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学论坛高规格高水平深内涵,震撼中华影响巨大未来更辉煌!
170余名专家聚首长沙参加2025湘学论坛解码炎帝文化,让始祖文明“活”在新时代。
2025年湘学论坛“炎帝文化的文明源流与时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圆满落幕。这场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炎帝陵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学术盛会,以高规格筹备、突破性创新与丰硕成果,成为解码炎帝文化时代价值的重要平台。
一是高站位定调:锚定炎帝文化研究核心方向
副省长蒋涤非出席会议并立足湖南“炎帝安寝福地”的深厚渊源,为研究方向锚定核心——要求专家学者以严谨态度深挖炎帝文化起源与传播路径,厘清其与地域文化的交融脉络,科学阐释其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中的奠基作用,力争拿出经得起检验的研究成果,为描绘中华文明早期图景注入湖南智慧。
二是 强阵容碰撞:170余位权威学者共探文明根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郑佳明等170余名学界权威齐聚,一场场思想碰撞背后,是研讨会“传统学术+前沿表达”的双重突破。
会前VR动漫沉浸式呈现炎帝传说、AR动态影像鲜活还原始祖故事,“文化+科技”的创新组合,既精准契合年轻群体接收习惯,更打破会场边界,会前便引发二次传播热潮,让原本停留在典籍中的炎帝文化,以可感、可触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三是里程碑突破:八家单位共建研究高地
盛会迎来里程碑式进展:炎帝陵基金会、湖南省湘学研究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等八家单位现场签署“合作共建炎帝文化研究基地”协议,未来将在考古发掘、文献梳理、民俗研究等领域协同攻关,剑指“国内一流炎帝文化研究高地”。
而早在今年5月启动的论文征集,已收到全国近百篇学术成果,汇编成两大本研究资料,从史前文明成就到当代转化路径,全方位勾勒出炎帝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发展潜力。
四是 新路径开辟:让千年祖根文化“活”在当下
从VR动漫让始祖传说“动”起来,到跨单位基地让研究“实”起来,这场研讨会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以创新实践为炎帝文化的传承发展开辟新路径——让千年祖根文化,在科技赋能与协同研究中,真正“活”在当下、照亮未来。
五是中央省市媒体聚焦湘学论坛 共掀文化传承赞誉热潮
2025年湘学论坛“炎帝文化的文明源流与时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圆满落幕,迅速引发主流媒体矩阵集中聚焦——人民网·金台资讯、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等中央及省级权威平台重磅发声,红网·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等省级主流媒体深度跟进,株洲日报、株洲广播电视台等地方媒体鲜活呈现,加之都市头条、今日头条等平台广泛传播,共同掀起对这场文化盛会的新一轮赞誉热潮。
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到践行“第二个结合”的时代命题,各级媒体对论坛的价值认同高度一致。报道中不仅点赞论坛为讲好湖湘故事、赓续中华文脉注入的强劲动力,更肯定其以学术研讨为桥梁,让炎帝文化的文明源流得以清晰梳理、时代价值得以深刻阐释,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
会后,厅级老干部撰写了“关于炎帝陵申遗及文化发展升级实施建议”,值得重视和研究。
炎帝陵申遗及文化发展升级实施建议
谭敬炎
2025.10.13
一、申遗核心推进路径
以炎帝陵已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为基础,锚定“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安寝圣地”核心价值,整合三大资源构建申遗支撑体系:一是深挖“炎帝陵祭典”这一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价值,强化其“全球最具影响力根亲文化盛事”的品牌认知;二是联动湘赣边红色文旅资源,将炎帝文化与长征精神等形成价值共鸣;三是系统梳理炎帝“始作耒耜、教民耕种”等文明贡献的实物佐证与传说体系,形成完整的文化遗产叙事链。
