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之旅
文/郁三阳
头天和表弟王大山联系,转天5月8日他没啥事,一早便驱车带着我们老两口一起踏上了霸州市高桥村之旅,圆了六年的探亲梦。
高桥村地处霸州市堂二里镇东南18里,是我夫人的老家。以前我们曾接长不短地到高桥村看望,我与其表妹夫王书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记得上世纪80年代,王书安和他哥哥合伙开办了一家铁工厂,他们急需钢材下脚料搞加工,我就找到天津第二机厂老同学、厂医刘荣良和厂里联系,还和二建加工厂联系,为他们解决了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那些年我曾多次到村里游玩,一次我带上照相机,村里的亲戚们从未见过照相机,感到很新鲜,个个更换了新衣服,梳妆打扮后请我帮助照相;回来后我洗印好照片送给他们,他们将照片装到镜框里,悬挂在墙上,满心欢喜。当时村里很穷,村民缺吃少穿,土里刨食的日子很艰难。改革开放以后,村里附近建起了钢铁厂、味精厂等大型企业,解决了村民就业难问题,后因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严重,都被关停了。近年村里发展起钢木家具业,产销情况如何,是我一直关心的问题。
来到高桥村后,才发现六年之间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家家都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村子比以前几乎大了近一倍。这里以钢木家具为主业的私营企业遍布全村,全村4000余人,就有私营企业150余家;青年人个个都有班上,上了点年纪的老人干起了家庭手工业,为家具企业搞来料加工。整个村子热气腾腾、蒸蒸日上,不像城里这样内卷躺平。
午饭时间到了,我本想在表妹家里就餐,想不到他们竟驱车18里,请我们到胜芳镇最豪华的鹏天阁饭店一饱口福。加上陪同的亲友有近二十人,整整坐了一大桌;饭店气势恢宏,饭菜质量也不比天津鹏天阁差。酒足饭饱后,我们游览了附近的大悲禅寺,以及胜芳古街上的文昌阁、解放前夕作为攻打天津城的解放军前敌指挥部的张家大院和王家大院。大院里正在装修,展览馆内展出了各种珍贵实物和照片。第一张《天津日报》就诞生在这里,我似乎看到了当年石坚等老报人在这里办报的身影……
整条胜芳古街古朴典雅,商店林立,各色美食繁多,犹如穿越到明清年代。亲戚们为我们买了各种美食,热情款待,尤其是胜芳炸糕,味道独特,不比天津耳朵眼炸糕差。这里是廊坊地区农村发展的缩影,胜芳更成为全省的明星镇,乡亲们在致富的大道上迅跑,开创着自己美好的未来。
傍晚,表侄女艳春来看我们,我把前年给她家写的书法《精气神》送给她。她说原想送给父亲,可父亲去年不幸去世了,便把这幅字作为永久收藏。原来,她父亲20多年前不幸患上不治之症,我把他接到天津第二医院,请天津肿瘤医院专家做了手术,术后恢复得非常好。她们一家人对这件事念念不忘,艳春说:“表姨夫,明天中午我在村里饭店请您二老吃饭,家里有厂子,就不去远处吃了。”第二天中午,我们在村里的一家饭店就餐,别看饭店不大,味道却很不错。席间,艳春对我说:“我弟弟艳征现在霸州市里买楼居住了,听说您来村里,他打电话让我留您多待几天,明天中午他请您二老吃饭。”饭桌上的亲戚们听后都劝:“现在农村生活好了,您住着别走,天天有人请您吃饭!”我一听这可不行,和老伴商量后,觉得不能总麻烦亲戚们,下午就到胜芳镇乘高铁回家了。如今的轨道交通真方便,而家乡人的热情好客,更让我们终身难忘……
投稿:郁三阳
责编:许壮楣
排版:王广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