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拐杖
文/许科元
深山避暑,早起散步。在一转弯下坡地方,右膝一闪,还没反应过来,身体就扑了出去。本能反应,左脚踢出同时,右手按地,双手肘、双膝触地,扎扎实实地一个嘴啃泥。还好!没摔到头,也没摔折手脚骨头,只有右手掌鲜血流出,双膝双手肘破皮浸血而已。
两个女儿知道我摔了跤,都忙着电话关切地问候,询问受伤情况。小女儿还在网上给我购买了一支台湾产伸缩式拐杖,让我外出行走时防止甩倒。按照说明这种拐杖主要方便于“可以独立步行的人”。
“拐杖”,我查了下《辞源》《词海》竟然没有来源和解释,只有对“拐”的解释,就是手杖。
“杖”的解释甚多,而且明确,手杖就是拐杖。《礼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证明拐杖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唐王维有诗云“上人飞锡杖,檀越施金钱”。
“杖”组成的词组甚多:杖咸、杖拏、杖履、杖刑、杖藜……等等。杖咸,一种放置手杖的匣子。杖拏,“渔父方将杖拏而引其船”,后作为渔父的代称。杖乡,“六十杖于乡”,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杖履”,古礼五十岁老人可以使用扶杖。古人入室,鞋必脱于室外,而长者可先入室后脱鞋,后遂用“杖履”,为敬老之词。唐诗人李商隐有诗曰:“不因杖履逢周史,徐甲何曾有此身。”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百科对“拐杖”的解释:就是“一种辅助行走的简单器械,通常是一根木制或金属棍子”。
“拐杖”真是千千万,还是一种产业。大类分为老年人拐杖、医用拐杖。材质分为铝合金、碳纤维、木质。医用拐杖基本都是金属制造,功能上分为腋拐、肘拐、四脚拐等。在形式上分为单拐、双拐。独足、三足、四足、多足等。老年人拐杖,多为木质。高档拐杖有乌木、檀木、鸡翅木,黄花梨、红木,榉木等。名贵木材外,珍稀木材如阴沉木、花椒木。阴沉木是深埋于地下,由地壳运动或者地震“阴沉而成”,难于寻找,稀少为贵,能制一根拐杖,实属罕见。花椒木须不名贵,但却稀少,它属于灌木科,长大不易。它浑身长满带刺的疙瘩,有行气活血,以毒攻毒,以麻治麻的医用功能。

名贵木质拐杖多为雕刻艺术型,诸如龙头、马头、猴头、盘龙戏珠、金凤朝阳等。材质珍贵,精雕细刻,造型生动,装饰性强,手感舒服。
随着我国老年化和旅游的发展,生产的拐杖越来越精致,功能越来越多。智能型拐杖具有手电筒、警示灯、收音机、跌倒报警、定位通话等。但耐用、轻巧、防滑、美观是基本要求。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有名斯芬克斯之谜,谜题描述“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行走”。隐喻人类生命周期,婴儿时期四条腿在地上爬行,长大了用两条腿行走,衰老了只能拄着拐杖变成三条腿行走了。人生成长是如此,精神何况不是如此呢。少时要靠父母长辈给予养育引导,晚年拄拐杖时期更要儿女晚辈的关心和慰籍,女儿不仅是小棉袄也是离不开的精神拐杖啊。
网上流行《拐杖》的歌曲:“当我走不动的时候,作我的拐杖可好;管它余生有多久,你幸福我就足够。……我做你的拐杖就好,别难过,至少还有我,天塌了我就顶着。当我走不动的时候,做我的拐杖可好。管它一生会有多久,你幸福,我就足够。”关爱温暖之情很是打动人心。
我认为对待拐杖,要持一个“慎”字。能不拄就不拄,犹如能不吃药或少吃药。不太老迈,能够行动,尽量不用或少用拐杖,努力战胜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依赖心理。
“坐看云溪忘岁月,笑扶鸠杖话桑麻”。
作者简介

许科元,笔名巴夫。将青春献给了军旅,将精力献给了政法,将闲情留给自己。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有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经历《虎啸南疆》及《改变罪名》长篇作品面世。
《西部作家村》散文·小说创作联盟
顾问:吉狄马加,王宗仁,车延高,阿来,龚学敏
艺术顾问:张咏霖,刘代明
主席总编:詹仕华
常务主席副总编: 王贵川
副主席副总编:涂国模
主编执行主席:程欣文
执行副主席: 李义忠,余楷茂,周克勤,钟若菱,陈锡挺,鲁小月,珺羽
秘书长:李义忠,余楷茂(常务)
副秘书长:周沛沛
本期编审:鲁小月
本期执编:钟若菱
特邀编委:李发模(贵州),刘炳琪(湖南),张开翼(宁夏),张新平(湖北),赵南成(广东),陈俊(安徽),陈词(辽宁),罗盟(成都),贺罡(四川),吕雄文(西藏),贾文华(黑龙江),雪野(甘肃),韩志君(吉林) ,熊亮(江西)
编委:谭金强,付登华,孔令华,冯伦,胡锐,高万勇,孙金莲,商丘,宋健,唐鸣,归途,唐成光,贺杰,尹茜,李传斌,钟斌
策划:平原
编审: 涂国模,鲁小月
业务总监:珺羽
法律顾问:张华彬律师
每周一、三、五出刊。
千里马的草原,大树生长的沃土。用虔敬之心,铸造文学攀登之路!
来稿者,请点关注《西部作家村》,了解作品采用情况。
该公众号是纸刊《作家村》和《西部散文诗人》的选稿平台。作品应是原创首发,和授权本平台独家原创发表(投稿即视为作者授权,版权归作者,使用权归本平台)。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拒绝抄袭涉黄。
来稿请认真校对和规范使用标点符号。文责自负,文章不愿修改者,请说明。
投稿请附作者个照或相关照片,作者200字简介。文章在《西部作家村》发表后,作者应积极主动转发,扩大影响;投稿两周未被采用者,可自行处理。
即日起,凡投稿本公众号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上述刊物,和党报副刊发表。
稿费:主要来源打赏。刊稿第七日后打赏不再统计;第八日按打赏的5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加主编微信),50%作为平台运营费用。
投稿邮箱:
诗歌:xibuzjc@sina.com;
散文: xibuzjc@sina.com;
小说: xbxiaoshuojia@sina.com。
投稿者,请加微信群“B《西部作家村》稿友群”,便于联系选稿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