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持平教授画作《空寂》:在色彩与星空间,洞见自然的深邃诗意
当火山的赤红与夜空的幽黑碰撞,当莽莽林海在星子的碎光里静默,陈持平教授的《空寂》以极具张力的视觉语言,将自然的壮美与生命的沉思凝于画布之上。这幅作品,是陈教授对“天地空寂,生命回响”命题的一次精彩诠释。
色彩狂想:火山与星空的视觉交响
《空寂》的核心视觉冲击,陈教授以大胆的色彩层次,让色彩从深沉的赭红向明丽的橘红渐变,笔触的流动感仿佛能让观者感知到《空寂》的力量,却又在整体构图里收束为一种“静默的爆发”—— 它并非毁灭的喧嚣,而是自然伟力在时空中的凝固与沉思,是喧嚣与宁静的共存,力量与虚无的对话。
生命低语:林海与星子的静默叙事
莽莽林海,以浓黑的剪影姿态出现,树木的轮廓或苍劲或纤细,在星空与色彩的宏大背景下,成为“生命尺度”的隐喻。它们是渺小的,在自然奇观前敛去所有声响;却又是坚韧的,以黑色的剪影撑起一方天地。
星子的点缀则让“空寂”有了更细腻的表达。它们不仅是夜空的装饰,更像是散落在画布上的“生命碎屑”——落在林海,似与树木的枝桠私语。这些白点打破了纯黑与纯红的单调,让画面有了呼吸感,也让“空寂”不再是荒芜的空,而是充满细节与可能的“留白”。
陈持平教授长期致力于“自然与人文的视觉融合”创作,《空寂》是他这一艺术追求的典型体现。在他看来,“空寂不是空洞的寂寥,而是自然最本真的状态——它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也容纳着所有的渺小”。
在快节奏的当代生活里,“空寂”是一种稀缺的体验,而陈持平教授的《空寂》,则以艺术的方式将其唤醒。它提醒我们,在追逐喧嚣的同时,不妨偶尔驻足,看看星空,听听林海与星子的私语,在自然的“空寂”里,找到内心的回响。
这幅作品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关于“存在”的哲思邀请——当我们在画前凝望那片赤红与幽黑,或许就能在“空寂”的意境里,触摸到自然的深邃诗意,以及生命最本真的模样。
作品欣赏

空寂
Empty quiescence
画布 acrylic paint 丙烯颜料 2025CP Chen 陈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