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的风度
文/景卫萍
一边听鲍鹏山教授讲《孔子是怎么炼成的》,一边读《论语》,心头仿佛云开日出般清明起来。这样一本记述孔子及弟子言论的经典语录,如若没用心读过领悟过,为人处世将是很大的缺失。圣人孔子,绝非神佛高在云端,他的社会关系充满着世俗人情的温度,他的人生也有绝粮于陈、被称为“丧家狗”的困顿。在聆听他和弟子们的对谈中,我对“君子”一词的内涵有了一定的体悟。
《论语》语录中用词频率最多的是“君子”一词。旨在点明孔子和他的孔门十哲们,在讨论何为君子,君子有何修为。“君子”一词,在中学课本中解释为有才德的人。而西周金文中的“君子”一词,多指贵族阶层,强调身份内蕴。读完巜伦语》,觉得孔子讲的“君子”当以“仁”为根基,强调内在德性;以“义”和“礼”为坐标,将道德外化为行为尺度。我且以孔子为例,以他的言行志趣来佐证我心中君子应有的风度。
譬如当弟子在评价孔子时,用“温、良、俭、恭、让”几个单语词来形容他,但内涵却极丰盈。孔子生得高大,給人威严庄重之感,可一张口说话却温和谦让,极有亲和力。他教学时喜欢坐在弟子们中间,以平等心讨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说出观点和志向,再给予点评,表扬与批评都很直率。颜回和宰予都是他的学生。赞赏颜回的孔子常常当面夸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宰予上课打瞌睡,孔子就用“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的斥责来表示对他的失望。君子温而直的性格可见一斑。
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的评价。幼年丧父少年丧母的孔子,在世态炎凉中意识到:素人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致力于学习。他十五就有志于学习,这是多早的觉悟呀!一个人一旦早早发现自己的志向所在,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心无旁骛,就一定会有所作为。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进入士阶层的孔子,有了三十而立的自信,为他日后办私学,开创推行有教无类的平民受教育历史先河奠定了基础。正是因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而在教学相长中,孔子才成为了一个无所不通的大学问家。《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中,有八本都闪现着他的思想光芒。好学,乐思,学以致用,是孔子最大的特点,从而成就了他万代之宗师的英名,成为历代效仿的学者典范。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做事以大局为重,喜欢成人之美,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他的心境像太阳一样磊落光明,照到哪里哪里亮;而小人同而不和,靠钻营讨巧虚与委蛇甚至落井下石达到一己私利之目的,因此小人的心境总是患得患失充满算计。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孔子鄙视满口花言巧语,满脸堆笑讨好的人,他欣赏说话有分寸,不饶舌,有行动力的人。现实中凡事不辨是非、墙头草式的“老好人”,这种人是人群中的乌合之众、吃瓜群众。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对不在一个层面上的人,孔子是懒得鸡同鸭讲的。君子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者,他人即是君子的镜子,君子在他人身上照见自己人格的影子,因而会对浅薄粗俗愚妄之人避而远之,会对自己的缺失及时予以弥补。
子曰:“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只担忧自己能力不行,怕食人俸禄,不能忠人之事,而不顾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人说怀才如同怀孕,时间久了,总会显露出来。因此重视内修,术业有专攻,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才是王道。有了屠龙术,还怕自己没有知名度么?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告诫弟子做人不能装蒜,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当弟子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地种菜时,孔子坦白道:这方面,他不如老农夫老菜农专业。言下之意,君子非一生下来什么都懂,而是要不耻下问,要在实践中学而知之。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君子的德行也就是修己以安人,说白了就是做人有担当,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身边人的信任、倚重。君子的仁爱还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如孔子看到穿丧服的人,会慰问他;遇见盲人时,会主动礼让帮助他。孔子钓鱼吃,却从不撒网肆意捕捞;即使射猎,也从不袭击巢里安歇的鸟类。马厩中失火,他不问损失了什么,而先问伤了人没有。虽说都是小事件,却能真切地体会到君子对万物的悲悯之心。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的处世方式,就会在处世时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伤害,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不给他人乱贴标签。
君子看重精神富足。孔子在齐国听到巜韶》乐后,很长时间不觉得肉的美味。生活中只要有精神寄托,即使吃着粗茶淡饭,枕着胳膊睡觉,也会觉得很自在。孔子教育儿子要读巜诗》,曰:“不读诗,无以言。”读诗的人,才可以学着与古人与自然对话,才可能出口说话不乏味有意趣。最可贵的是读诗可以软化人的心肠,让人变得安恬淡泊以慈悲为怀。君子最洒脱的样子,就是穿上漂亮的衣服,邀请志趣相投的朋友,在大自然的四季中行吟,唱歌跳舞诗酒茶,然后伴着夕阳回家……
子曰:“道不孤,必有邻。”这里的“道”,既指自然规律,也指人的德行,就是干百年来君子所秉持的“”仁、义、理、智、信”的处世哲学,这是沉淀在中国人骨子里文化基因。巜论语》中字里行间中闪现的思想光芒,像一眼眼活水泉,我辈在这样的“清泉”中泡泡澡,人一定会褪去俗皮尘垢,活得像君子一样通透可爱。
作者简介:景卫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周至县作协理事,网络签约作者,从教之余,已在报刊、网络平台发表数十万字散文、小说、诗歌,出版有散文集《涓滴成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