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过后迎彩虹
在人生漫漫的长途中,谁都会遇上几场电闪雷鸣的瓢泼大雨。雨后虽有道路泥泞,却总能望见绚烂的彩虹。
记得那年春天,单位正酝酿提拔我,命运的转折却突如其来——体制整编后,新任上司执掌权柄,他不认可我办事强势的风格,最终我被平职调整到下属单位,近在眼前的晋升机会也旁落他人。
宣布任命时,我强装镇定,没露出半分慌乱。可当下午走出单位大门,细密的雨丝打在脸上,那冰凉的触感里,我竟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悄然滑落的泪水。
此后十多年,我又经历了两次岗位变动。第一次到新单位履职,清晨推开窗户的瞬间,雨后初晴的阳光涌进房间,那股暖意像一双温柔的手,瞬间抚平了积压的委屈,也让我更加坚信:所有的不被理解,终会在某个时刻给出答案。短短两年,我所分管的部门在工作中争先创优,多项业绩受到上级表彰。
第二次调整更具挑战——接任一个单位的主官时,眼前是积弊已久的落后局面。我沉下心来,以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与智慧在困境中突围,经过深耕细作,终于让单位当年翻身、三年焕发生机。市级表彰、省级荣誉,直至全国先进的奖牌依次挂在墙上,我个人也多次立功受奖,并获得迟到的职级晋升。这些成绩或许称不上辉煌,但这份实打实的业绩,足以让我对自己、对工作问心无愧。
生活的考验从不止于事业。一年冬天,母亲突发重病住院,术后的夜晚成了最难熬的时光。每当止痛药效力褪去,剧烈的疼痛便让她整夜无法入眠。我守在病床边,看着她花白的头发被汗水浸透,心像被一块巨石死死压住,连呼吸都觉得沉重。
可母亲从未被病痛打垮。第二天护士来换药时,她竟笑着打趣:“小姑娘,今天给我用的点滴是什么颜色呀?”她总跟我说:“病来了就好好治,愁眉苦脸的难道能把病吓跑?”一句话逗笑了同病房的人,沉闷的气氛瞬间变得轻快。连主治医生都忍不住称赞:“这样乐观的病人,康复速度总会超出预期。”
果然,术后不到半个月,母亲便顺利康复出院。接她回家那天,院子里的玉兰花正开得烂漫,她走到花树下,深深吸了一口气,眉眼间满是舒展:“这花香,比医院的药水味好多了。”阳光落在她身上,像镀了一层金光。
这画面忽然牵出我对乡下童年的记忆:每逢夏日雷阵雨过后,我们一群孩子总会跑到村口的老槐树下,踮着脚朝东边张望,耳边是大人们温柔的话语:“雨停了,风把云吹走,彩虹就会出来了。”
是啊,人生的风雨又何尝不是如此?事业受挫的焦虑、亲人被病痛折磨的煎熬,就像一场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雨下的时候,天地昏暗,让人看不清前路,甚至忍不住想退缩。可只要咬着牙再坚持一会儿,不放弃对光明的期待,就总会等到雨过天晴的时刻。
你看,雨终究会停,乌云终究会散。而那道迟到的彩虹,总会如约出现在被雨水洗净的天空,用七彩光芒,照亮我们往后的每一段旅程。
写于2025年10月6日
【作者简介】
李葆春,一位拥有41年军龄的退休军人,曾三次立三等军功,在职担任主官期间,所带单位及个人多次获评军级、大军区级乃至全军“先进单位”与“先进个人”荣誉;是党龄长达55年的老党员,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如今已是76岁的古稀老人。
退休十余年来,重拾文学写作爱好,先后编撰出版自传体回忆录《人生无悔》及文学作品集《心潭清浅》《心海拾贝》三部著作,并在微刊文学平台发表作品百余篇。现任都市头条《当代文艺》团体大连分社社长,即便受耳聋、眼花、脑梗等多种疾病困扰,仍秉持“老骥伏枥”的精神,在文学沃土上不懈耕耘。
【主播简介】
焦萍,辽宁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大连)讲师团成员,获第七届北方杯朗诵大赛社会组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