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标准相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段青春热血沸腾的岁月,虽然时光流逝,但之中的很多片断,常常在我的脑海里由模糊变为清晰。
作者潘汀河戎装照,见证了绿色军营里的青葱岁月,从入伍文青变成坚强战士的全过程。飒爽英姿,不负韶华。钢枪在握,长城在胸。
桂林陆军学校校门
队长佘应和和教导员研究学员队工作。
一、苦练三个月,摸爬滚打到学员
前排左起周存彭建华李春明黄云昌石志明罗占荣后排左起付意明张惠云(一区队长)吴留柱关锦邹文忠(副教导员)许成周训德余应和(队长)
七班集体照
尤保善副队长
二、潜心学习,理论实践相融提升
九班学员磨杰
八班学员郑大威
82年春节前学校放假,我与梁华胜和蔡富生从桂林同坐一趟车往广州,那时没有高铁,坐一般普通火车要走12小时才到广州,深夜3点钟左右,突然发现刚上车的老百姓拿着几笼鸡上车,因座位的问题发生争吵,接着发生械斗。我们立即冲上去阻拦,并大声制止,不能打架,我们是人民解放军,可双方仍在继续打,劝架中一根扁担打在梁华胜头上,鲜血直流,蔡富生的手臂也被斗殴人用拳打了一下,还好没事,乘警及时赶到制止了这起恶性事件。我们说明情况并把我们的学员证交给乘警看,乘车医务人员及时给梁华胜包扎,列车领导及时过来慰问,并说幸好你们及时制止了这场械斗行为,否则将影响旅客们的安全,你们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列车领导还通过他们单位给我们队寄来了表扬信。开学后我们及时向队领导汇报,队领导对我们见义勇为的行为在全队会上表扬。我在我们区队的黑版报写一篇报道《在飞驰的列车上》肯定梁华胜和我们的善举,毕竟我们是军校学员,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形象。
一区队四班学员付忆明在82年8月军事大比武冲锋枪10发子弹,5个点射,命中第90环,全校第一名,荣立三等功一次。
教导员秦大臻
一区队副区队长许成在投弹大比武中投出72米,获全校第一,荣立三等功一次。
八十年代初的军人精神风貌是顶尖滴!如果能配上当下高精尖的现代化武器,那就天下无敌了[强]只看自卫反击战对从战火中爬出以“穷而能打”著称的越军被揍得鬼哭狼嚎就可证明了。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要完成十大科目共二十八项课程的学习任务,要了解各种基本军事理论和每个战斗员所必须掌握的各种军事技能,掌握分队作战指挥员的要领,了解和初步体会带兵的方法。我们学习战术学、射击学、军事地形学,军队管理、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近代史、外军研究、军兵种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参谋业务、汽车驾驶、英语、政治教育、军兵种协调(陆、海、空)指挥,三防(原子、化学、细菌)基础知识以及应用和五大军事技能。我们还要学会手枪第一到第二练习射击、自动步枪第一练习、冲锋枪第一至第五练习、轻机枪第一至第三练习,四零火箭筒射击,学会六O迫击炮的操作和发射。射击是在学校学习的一门非常重要课目,这个课目沒有学好,难以胜任基层指挥员。一个射击打不准的指挥员,士兵跟着你就会有一种恐慌的感觉。所以学校对射击考核相当严格,每次射击考核我们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犹如一场生死博斗,稍有一点不认真,失之亳厘差之千里,三次不合格就意味着淘汰。因为我们无法预料我们的成绩能否达到及格以上,这是真功夫,不像理论死记硬背,而射击是靶上见窟窿。射击的难点就在于你自身的能力,同时它也是一门科学,从理论上说,三点成一线,可在实践中并不那么简单,许多学员认为只有准星对准缺口平整就命中十环,其实不然,因为射击时它有阳光、风速的影响,要想打得准,要学会排除虚光,把视力抽回,寻找准星和缺口对准,在准星上沿和缺口之间有一条灰白的横线,就利用这条灰白的横线对准靶心,方能打出10环的成绩。当年冲锋枪射击第一练习是8发子弹,三个单发,两个点射,45环优秀。要取得优秀的成绩,点射必上靶,否则很难获得优秀。要点射上就要学会操枪、瞄准,前跟下塌,一个动作不能少。谢天谢地,学校组织的11次射击考核,我的成绩均在优良以上。一百米的障碍,就象一道封锁线,跨越不了就被敌人消灭在途中,我们越过壕沟,跃过一米二的低墙,跑上六米的独木桥,爬过二米二的高墙,又要匍匐向前进,后又拼命地向前冲,每次跑完后累得死去活来。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稍休息一下,又发起二次冲刺,永远有一种不服输的感觉。练战术,特别是单兵战术,它的主要任务是以手中武器和爆炸器材,炸敌人坦克、战斗车,消灭步兵,必须坚决执行任务,贯彻近战歼敌的思想,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发扬英勇顽强、孤胆作战,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精神。要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土坎、土堆、壕沟、丛林地、墙壁、墙角、门窗等条件,有效地消灭敌人。