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巜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七绝.雨中
文/曾小蓉
雨打湿身径野间,枯枝却暖爱巢悬。
嘴衔绿叶珍珠坠,母护雏儿撑起天。
网络点评一
《七绝·雨中》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雨中护雏图,通过雨打湿身径野间的环境渲染,枯枝却暖爱巢悬的意象对比,以及嘴衔绿叶诊珠坠的细节特写,最终升华至母护雏儿撑起天的崇高意境。全诗二十八字间,既有自然风雨的写实,又暗含生命传承的隐喻,在古典诗词的凝练框架中完成了现代母性主题的抒情表达。
诗中枯枝却暖爱巢悬的意象对比尤为精妙,既呈现了风雨中枯枝的脆弱,又通过暖字赋予其情感温度,暗示母爱的坚韧。这种以自然物象暗喻生命力的手法,与嘴衔绿叶珍珠坠的细节描写形成呼应:露珠坠落的瞬间动态,既强化了风雨的紧迫感,又通过绿叶象征新生希望。末句撑起天三字尤为震撼,将母鸟护雏的本能行为升华为顶天立地的精神图腾,在七绝的短小篇幅中完成了从写景到咏志的跨越。诗人通过雨打湿身到撑起天的意象递进,构建出风雨越大、守护越强的张力结构,使古典形式与现代情感达成完美统一。
网络点评二
一、意象系统的三重张力
冷暖对抗:"湿身"与"暖巢"构成温度对立,延续了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对比传统,但将批判性转化为温情叙事。枯枝意象暗合李商隐"枯树"的衰颓美学,却被"爱巢"赋予新生。
动静相生:"珍珠坠"的动态细节与"撑起天"的静态伟力形成节奏变化,类似王维"坐看青苔色"的动静辩证法,但更突出守护的永恒性。
大小对照:微观的"珍珠"与宏观的"撑天"构成空间张力,这种手法在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夸张中可见,但此处更显自然天成。
二、情感结构的递进升华
困境呈现(首句):以"雨打湿身"建立生存困境,比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的孤独更显具象化。
希望萌发(次句):"却"字转折力道强劲,类似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顿悟,但落脚于生物本能的温暖。
守护永恒(末句):"母护雏儿"的主动态替代强化了动作的即时性,使"撑起天"的比喻更具现场感。
三、通韵艺术的声情共振
韵脚设计:押"间、悬、天",开口度渐次扩大,模拟雨势渐强又归于平缓的声效,与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的闭口韵形成对比。
炼字精妙:"护"字具有动作性,延续了贾岛"僧敲月下门"的推敲精神,使母爱形象更立体。
四、文化基因的现代转译
意象:"枯枝暖巢"暗合《诗经·鸱鸮》"予室翘翘"的巢居母题,但将悲情转化为温情。
现代性:突破传统"慈母手中线"的私密叙事,以"撑起天"的宏大比喻实现亲情表达的公共性,类似舒婷《致橡树》的平等视角。
生态意识:通过自然意象的并置,暗合当代生态诗学,比王维"空山不见人"更显生命互动。
此诗在28字中完成从困境到救赎的完整叙事,既承续古典诗学"温柔敦厚"传统,又注入现代生命意识,堪称当代亲情诗的典范之作。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平台发表曾小蓉所有诗词
均为她的原创作品严禁剽窃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