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亲续孝道 根脉永相连
——2025年秋祭杨氏万清公暨土寿公大典活动纪实
杨立谦/图文
金秋十月,岭南大地层林尽染。 2025年10月3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广东龙川县车田镇樟州村嶂背上村尾半山时,万清公,土寿公暨原配邱氏祖婆墓前已陆续聚集了来自东莞谢岗,黄石镇,樟州塘坳、联丰,麻布岗镇横山背、樟梅坑,黎咀镇皮潭村、南坑村,车田镇墨湖村等地的杨氏宗亲代表。
宗亲们的身影里,有白发苍苍、历经岁月沧桑的老者,他们的目光中透着对家族历史的深刻铭记;有朝气蓬勃、活力四溢的青年,怀揣着对家族未来的无限憧憬;有携家带口的父母,用行动向子女传递着家族的情怀;更有天真稚嫩、懵懂可爱的孩童,他们是家族未来的希望。这一天,五百余名杨氏后裔怀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虔诚之心,共赴这场以“德泽千秋承万清•孝传万代敬土寿”为主题的秋祭盛典,庄重纪念龙川县开基祖万清公与土寿公,传承家族精神,凝聚宗亲情谊。
一、青山为证:慎终追远的血脉回望
上午八时,宗祠广场的香炉中袅袅升起第一缕紫烟,如轻柔的细丝,在晨风中悠悠飘散。这缕紫烟,恰似历史的细腻笔触,在空气中缓缓勾勒出岁月的深深痕迹,将人们的思绪悄然拉回到家族漫长的过往。
理事长杨火钊神情庄重,立于宗祠大门之前,目光如炬,凝视着旗手将那面绣着“杨”字的锦旗奋力高高举起。锦旗上的“杨”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旗幡于晨风中猎猎舒展,恰似一条腾飞的巨龙,飘逸且庄重。
就在此时,杨氏铜锣轰然敲响,那洪亮的声音瞬间冲破云霄,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声浪。紧接着,远处传来舞狮鼓乐的阵阵应和,鼓点密集,锣声清脆,乐声激昂,声浪裹挟着晨雾,扶摇直上,仿佛将整个宁静的山窝从沉睡中唤醒,又似穿越千年时光的深情呼唤,在天地间久久回荡。
参与祭祀的宗亲们络绎不绝地抵达,如同百川归海。上午八时三十分,整队出发的号令如同历史的激昂号角,清脆而有力地响起,正式吹响了前行的序曲。
旗手们迈着坚定的步伐,率先开道,手中的旗帜迎风招展。紧随其后的是那面杨氏头锣,锣声震耳欲聋,响彻山河,仿佛在向天地宣告杨氏家族的庄重与威严。舞狮队的成员们身手矫健,狮子在他们的舞动下,跃动如流火,时而腾跃,时而俯卧,活灵活现,为整个队伍增添了一份灵动与欢快。其后是多人齐心协力抬着的朱漆祭品匣,那匣子红得夺目,彰显着庄重与肃穆。匣内精心盛放着五谷、鲜果,还有家酿的“万清春”酒,每一步的前行,都显得格外庄重而沉稳,仿佛承载着家族厚重的历史与深深的期许。
参祭队伍沿着大道蜿蜒前行,宛如一条长龙。路旁野菊绽放,簇簇拥拥,恰似北宋诗人宋祁在《九秋赋》中所描绘的“金英碎玉满径香”的美妙景致,又似繁星洒落人间,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行至杨氏仕兴公续配刘氏墓地时,主祭人杨绍忠神情肃穆,率领众人举行“三献礼”。上香之时,烟缕袅袅升腾,与山间的岚气缓缓交融,营造出一片如梦如幻的朦胧仙境,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中的先祖们悄然对话。献爵之际,酒液在玉杯中轻轻摇曳,映出秋阳的璀璨碎金,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恰似家族一路走来的辉煌历程,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熠熠生辉。
主祭人声音清越而响亮,所诵读的祭文并非刻板的套语,而是巧妙地融合了族谱中的古老训诫与时代的崭新声音。“谨遵‘崇礼、守正、敦亲、睦族’之训,愿吾族如樟州古樟,根深叶茂,岁岁常青。”那一字一句,如同洪钟般声声入耳,又似千钧之重,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宗亲的心中,激发着大家对家族传承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虔诚叩问:孝道传承的千年密码
上午十时整,在众人的殷切期盼中,2025年秋祭杨氏万清公暨土寿公大典正式拉开了帷幕!
