千里之外的天津,刚刚走出滨海机场,久违的阳光反倒有些不适。站在茫茫人海里,陌生的人,陌生的景,陌生的日子即将来临。
一阵清脆的铃声,将我从沉思中拽回现实。地铁长虹公园站出口处,电话里一句“欢迎您来天津做客”,瞬间驱散了初到城市的陌生感。
初次相约,我们竟有些拖沓。早已等候多时准备迎接我们前往跟岗学校的老师们,却没有一丝抱怨。往来行人,皆是陌生面孔,但我们似乎有着心灵的相约,初次相遇,并不心存芥蒂,甜蜜的微笑,亲切的话语,不掺虚浮,直抵人心。紧握的双手,无不传递着跨地域的温度,那是北方人特有的热忱。先前的舟车劳顿,在这一刻悠然化作一种沉甸甸的欣慰。
原本碌碌无为的我,未曾想跟岗的西青道中学竟然来了两位领导接站,令我受宠若惊。驱车前往学校的路上,与领导闲谈,他们竟然都去过甘肃,甚至还来过我的单位讲学,陌生感再次在我的认知里悄然消融。
踏进早已准备好的房间,新置被褥,蓬松柔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几位校领导也是闻讯而来,嘘寒问暖,细致的叮咛中,关怀之至,暖意外溢。一份带着热气的快餐早已摆在桌几之上,令人倍感温馨。天津人好客,之前只是传闻,并未亲见。今日之见,果是如此。
当日下午,更是有幸聆听了一位长期奋战在一线的老教师,将自身多年在班级管理中积累的经验,原汁原味予以分享。在她的讲座中,并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阐释,而是从一线教育管理出发,诸如耐心疏导叛逆学生、巧妙化解同学矛盾、理性与家长沟通等,案例翔实,深入浅出,字里行间无不留露出对教育的热爱。
能把学生当成自己心头最为重要的挂念,能愿付诸时间为教育琐事操心操劳的教师,正是教育家精神的真实体现。言传身教的作用,远大于单向的知识灌输。毕竟,学会求知是教育的基础,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处世,才是教育的高境界与真追求。教育从来都不是在冰冷的制度器皿里培养出来的,而是用教育的温度去感怀的。
细微之处见风范,毫厘之优定乾坤。师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没有刻意的表演,只有最真实的教育日常。一所学校的温度,就是这样藏在师生相处的每一个小片段里。临放学前的一节课是社团活动,铿锵有力的口号,抑扬顿挫的弦管声,悠然在学校回荡。孩子脸上洋溢的笑容,是最美丽的装扮,也是最真实的幸福收获。
傍晚时分,师生陆续离校,朗朗书声渐渐隐没在渐次亮起的柔和灯光里。我沿着校园漫行,和煦的风轻抚脸颊,似乎在这个深秋季节,反倒有着春的气息——也许是心理在作祟吧,毕竟我将在这里度过一个多月的时光,理想的种子将会在这里播种,静待破土而出。
漫漫征程,始于足下。期待未来的日子,宛如澄澈天幕下的暖阳,既温暖每一个求索的瞬间,也能让我带着光亮,笑对暮秋。
——2025年10月15日写于天津市西青道中学
作者简介:李建州,甘肃合水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高级教师。发表作品四百余篇,散见于《未来导报》《读友报》《甘肃工人报》及地方期刊杂志,部分作品发表于中国作家网、都市头条、书香神州、陇东黄土地文学、塞北文学、兰苑文学、九州作家、西部风微刊、蒙东作家等网络平台,2017年8月参与合水县县委、政府组织的《合水旅游概览》一书编辑,并担任副主编,2018年8月承担合水县县委、政府组织的《合水八大文化》之《秦直道文化》部分编写任务。2017年出版散文集《生命的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