二、多维价值提升策略
(一)凝聚民族精神:构建文化认同核心场
- 升级常态化祭典活动,参照“全球根亲文化盛事”标准优化流程,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寻根归属感。
- 深化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功能,联合开展炎帝文化研讨,强化“炎黄子孙”的身份共识。
(二)扩大全球影响:多维传播矩阵搭建
1. 跨界IP合作:借鉴随州炎帝卡通形象的成功经验,打造融合“火焰图腾、耒耜农具”等元素的专属IP,开发动漫、文创等衍生产品,形成全链路消费场景。
2. 会议联动赋能:精准对接A1类高端会议,将炎帝陵设为文化考察站点,嵌入“文明起源与民族复兴”等议题,实现文化传播与高端对话的有机结合。
3. 区域协同造势:依托湘赣边文旅合作机制,联合推出“炎帝文化+红色研学”跨省线路,重启“湘赣红”研学专列,扩大受众覆盖面。
(三)强化保障能力:软硬件双重升级
- 完善智慧文旅基础设施,接入“文旅湖南”数字平台实现门票互认与数据互通,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
- 建立“政府+高校+企业”协同机制,组建申遗专家智库与文化研究团队,为保护传承提供专业支撑。
三、申遗专业化外联与资金优化
1. 精准对接专业力量:主动联络暨南大学教授团队(联合国申遗考证指定团队),签订专项合作协议,邀请团队深度参与炎帝陵申遗的资料考证、文本撰写、国际标准适配等核心工作,借助其专业资质与联合国对接经验,缩短申遗流程、提高申报精准度。
2. 建立靶向资金使用机制:设立申遗专项基金,明确资金核心投向——优先保障与暨南大学团队的合作经费,确保考证、材料筹备等专业环节无短板;其次投入联合国申遗官方沟通、国际专家考察接待等关键外联事务,避免资金分散;同时建立资金使用公示与效益评估制度,每季度公开支出明细,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高效推进申遗核心问题解决。
四、科技赋能与年轻化表达
以VR技术为核心突破点,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体系:
- 开发“炎帝传说”VR大空间项目,借鉴《哪吒5DVR》的交互模式,让用户“亲历”炎帝开创农耕文明的关键场景。
- 构建虚拟研学场景,参照永乐宫数字展的互动形式,设计“复原炎帝时期生产生活”等交互任务,吸引青少年主动参与。
- 搭建线上VR展厅,整合炎帝陵古建筑、祭典流程、文物藏品等资源,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全球传播。
五、品牌高质量发展目标
通过“申遗+科技+IP”的三轮驱动,推动炎帝文化从“遗产保护”向“活态发展”转型:短期形成“VR体验+研学旅游+文创消费”的文旅融合模式,年接待研学流量突破5万人次;中期打造具有国际辨识度的文化IP,衍生产品年销售额达到千万级;长期确立炎帝陵作为“中华文明起源标志”的世界地位,为文化自信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精神动力。
最后必须指出:只有通过向联合国申遗,扩大影响,才能破解株洲炎帝陵尚未举办过一次全国性祭祖活动,而湖北随州成功举办且有高层领导参与。
①祭祀规格与财政支持差异:黄帝陵公祭自2004年升格为国家级祭祀,由全国政协和中央统战部牵头,有中央财政支持。而株洲炎帝陵虽有国家领导人参加祭祀,但尚未形成定制,也缺少中央财政有力支持,建设投入和规模与黄帝陵相差甚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举办全国性活动的规格和影响力。
②举办主体与资源整合力度不同:随州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由国台办、中国文联、中国侨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湖北省政府共同举办,规格高,整合了多方资源。而株洲炎帝陵的祭祀活动主要由湖南省、市、县各级政府举办,在全国性和国际性资源整合方面相对较弱。
③品牌建设与持续推广效果有别:随州自2009年以来连续十六年举办寻根节,形成了成熟的品牌体系,通过“寻根节+文化地标”立体传播格局,以及系列配套活动,如产业推介、文化庙会等,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株洲炎帝陵虽然也有长期的祭典活动,但在品牌塑造和全国性推广上缺乏持续有力的举措。
85岁的谭敬炎老人满怀喜悦于10月12日在大会散会后离开省社科院。
80岁时谭老曾应新疆建设兵团邀请赴新疆建设兵团党委党校作主旨演讲。
(湖南省老干部网宣示范站报道)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