杨氏万清公理事会会长杨火钊先生面带微笑,神情和蔼,向从四面八方不辞辛劳远道而来的宗亲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他也向始终心系家族发展的各界人士,以及为此次大典付出辛勤努力的工作人员,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他满怀激情与感慨地说道:“宗族的力量,源于我们共同的血脉,更成于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正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从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发展到‘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从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到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杨氏儿女从未置身事外。近年来,在总顾问杨永久先生等宗贤的鼎力支持下,在杨丙兴常务理事长等同仁以实干家的魄力和辛勤耕耘下,我们顺利完成了宗祠重建这一重大工程,设立了杨氏万清公理事会和联谊会,推动宗族事务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实现了资源的互通,共同成就了诸多家族盛事。每一位宗亲,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书写着属于杨氏家族的精彩篇章。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宗亲携手同心的成果,更是先祖庇佑的福泽!”杨火钊会长的致辞情真意切,引发了在场宗亲的强烈共鸣,话音刚落,现场便响起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江河万里,源流在山川。”杨氏万清公理事会总顾问、惠州市知名企业家杨永久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站在万清公,土寿公暨原配邱氏祖婆墓前,向不辞辛劳、远道而来的各位宗亲,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杨氏家族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问候!
站在先祖的墓前,杨永久先生的思绪仿佛穿越了六百年的悠悠岁月,他仿佛清晰地看见六百年前万清公和土寿公手持锄头、肩扛犁耙的坚毅身影。他们并非天生的英雄,却用最朴实无华的行动,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创业”:开荒垦地是创业,那是在荒芜中开辟出希望的田野;修桥铺路是创业,那是在艰难中搭建起通向未来的桥梁;而今天,我们传承家业、开拓新局,同样是创业,是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续写家族的辉煌。
遥想当年,万清公与土寿公,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开基龙川。在那个乱世纷争的年代,他们坚守正道,于困境中砥砺前行。他们所面对的,是荆棘丛生、荒无人烟的荒野,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毅然用双手劈开第一条路,用双脚踏平第一片田。这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无畏劲头,正是我们杨氏家族最需要传承和弘扬的品质!
先祖德馨品高,他们不仅为家族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留下了万亩良田,更留下了“清白传家,忠厚立世”的宝贵家训,以及“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高尚品格。他们的言传身教,如同一盏明灯,在黑暗中照亮了我们杨氏宗亲前行的道路;他们的精神品质,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永远铭刻在我们杨氏宗亲的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奋进。先祖虽已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如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杨永久总顾问的讲话朴实而深刻,赢得了全场宗亲雷鸣般的喝彩和热烈的掌声!