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直身、屈身、跃进、匍匐前进。一整套的战术动作要牢记在心中,才能达到练战术的效果。难的是军事地形学,等高线,找方位,练胆量,夜里一片漆黑,教员把一张纸条放在8公里的坟地上,让我们按方位角前进,桂林市郊外是山岳丛林地,一进入林地东南西北就难以辩别了,好在我们有指北针,才摸着漆黑的夜幕前进,并且经过许多坟地,两人在一组,否则都不敢走,如果在自己家乡走过坟地路肯定不敢走,心里怕鬼,而在生疏的地形上壮胆就过了。特别是学习军事理论体会最深的是,一场战斗总是与它相关分析才能达到效果,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不是一句空话,刘伯承元帅在同一地方不同的时间打了两场漂亮伏击战,都是得益于对敌情、地情、我情、社情的正确判断,巧用兵力,出其不意,才能战胜敌人。通过军事理论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军事工作的魅力是在于斗智斗勇,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在训练中经历了一般人所没有经历的艰辛,烈日当空时,野外作业,冰天雪地上摸爬滚打,寒冬刺骨江河中武装泅渡,风雨交加夜里翻山越岭,穿林过河,极度疲劳的万米奔袭。记得82年8月,我校开展各项技能比武,我们队的学员竭尽全力,敢于拼搏,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全校大比武中我们五队获得总分第一名。为了这第一名,队里提出不让一个学员掉队,坚决向前。在大比武的日日夜夜里,我们区队长宋泽强与我们一起同训练,深入到每个学员当中去做思想工作,给我们指明方向,给我们动力。我队一区队四班学员付忆民在冲锋枪点射比武中,10发子弹,5个点射,命中90环,获得全校第一名,荣立三等功一次。一区队副区队长许成,在投弹比武中,投出72米,获全校第一,荣立三等功一次。我们五班代表五队参加全校步兵班建制火器射击对抗比赛,获得全校第一名。平时我们的生活、学习、训练,班、区队和队里都要求持别严格,在五队当学员真是不容易。82年10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诸如此类的经历,对于一般青年,特别是刚刚走向社会的青年来说是难以体味出来的,但苦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陆军学校的教员个个都很优秀,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军事的世界,非常感激他们的辛勤付出。他们当中有一名哲学教员给我们的印象最深刻。他就是上哲学课的邓旭红教员,他在讲课中反复强调读书不能死读,死读书是没有出息的,要带着问题去思考,举一反三。他讲唯物辩证法,号召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训练中的困难;讲唯物史观时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讲局部和大局的关系时,要让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国家的需要。这些理论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陆军学校学习,一切是为了战争的胜利,就是要把我们的学员培养成有钢铁意志般坚强的指挥员。正是这种魔鬼式的训练,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军官。比我们入学早一、二年的学生兵,有个别学员仍在部队带领千军万马,军衔已达到中将,足以证明军事基础训练和军事理论相结合很重要,培养出来的军官大多大有作为。经过二年半的学习,我们不断地吸取政治和军事理论营养,在学业上取得较大的进步。
1984年春节大年初一胡耀邦总书记在桂林陆军学校检阅学员队。
1984年春节大年初一胡耀邦总书记在桂林陆军学校检阅学员队。
83年底,我们大家都以为剩下半年多时间就可以顺利毕业了,也准备放寒假了,可一道命令给我们下达,中共中央首长84年春节到我们学校考察并对我们进行检阅,决定春节不放假,我们没完没了地练正步走,一个动作练百多遍,从单个军人动作练,再到合成练,真正做到一丝不苟。大年初一上午,胡耀邦总书记到我们学校考察并对我们全体学员进行检阅,我们在队长佘应和和秦大臻教导员的带领下,精神饱满踢正步走过主席台,接受胡耀邦总书记的检阅。紧接着我们又迎来角色的转变,每个学员轮流任班长、排长、连长。按照军队的日常生活开始组织工作,开始学连排战术,运用所学的军事理论和军事知识,练思想,练分析能力,发扬军事民主,开好班务会,排务会,连务会等等,并就如何进行战前动员,制定作战方案,研究选择敌人的攻击点等进入深入的讨论,同时还进行军兵种协调(陆、海、空)指挥的训练,每个学员的智力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了锻炼学员们处置各种战斗的能力,学校组织我们重走当年红军走过的路,从出发开始就进行战斗,共走二百多公里,经过七天七夜行军,处置各种各样的战斗情况多达上百次。经过这些训练,我们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我们再也不是当初入学时的战士,而是经过历练逐步走向成熟,具备了指挥一个连队作战的能力。