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魏德华先生诗集《德华春秋赋》出版。当《德华春秋赋》的墨香漫过案头,珠山樵夫(傅延法)先生的《跋》,恰似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读懂魏德华先生一生的大门。文章不长,内容高度概括,文字生动凝练,全方位地勾勒出一位奋斗者的出色人生 —— 从金融战线“一人当双职”的坚守,到耄耋之年笔耕不辍的热忱,六十余载风雨里,魏公将“平凡”写就不凡,“离岗不离党,退休不退色”更形成了一代人的精神符号。我们从中看见的不只是一个人的生平,更是岁月里永不褪色的执着与坚守。愿这信念的光芒,能照亮在平凡中追寻不凡的人们前行的道路!
跋,是附在书末的一种文体,画龙点睛,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收尾式”对话。请欣赏!】

《德华春秋赋》封面
掩卷之际,墨香未散,恍若见魏公德华于纸间含笑而立。此卷以往事回忆、诗词文章、楹联偶语为集子,如一面明镜,映照着一代人的奋斗轨迹与精神之光。从金融战线的青涩身影,到耄耋之年笔耕不辍的矍铄老者,六十余载风雨兼程,皆化作书中字字珠玑,于平实处见波澜,于细微处显风骨。
先生之难能可贵,在于将“平凡”二字写就不凡。基层金融四十年,他以“一人当双职”的担当挺过岁月艰辛,十数次先进表彰是汗水凝就的勋章;退休生活二十余载,他以“老骥伏枥”的豪情拥抱时代,诗词歌赋里有反腐倡廉的铿锵之声,戏曲舞台上存文化传承的热忱之火,即便病痛缠身,仍以“老夫喜作黄昏颂”的赤心再攀创作高峰——这般“离岗不离党,退休不退色”的坚守,早已超越个人履历,成为一种精神符号。
书中所记,非为自矜功业,实乃传续家风与世道人心。观其“正直做人、诚信交友”的处世之道,“勤学实干、勇于担当”的职业操守,“勤德治家、无私奉献”的治家理念,皆如春雨润物,于字里行间铺陈开来。更有挚友吕鹏舞、张敦信、王国华、傅延法策划、编审润色、同仁及家人鼓励相助,使这部凝结心血的回忆录得以付梓,此中情谊,亦为书外一段佳话。
今者成册,愿先生之风如松间明月,照拂后来者之路。当知平凡岁月可铸丰碑,桑榆晚景亦能焕彩,此非一人之传奇,实乃往日万千奋斗者的精神缩影。愿读者开卷之时,既能感佩先生生平,亦能于自身岁月中,续写属于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忘年挚友:傅延法
2025年6月28日

魏德华(摄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枫树林)
附:
珠山樵夫
赫赫魏公,德厚流光。生于盛世,志在兴邦。昔入农行胶南,初展锋芒;风华正茂,意气飞扬。投身金融之业,矢志担当;服务桑梓,初心如钢。
数十载间,勤勉非常。沐雨栉风,坚守职场;一人能当双职,独力勇挑重梁。爱岗敬业,不惧艰难阻挡;认真做事,力求争先领航。故而年年评优,荣誉满囊;先进之名,远播四方。其行也正,其品也良;信念如磐,气节高昂。遵纪守法,德义昭彰;为行业之楷模,树精神之榜样。
及夫退休时光,亦未闲放。秉持离岗不离党,退休志如苍松傲霜。修身进学,志在弘扬正能量;以笔为刃,书写锦绣诗章。于老年学府,求知若渴;与自学相济,知识渐长。诗词歌赋,皆成妙响;佳作频出,屡屡登刊获奖。被誉优秀作者,声名远扬;《我为中央反腐倡廉点赞》,总行刊物流芳。
又或参与诗社,效贤学良。广结益友,共探韵律之堂;切磋琢磨,文化传承不忘。组建戏友同乐会,出任会长;弘扬传统艺术,激情满腔。创作节目,歌颂善举德长;参演汇演,金银奖牌闪光;荣获组织奖项,功绩昭彰。
至若助力社区,热心满腔。为旧城改造,排忧解难忙;弘扬正气,邻里共赞其长。虽处耄耋,多病体伤;然精神矍铄,笔耕不辍,再创辉煌。建党征文,全力以当;诗联词曲,齐绽光芒;终获嘉奖,荣耀满眶。
嗟乎!先生一生,事迹昭彰。金融职场,功绩辉煌;退休岁月,余热发光。其精神如星耀,指引方向;其品德若兰馨,百世流芳。今作此赋,颂其贤良;愿其风范,永传万邦 。
颂曰:农行数十写春秋,岁月酬勤美誉收。卸甲丹心依旧抱,临霜绮梦未曾休。诗成赋就家国颂,曲起腔扬德善酬。莫道桑榆霞色晚,余晖熠熠映青丘。(2025.06.18)

珠山樵夫(傅延法,后排右一)
傅延法,笔名珠山樵夫,山东青岛人,青岛诗词学会会员,青岛胶南双珠诗社委员会副秘书长。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文联副秘书长。
六十年代生人,爱好文学,诗词歌赋。在工商企业从事文秘工作多年。崇尚自由,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知足常乐是自己的人生信念。散文诗词歌赋作品散见于国内网络及纸质刊物。


“都市头条·乡村记忆”主编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曾在诸城市任职。退休,现居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志》副主编、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