我望着台下宗亲们真挚的脸庞,忽然想起《论语》中的一句话:“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今日的祭典,不仅是一次家族的聚会,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当我们在追思先祖时,不仅是在回忆过去,更是在凝聚力量,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奋力前行。
三、血脉如川:继往开来的宗族新篇
主祭台上,主祭人杨绍忠宗亲神情庄重,手持祭文,代表全体宗亲深情诵读祭文,带领大家在文字的海洋中,重温先祖的丰功伟绩,传递后世对先祖的深深思念。主祭人的声音洪亮而深情,仿佛带着历史的回响: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维公元二〇二五年,岁次乙巳,秋景澄明,霜叶凝丹。时维吉日,岁序安然,杨氏后裔怀赤子之心,具虔诚之礼,聚于墓地,肃立祖茔,谨以清酌时馐、香烛纸帛之仪,致祭于万清公、土寿公之灵前。忆我先祖万清公,开基立业,志存高远。逢时之艰,仍怀弘毅,拓土垦荒以兴家,睦邻友族以立世,为杨氏血脉绵延奠下根基;土寿公承先祖之志,躬耕不辍,勤俭传家,上敬长辈以尽孝,下教子孙以明礼,将忠厚仁善之德融入族风,使我杨氏家风代代相传。今我族人,聚首祖前,追思先祖之德,感念先祖之功。先祖之勤,启我后辈勤勉务实;先祖之善,教我族人友善谦和;先祖之智,引我家族薪火永续。虽先祖仙逝久矣,然其精神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永照后人。谨以薄礼,敬告先祖:今朝杨氏族人,或耕或读,或商或仕,皆承祖训,各守本分,家族兴旺,人丁安康。此后更当同心同德,承先祖遗志,传家族美德,以慰先祖在天之灵。”
这溢满真情实感的祭文,如同一把钥匙,精准地打开了这场祭祀活动的精神内核,让每一位宗亲都深刻领悟到家族传承的重要意义。
六百年前,正是万清公与土寿公这两位先祖,凭借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带领族人从兴宁辗转迁徙至这片当时还略显蛮荒的土地,并在此扎根繁衍。史料详实记载,万清公生于元末明初,彼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他毅然率族人躲避战乱,来到此地,见此地“山环水抱,灵气所钟”,便决定定居下来。从此,他们披荆斩棘,开垦荒田,历经无数艰辛,终于奠定了杨氏在龙川县车田镇樟州村的基业。土寿公则以其仁厚的品德,团结乡邻,使得杨氏家族在当地逐渐站稳脚跟,人丁兴旺。
“先祖当年在此开基时,面前是未开垦的荒野,身后是颠沛流离的过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宗亲满含深情,指着祖墓周围的青山绿水,向身旁的年轻人缓缓讲述着家族往事,“他们用双手在这片土地上种下第一粒稻谷,搭建第一个茅屋,你们的根就在这里。”老人浑浊的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那是穿越时空与先祖对话的激动,也是对家族历史深深的敬畏与感慨。
祭祀仪式上,三牲五果、香烛纸帛依次整齐陈列,庄严肃穆。主祭人带领陪祭人杨火钊、杨永久、杨丙兴、杨春仁、杨福门宗亲和各支系代表以及全体宗亲,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行三拜九叩大礼。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仿佛在与历史进行一场庄严的对话。当第一炷清香袅袅升起时,现场瞬间鸦雀无声,唯有山风轻轻拂过枝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先祖在遥远的天际的回应。
每一炷香,都是对“诗书继世长”的庄重承诺;每一次鞠躬,都是对“忠厚传家久”的坚定坚守。一缕清香寄哀思,一份祭品表孝心,愿先祖在天之灵能够感知到我们深深的敬意。
年轻宗亲轻声对孩子说:“你看,这就是我们的根。六百年前,你的先祖就是在这里开始了我们家族的故事。”六七岁的孩子静静地注视着墓碑,眼中透着懵懂与好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在心里悄然种下了家族认同的第一颗种子。
祭祀过程中,一首激昂的《杨姓之歌》在山间悠然响起,与清脆的鸟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跨越时空的宏大交响。几位年长的宗亲自发地在祖墓周围培土,他们那粗糙的双手轻轻抚过墓碑上的纹路,仿佛在触摸着历史的脉搏,感受着家族的传承与延续。
四、同心聚力:面向未来的精神传承
祭祀仪式圆满结束后,宗亲们齐聚宗祠广场,举行温馨的午宴。万清理事会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每一道菜都蕴含着“家”的独特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午宴间,宗亲们围坐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回忆着家族往事。大家感慨万千,我们的家族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几户人家,到如今遍布四面八方;但无论走得多远,无论身处何方,根始终在这里,深深扎在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上。