可当我们正在为我们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之际。5月份学校又决定在6个毕业队中开展一次大比武,重点进行射击、投弹、单兵战术四会、班队列四会、十公里越野比武。我们又投入紧张的准备中,特别是四会教学,必须把比武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会做,同时还要会边讲边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印象最深的是十公里越野。那天下午,太阳发疯似的炙烤着,我们全队一百多名学员在火辣辣的沥青路上集合,每个学员身上都背上4个手榴弹、装上4个弹匣,军用水壶,防毒面具,还有一支冲锋枪,加上背包、小铁锹,全副武装。随着学校的啦叭响起,我们开始跑了,这天天气很热,沥青散发的味道几乎把我们昏倒,跑到三公里,肚子发痛,但必须要坚持,当跑过5公里,肚子不痛了,但这时只要心里说一声我跑不动了,就真的跑不动了,我一直对自己说,坚持,再坚持,哪怕倒在路上也要坚持,直至今天我才知道一个人有信仰是多么重要啊!看看身边的战友们仍在拼着,我也在拼,还有3公里,这是最难的时刻,能冲上去就胜利,冲不上就无法完成任务,我咬着嘴唇,拼命地追赶,前面我看到我们队四班的学员吴留柱帮助其它学员背两支冲锋枪,冲在前面,给我们很大鼓励,我冲到目的地,我终于露出微笑。我们班长周江斌刚到目的地就昏迷不省人事,校里的医护车及时将他送到桂林181医院抢救,总算没事,但住了二十多天院。我们全队一百多人48分钟跑完十公里路程。参加这次10公里越野的6个队共有二十多人昏倒,但都没事。我们五队在这次比武中,又获得第一名。在大比武中对抗赛是最激烈最贴近实战的比赛项目。它要求全班密切协同,快速配合,准,快,消灭目标。他的要求是在离射击位置50米的地方卧倒,听到命令突然发起冲击到达目的地后快速出枪,准确瞄准,密切配合消灭100米外十个钢板靶,以时间短为优胜。当时我们全班在激烈的对抗中以十一秒六完成了冲刺,卧倒,瞄准,射击动作全部消灭目标获得了第一名。比武结束后,学校政委王永宁说:“参加大比武的学员们,你们在比武中发扬敢于拚搏,敢于吃苦,这就是你们今后带兵打仗应该具备的素质,祝你们在以后的军事生涯中走向辉煌……”
这是五队在大比武中获得奖励的学员
五队队长刘书文,83年7月后任二大队副大队长。
九班班长鲁琳
九班学员张宪清
六班副班长何正炎(企业家)
我们班毕业后各奔东西,我和周江斌分到广州军区守备十二师教导队,梁华胜和陈明阳分到41军,陈国坤分到42军,刘云波分到55军,蔡富生到广州军区海防第十一团,谢卫东回湖南省军区,杨明分到东莞海军。我们各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梁华胜分到部队后到侦察连任排长,85年率领侦察小分队,在支援边防轮战中,英勇顽强,发扬两不怕的革命精神,完成侦察任务出色,获取战区作战当面有价值的敌情资料,为部队完成作战任务作出了贡献,他本人立二等功一次,后破格提拔为连长,后调任武装部任部长,周江斌被一纸命令调回桂林陆军学校当教员,正团上校转业到地方一个大专学校当处长。蔡富生在部队任到县武装部副部长后转业到东莞市打假办工作,陈明阳、杨明、刘云波正连转业分别在农行、公安局、税务工作,陈国坤排长转业后下海经商,现在的生活富足。而我在部队带兵也先后荣立三次三等功,历任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团副参谋长,在营长岗位上被海南军区评为全面建设先进营,因当时海南军区有一个硬性规定年满38岁就不能提拔副团了,因年龄的原因我转业到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工作,副调研员退休。知识分子型的谢卫东由于86年部队整编,他转业到湖南省民政厅工作,曾任湖南省长沙市人大主任,现在还继续在为党和人民工作。四十一年过去了,我们班的学员在一起聚会时回忆军校的生活时,总是说苦,也正因为苦才塑造我们与众不同的人生。我的每一点小进步,都离不开军校的培养,面对各种困难都敢于面对,永远保持着一颗奋发向上的心。记得在陆军学校看过一本书,书名忘记了,作者劝告少女们,你们想嫁给将军吗?就要从现在起爱上军校学员,而军校学员能当将军的也可谓少之又少,你要耐得寂寞,耐得千里调防的需要,而在这些人当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不要随便去羡慕将军的夫人。
全队集体照
五队二区队
佘应和83年7月后任五队队长
回想三年的学校生活,对我们来是愉悦的,嗅着桂花香,听着愉快的歌声,每天都有着不同的感受。陆军学校的生活就象一首诗,陶冶我们的意志,吃的苦都溶进了我们的血脉,让我们生出勇往直前的气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要想当将军的士兵要吃得人间别人不能吃的苦,不脱三层皮很难从桂林陆军学校走出校门。
六班副班长何正炎(企业家)
五班副班长梁华胜
四班学员付意民
六班长刘小林
五班班长周江滨
十一班班长李邦亮
五班学员谢卫东
五班学员谢卫东
九班长鲁琳
十一班学员胡世浩
二班学员员王炤明
九班学员张宪清
七班学员郭普训
潘汀河获得海南省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作者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