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兵:铁兵大军中一朵奇异的花
常 杨
在铁道兵这支以男性为主的大军中,女学兵像一朵奇异的花,显得格外的特殊与璀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回望女学兵在铁道兵的引领下,为祖国做出的贡献,更觉得她们的荣耀,也有了为她们写一篇短文的冲动与激情。
一
女学兵是十六七岁的中学生,与男学兵一起来自陕西省各大城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加快襄渝铁路的建设,加入铁道兵的大熔炉,组成26个女学兵连。
女学兵仅有5000多人,但她们以自己别有的风采与坚韧,撑起了战备铁路建设的半边天。
女学兵的主要工作是为隧道、桥梁提供所需的沙石。
表面看来,这项工作是整个铁路工程的附属,是对女性的一种照顾,但它的工作量惊人。
襄渝铁路陕西段共有隧道177个、桥梁117座、涵洞上千孔,按每个工地需要沙石100吨估算,那是一个何等巨大、何等沉重的数字!
而且,战备铁路决定的军事化施工进度又要求沙石供应迅速,迫使女孩子必须以军人的姿态、机械化的效率从事繁重的手工劳动。
沙石来自蜿蜒狭长的汉江滩,女学兵沿紫阳、安康、旬阳一线摆开,构成一个恢弘壮观的挖沙战场和激情澎湃的女性世界。
夏天,沙滩上烈日当头,蒸汽弥漫,气温高达四十多度,俨然一个天然桑拿浴场。
尽管,女学兵来自城市,从未干过体力劳动,但建设战备铁路的神圣使命,让她们成为超越生理极限的铁姑娘,挥舞铁锨如飞,抡起耙子似箭,每工班8个人一天竟能筛出沙石三十多立方,装车20辆。
下工时,女学兵都被汗水浸成了落汤鸡。一天,铁道兵10团女学兵20连在回驻地的路上,碰见来基层视察的铁道兵二师师长。师长看到学兵一个个水淋淋的样子,劈头就说:“三令五申不许你们下河游泳,怎么不听话?”
姑娘们真委屈啊,本想遇到首长,能听到几句慰问和表扬的话,没料到痛遭误解,全散了架儿,互相搀扶着抹眼泪。
“知道错了就行,哭啥呢?”师长又心疼起来了。
副连长贾惠茹为姐妹们抱打不平,站出来向师长辩解:“我们根本没游泳,是汗水浸的。”
师长一下子愣住了,眼睛湿润,喉头梗塞。戌马一生,从未说过反悔话的师长第一次说出道歉的话:“对不起孩子们,我错怪了你们,拨给你们一头猪作为我的赔罪。”
冬天,空荡荡的河滩北风肆虐,扬起的沙尘铺天盖地。女学兵一上阵,冷风就钻进她们包裹不严的棉衣,顿时透心凉,干了一会儿又大汗淋漓。她们纷纷脱去外套,身着单衣,任北风像鞭子一样抽打她们的躯体。休息时,热量退去,汗水结成冰,冻得她们不停地蹦跳,她们索性不休息,一口气坚持到下工。
回到宿舍,精神松懈,她们全瘫软到床上,人人身上红肿,不少人大出血……
前来处理的大夫说:大出血是月经期间干活导致的后果。
这种现象何止一个女子连啊!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个女子连都有月经期间出工的情况。她们或缺乏生理知识,或瞒着领导坚持干活,在一个特殊年代,在“只有军人,没有女人”的军营里,她们付出了比男人更大的代价!
二
1972年夏,八一电影制片厂来工地拍摄纪录片《战斗在襄渝线上》,女学兵是重头戏,铁道兵11师11中队女学兵1连一群漂亮的女孩子自然少不了。
这对她们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既可让父母亲从银幕上看到自己女儿的形象,还能展示平常很难展示的爱美之心。
是啊,她们爱美,也正处于美的年龄,但一身鼓鼓囊囊的工装扭曲了她们窈窕的身材。况且,那时候一切与美有关的东西都在被禁之列。
现在都可以拿出来了。女学兵穿上封存已久的漂亮衣服,抹上久违的雪花膏,企盼明天闪亮登场。
第二天早晨,她们等来的是卸水泥的紧急任务,并要求她们完成任务后再赶到拍摄现场。她们喜忧参半地换了衣服,急赴工地。
待她们把40吨水泥卸完,已是狼藉一片,身体好的,脸色发青,体力差的,晕倒在地,但为了及时赶到拍摄场地,她们互相搀扶着向前走去。
可惜啊,当她们到了那里,拍摄已经结束,姑娘们像被抽了筋,精神彻底崩溃,抱在一起,哭天怨地……
三
更令人惊叹的是,女学兵还参与了打隧道、筑桥梁的工程,用超人的胆略、巨大的付出,在以男性为主的世界里筑起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47团进入隧道的女子连最多,先后共达5个。
这些连队由陕西省主要宝鸡、渭南、铜川等地的女学兵组成,贫苦出身使她们有一种吃苦耐劳,朴实无华的天然素质。
诸如学兵47团20连吧,她们是在磨子沟隧道掘进紧张时,主动要求进隧道的,扒渣如暴风骤雨,第一天的出渣量就超过了铁道兵;打风枪一学就会,并包揽一个掌子面,掘进速度与铁道兵相差无几。
遗憾的是,就是这个隧道里,牺牲了一位女学兵。
那是一次大塌方啊!整整捂进11个人,学兵肖梅英就在其中,她当场被一块巨石活活压死,年仅17岁。
这个可怜的女孩子生前连件像样的外套都没有,她说一生的最大愿望就是能穿上料子做的衣服。安葬她时,副指导员轩辉把自己舍不得穿的料子上衣穿在肖梅英身上......
四
她们毕竟是女孩子,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工作多么劳累,都掩不住她们女性的色彩,这就像一粒花种即使撒在荒山野岭也要绽开花蕊,吐出清香。
由于女学兵的存在,秦巴大山显得格外秀美,建设工地也格外热烈,铁道兵与男学兵都有了使不完的劲儿。
哪位铁道兵或男学兵从女学兵的驻地经过,不止步张望;哪位战士不渴望与女学兵并肩战斗;哪位单身汉不把女学兵化为梦中情人呢?
估计他们今天想起女学兵的身影,心里还美滋滋的吧……
(说明:此文为作者原创,没有在媒体上发表过,作者简介、照片附后)
作者常杨,国家一级作家、资深电视编导。已创作文学作品600万字,著书7本,多部作品获全国奖。已创作完成电视纪录片近百部,多部获全国奖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代表作有《三线学兵连》《陕西作家》《中国航天》《大美黄山》等。
常杨还擅长文化策划和文化讲座,担任多个自媒体平台的文化顾问。
责编:槛外人 20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