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文心聚泉城 多元文化共融生
——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专题研讨会圆满举行
金秋十月,细雨绵绵。10月12日上午,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会议室内文朋满座,一场以文化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在此隆重举行。山东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张凤莲,山东立德树人学会会长姜波,文化学者、山东省税务局总经济师张期鹏,山东政法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张建波,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教授宋健,蒲松龄纪念馆原馆长周雁翔,蒲松龄文博馆馆长蒲圣业,齐鲁音乐学院讲师张天贻,沂蒙老区代表巩孝启、田光玉,沂蒙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李庆辉、刘唐山等文化界嘉宾,冒雨赴会,共赴这场文化之约。会议由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文学主持。


研讨中,各位嘉宾围绕沂蒙文化、蒲松龄文化、立德树人文化及红色文化的融合发展展开深入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一致认为,沂蒙文化的红色基因、蒲松龄文化的文学魅力、立德树人文化的教育内核,虽各具特色,却在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的脉络中有着天然的契合点。通过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不仅能丰富文化内涵,更能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

会议还就著名作家杨文学先生的新作《沂蒙乡战》进行了深入探讨。杨文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会长,深耕沂蒙文化四十余年,创作发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300多篇,出版长篇29部,千万字。他的作品都以沂蒙为宏大的叙事背景,以沂蒙文化沂蒙精神为叙事内容,被评论家誉为“红色的歌者”“沂蒙大地上生长的忧虑”。40多年来,杨文学挖掘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一手资料,杨文学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沂蒙乡土气息与厚重的红色叙事力量,他的故事鲜活灵动,真实可信。创作了《跪拜沂蒙》《沂蒙山小调》《百年沂蒙》《错地》等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其作品影响力深远。多篇入选各省市的高考考试卷及教材,多篇作品选入各种文学选本年度选本。根据其作品改编的《乡村都市情》《温凉河》等电视剧央视播放,广受观众喜爱。在文学领域,杨文学硕果累累,先后斩获第三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齐鲁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两次荣获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奖等奖项。

新作《沂蒙乡战》作为一部聚焦沂蒙地区乡土抗战历史的作品,承载着浓厚的沂蒙情怀与红色记忆。 研讨尾声,山东省沂蒙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葛文学作总结发言。他对各位嘉宾冒雨参会表示感谢,并指出此次研讨会为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各位嘉宾的真知灼见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宝贵思路。尽管窗外秋雨淅沥,但会议现场氛围始终积极热烈,与会者纷纷表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雨天相聚交流,不仅感受到了文化的温度与力量,更深刻体会到了传承与弘扬优秀文化的责任与使命,此次会议意义重大,成果丰硕。 一场秋雨,一次相聚,一段文化的深度对话。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行,为沂蒙文化与其他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新时代山东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李庆辉 刘唐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