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今声
时下,步入老年之后的同学聚会、战友聚会和同乡聚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酒席之上,有的人几经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每当曲终人欲散之时,仍然有意犹未尽、依依不舍者,他们当中,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者有之;互相挽留、互相约定邀请者有之,更有甚者,于灯光闪烁之间、轻歌曼舞之际,亲昵拥抱、热情吻别,众目睽睽,全无顾忌,是对青春年少时代憧憬梦想的酬答,还是对青梅竹马而未结成百年之好的追补?我想,恐怕二者兼而有之吧。
尽管他们在青春年少时代未曾凝眸相视过,抑或手足未曾接触过,但是,进入老年以后,尤其是分别多年以后再聚首之时,羞涩与陌生,荡然无存了。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睁着满脸皱纹簇拥下的双眼,直勾勾地凝视对方,像是见到了久别亲人似的;他们似乎有点放肆地拉着对方的手、挽着对方的腰,孩子般地跳呀、扭呀。还有的把自己的嘴紧贴到对方的耳朵上悄悄话,是怕对方听不到、还是怕别人把谈话内容听了去呢?是在反复解释当年那几次难以谅解的误会,还是在诉说曾经有过的倾慕而因为羞于启齿、未能成为百年伉俪呢?
有的人还说着说着悲悲戚戚地哭泣了起来,哭着哭着,又笑了起来。过去可能曾经有过的不理解、不愉快、不认可,甚至嘲笑与戏弄,贬低与揶揄,相见顷刻,化为乌有,大家仿佛又回到了快乐天真的童年和热情奔放的青年时代。
我的理解,这就是真挚的人生与人情本性酣畅淋漓的表露、质朴的亲情与真情实感的坦白;他们是在眷恋人生美好时刻,宝贵相逢绚丽瞬间;圣洁之举,诚挚释然。
在自然界里,眷恋美好时刻,不惟人类,一棵花草亦是如此。面对秋天,只要一有机会,没有来得及开放得花朵,譬如牵牛花、扫帚梅、芍药花以及江西腊等,面对秋霜将要来临,毫无畏惧,纷纷开放,该红的红,该紫的紫,光鲜亮丽,以酬答根、枝干和叶片对自己的热切期望,报答阳光雨露对自己的沐浴恩泽。
反观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人之本性,大多喜欢把自己最为风光的地方展示给世人,包括同乡、同学和亲友。古人不是说过“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吗?这样做的目的为了啥?不外乎对功成名就的炫耀,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认可。同学聚会、同乡聚会以及战友聚会,不是也都包含着这些成分了吗?
然而,无论是在什么情况条件下,明智地对待人际交往,理智地把握情感尺度,仍然是维护自己道德与尊严的屏障,否则,难免因为一次同学聚会,丧失德行、败坏名声,甚至给各自家庭的平安和睦造成不良影响。
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样”,年轻的要有年轻的“样”,年老的要有年老的“样”,不能因为时移境换、物欲横流而改变了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自己的“样”,“走了形”、“变了象”。
创作于2025年10月13日敬足斋
作者简介
宋今声,笔名沙岭樵,现代辞赋作家。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吉林作家协会会员。
文章多次被《四平日报》、《吉林日报》“东北风”、《吉林银行业》、《东北金融》、《金融博览》、《地方金融》、《中国征信》、《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新农村》、《中国火炬》、《中华合作时报》、《金融博览》、《人民法院报》、《法制吉林建设研究》、《中国组织人事报》等省市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其杂文《小心划下你今天的每一笔》曾被吉林省纪检委机关期刊《浪淘沙》1996年度6月号发为卷首语;杂文《珍视清白》被陕西省纪检委机关期刊《党风与廉政》2012年9月号发为卷首语。
在现代辞赋研究创作上有新突破,先后创作了二百余首辞赋作品,有的被国内各级报刊媒体采用。《春赋》和《补丁赋》被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中华辞赋》杂志创刊号采用。创作的中篇小说《野岗情缘》和《祸乱下河湾》分别在《双辽日报》和《辽水文学》上连载;创作的《百赋集》于2015年8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现代辞赋《陶然赋》被选入中华辞赋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当代辞赋名家作品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