杨永久总顾问的话语朴实而深刻:“我创业三十多年来,始终铭记祖父的教诲——做生意先做人。杨氏的‘清白忠厚’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经营之道,是我们立足于世的根本。”
午宴中最动人的,莫过于“跨代对话”环节。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椅子上,精神矍铄,接受年轻一代的提问。当被问及“什么是杨氏家族最重要的精神”时,九十高龄的老宗亲颤巍巍地站起身来,坚定地说:“我们杨家人,穷不丢志,富不欺人。再难也不做亏心事,再富也不忘本。”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如同重锤般撞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午宴后,宗亲们带着满满的回忆和精神财富,踏上了归途。他们的行囊中,装着先祖留下的精神遗产——那是一种“清白传家”的坚守,一种“忠厚立世”的担当,一种“逢山开路”的勇气。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伴随着宗亲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各自的领域中书写新的辉煌传奇。
随着最后一批宗亲踏上返程的路途,2025年秋祭杨氏万清公暨土寿公大典圆满落下帷幕。但这场意义非凡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将持续扩散,深远而悠长——它不仅是一次血脉的盛大集结,更是一次精神的深度传承;不仅是对过去的深情缅怀,更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秋祭大典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一次对过去的崇高致敬,更是一次对未来的有力召唤。在先祖精神的指引下,杨氏子孙将继续传承“清白传家”的优良家训,弘扬“忠厚立世”的高尚品格,以“逢山开路”的无畏勇气开拓新的局面,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正是血脉如川汇海的强大力量,正是根脉如松荣光永续的最好诠释。
归途上,有幼童仰起天真的脸庞,好奇地问长辈:“明年还来吗?”“来,年年都来。”长辈微笑着回答——不是为了形式上的走过场,而是为了在九秋的晨雾里,触摸那些比青石板更古老、比野菊更鲜活的家族密码;不是为了单纯的追忆往昔,而是为了在肃穆的仪轨中,让孝道的星火从一代人的手,稳稳地传向另一代人的心。
此刻,山风轻轻掠过樟州村的古樟,枝叶簌簌作响,恰似先祖在轻声回应:归宗,归心,归真。这是九秋时节最动人的诗行。杨氏万清后裔以秋祭为坚固的纽带,将孝道精神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本次秋祭不仅是一次家族的盛大聚会,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从晨雾中静谧的宗祠到夕阳下归来的飞燕,从族老虔诚的叩拜到幼童纯真的提问,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孝道文化的厚重与温暖。正如理事长杨火钊所言:“我们举办秋祭,不是为了祭祀本身,而是为了让孝道精神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此刻,当最后一声铜锣的余音消散在暮色之中,杨氏家族的秋祭大典已圆满结束。但孝道精神的传承,却如同一颗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才刚刚开始茁壮成长。正如樟州古樟的年轮,每一圈都记录着岁月的沉淀,每一圈都孕育着新的希望与梦想。这,正是“德泽千秋承万清•孝传万代敬土寿”的深刻寓意所在。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今天,我们以香火连通古今,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感受家族的传承;明日,我们将以行动共创未来,在时代的浪潮中续写杨氏家族的辉煌篇章。正如会长在闭幕辞中深情所说:“愿万清公、土寿公在天之灵庇佑杨氏后裔宗亲:人才辈出,家业永兴,宗族和睦,万世昌隆!”这正是所有杨氏宗亲共同的心声与誓言。
在返程的车上,许多宗亲望着窗外渐行渐远的青山,心中充满了温暖与力量。他们知道,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根在龙川县车田镇樟州村这片土地上,有一群血脉相连的亲人在等待着重逢。这份根与亲情的联结,将激励着每一位杨氏后人,在各自的道路上,带着家族的荣耀与期望,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