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韶山行 激荡新征程
淮南东望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曹礼军 报道
2025年10月13日,凌晨五点半的益阳,天色未明,秋意微凉。但在淮南东望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益阳分公司的资深推广员童老师心中,却燃着一团火。今天,她与全体同事将奔赴心驰神往的红色圣地——韶山。这不仅是一次期待已久的荣誉之旅,更是对团队过去一年多来奋力推广“互生系统”初见成效的温暖犒赏。
清晨六点半,大巴车准时启动,载着一车欢声笑语驶向韶山。车厢内,褪去了平日向商家解说“互生系统”时的紧张,洋溢着轻松而激昂的气氛。童老师望着窗外掠过的田野,思绪回到了过去数百个奔波的日子。
从去年至今,她和团队的伙伴们,如同编织共赢网络的使者,走遍了益阳的街巷商圈,耐心地向每一位商家和消费者阐释“互生系统”如何让消费变得更有价值。过程中有不解,有挑战,但当看到一家超市因互生收款码锁住了老客,一位市民因积分返还露出惊喜笑容时,所有的艰辛都化为了沉甸甸的满足。这次韶山之行,正是公司领导对大家这份执着与成绩最有力的肯定。
八点半,大巴车稳稳停靠在韶山广场。秋日朝阳为毛主席铜像披上璀璨金辉。在专业向导的引领下,童老师和同事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开始了这场红色寻根之旅。
在毛主席故居,那朴素的土坯房、简朴的农具,让童老师深深触动。“就是在这般艰苦的环境中,一代伟人立下了改写历史的志向。”她对身旁的年轻同事感慨道,“相比起来,我们推广中遇到的那些困难,又算什么呢?坚定的信念,才是最强大的推广工具。”
步入滴水洞,这处曾运筹帷幄的“神秘山洞”,如今静谧而庄严。洞内的清凉与历史的厚重交织,众人仿佛能听见那段峥嵘岁月的回响。童老师感到,一股从历史深处涌来的坚韧力量,正悄然注入心田。
随后,他们瞻仰了毛氏祖墓,回味家族的传承与历史的脉络。向导的讲解,不再是冰冷的历史年表,而是一幅幅有温度、有生命的奋斗画卷。过去与未来,在此刻紧密相连。童老师看到,身边的同事们眼神格外明亮,那是一种被理想与使命照亮的眼神。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毛主席铜像前,团队自发列队,齐声重温这豪迈诗句。此刻,每个人心中都激情澎湃。一向沉稳的团队管理负责人杜总也动情地说:“主席当年带领人民开创了一个新世界;今天,我们推广‘互生系统’,也是在用科技工具开创一种互利共赢的新消费生态。这同样是一项需要信念和勇气的事业!”
童老师对此深感共鸣。她拿出手机,屏幕上正是她们日夜推广的“互生收款码”。这个小小的二维码,在她眼中不再仅是一个支付工具,它更是一座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信任桥梁,是承载着让为商之道更公平、更温暖这一初心的载体。这与韶山精神中“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一脉相承。
夕阳西下,返程的大巴比来时安静了许多,但空气中弥漫的,是一种沉淀后的力量与决心。童老师没有休息,而是在随身的工作手册上郑重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对接的每一个诚信商家,就是一颗共赢的火种。回到益阳,我要把韶山的这份精神气带给更多伙伴和商家,让‘互生’的理念星火燎原。”
这次韶山之行,对淮南东望益阳分公司的全体员工而言,不仅是一次身体的远足,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炼与升华。他们从伟人故里带走的,是坚定不移的信念、是开拓创新的勇气、是服务大众的初心。他们相信,这支被红色精神深深洗礼过的团队,必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在推广“互生系统”、实现互利共赢的新征程上,谱写更加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