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山前吟秋随笔(下平八庚)
于金奎(宁夏石嘴山)
秋风旷野舞轻盈,鬓畔休停鸟唤声。
逸照幽亭还寂寞,偏随暗柳伴新晴。
岚烟淡定红枫秀,峻岭从容紫雾明。
不用翻书诗意涌,灵光一闪韵天成。
2025.10.15.
秋入烟岚诗入韵——评于金奎《七律·山前吟秋随笔》
这首七律严守“下平八庚”韵脚,以“山前吟秋”为脉络,将秋景、闲情与诗兴熔铸于工整格律中,既见秋日山野的清逸之美,更显诗人触景生情、灵光偶得的创作意趣。
一、写景:动静相衬,绘就山野秋韵图
诗歌以“秋风”开篇,从动态到静态、从近景到远景,层层铺展山前秋景的层次与质感。
- 动景鲜活:首联“秋风旷野舞轻盈,鬓畔休停鸟唤声”以“舞”写秋风之态,赋予其灵动轻盈之感;“休停鸟唤声”则以听觉破静,将鸟鸣融入旷野秋风中,让画面瞬间有了生机与烟火气,“鬓畔”二字更拉近视角,仿佛诗人正置身这片秋野,与风、鸟为邻。
- 静景幽远:颔联与颈联转写静态景致,却静中藏韵。“逸照幽亭还寂寞,偏随暗柳伴新晴”,夕阳斜照幽亭,本有寂寥之意,却因“暗柳”“新晴”的相伴而添了几分柔和;“岚烟淡定红枫秀,峻岭从容紫雾明”更是神来之笔,“淡定”“从容”以拟人化手法写岚烟、峻岭,将自然景致与诗人心境相融,“红枫秀”“紫雾明”则以色彩点染,让烟岚、山岭的画面既有朦胧之美,又有鲜明的视觉冲击力。
二、抒情:融情于景,暗藏闲适心境
诗人的情感未作直白抒发,却全程贯穿于景物与叙事中。从“秋风舞轻盈”的欣然,到“鸟唤声”的亲切,再到“幽亭伴新晴”的安然,字里行间皆是诗人置身山野的闲适与平和。没有悲秋的怅惘,唯有对“红枫秀”“紫雾明”的欣赏,这份对秋日景致的接纳与喜爱,正是其淡泊心境的写照。
三、谋篇:由景入情,收束于诗兴天成
全诗结构精巧,前六句聚焦“吟秋”,铺陈秋景与闲情;尾联“不用翻书诗意涌,灵光一闪韵天成”则笔锋一转,从“写景”过渡到“随笔”的核心——创作的灵感。当诗人沉浸于山前秋韵时,无需苦思冥想、翻书觅句,诗意自会随景致涌上心头,“灵光一闪”四字精准捕捉了创作中最珍贵的瞬间,既呼应了题目中的“随笔”,也让全诗的意境从“赏秋”升华为“因秋得诗”的雅趣,余味悠长。
四、格律:严合规范,字句见匠心
作为一首七律,全诗对仗工整、韵脚严谨。颔联“逸照”对“偏随”、“幽亭”对“暗柳”、“寂寞”对“新晴”,颈联“岚烟”对“峻岭”、“淡定”对“从容”、“红枫秀”对“紫雾明”,词性相对、意境相合,尽显格律之美。同时,语言质朴却不平淡,“舞轻盈”“唤声”“秀”“明”等字词,以极简笔触勾勒景致,却精准传递出秋景的神韵与诗人的心境。
整首诗既是一幅生动的“山前秋意图”,也是一篇鲜活的“创作随笔”,秋景的清逸与诗兴的灵动相互映衬,读来如随诗人漫步山前,共赏秋光、同品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