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题散文】
《芦苇河》
文/雨露
诵读/梦锁清秋
晚秋,已经很凉了,村旁的芦苇河,承载着整个村落的喜悦和寂廖,随着日升月落,把一天的生活,融入在碧波荡漾的芦苇河中,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同时也见证了他们勤劳与智慧,纯朴与善良的农民本色。
秋风飒飒,芦苇的叶子渐渐变黄,茎秆变得更加坚韧。风摇芦苇荡,涌起层层波浪,金黄的芦苇穗在风中摇曳,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冬已将至,早晚的温差让整个村落,乃至芦苇河都笼罩在雾气当中,有一种‘雾失江村路,云迷野渡舟’的景象。
本已经是雾气沼沼了,天空又飘来乌云,笼罩在芦苇河上空,是那么低沉、压抑。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让远处的山变得朦胧起来,一缕缕的白雾来回地在山间飘来飘去。一会儿为山尖儿戴顶帽子,一会为山腰绣朵白花;有时又干脆把山彻底的罩住,让你连一点山的影子也看不到,远远望去山就像雾,雾就像山,山连着天,天连着山。
芦苇河里的水悄无声息地涨着,不带一点儿声响。水草,经漾漾河水的清洗,颜色开始变得实在起来,随着河水的流动,轻轻的在水中一荡一荡。河里的鱼儿在水面下吐着泡泡,使水面荡起圈圈涟漪。
一条老旧的船停靠在芦苇边,简陋而寒酸。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者,空洞的望着远方,一壶老酒,两碟小菜,也许能排挤老人的孤单与寂寞,岁月的年轮在老人的脸上镌刻深深的皱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承载老人多少坎坷和艰辛。
老人就是用这条船载着村民,你来我往,用他的质朴和善良,为两岸村民的交流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如今,老人已年过古稀。船也失去往日的风彩。从灰暗的眼神中,能感觉出落默和无助。这份工作也许是他一生的精神支柱,一份心灵的寄托,当自己年老已衰、力不从心时,又有谁来继承自己的衣钵?
喝一口老酒,暖暖身子,望着雾朦朦的芦苇河,满脑子都是回忆:春天的芦苇像一群刚睡醒的娃娃,嫩绿的叶片从泥土里探出头,在微风中轻轻摇晃,仿佛在踮脚张望春天的第一缕阳光。夏季的清晨,露珠在芦苇叶上滚动,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孩子们常常光着脚丫,踩在松软的泥土上,穿梭在芦苇丛中,寻找那些藏在叶片下的小昆虫。有时候,会折下一根芦苇,做成哨子,吹出清脆的声音,惊飞了栖息在芦苇丛中的水鸟。冬天,芦苇荡变得寂静而冷清。芦苇的茎秆在寒风中挺立着,像是一个个坚守岗位的士兵。几场大雪过后,芦苇荡被白雪覆盖,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思绪伴着回忆,在老者的脑海里翻涌,多想再年轻几岁,芦苇河波动的水声显得那么清晰,在寂静中,老人那混浊的双眼更显苍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