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记校长“悦”读分享⑳ | 实验幼儿园园长王晓明推荐:《捕捉儿童敏感期》
图文:临清市教体局工会公众号
编发:五老志愿者韩积蕊
【编者按】开卷启智,书香润教 ——“领航者・领读者” 书记校长“悦”读分享专栏今日启航。我们坚信,书记校长的每一次捧读,都是一场无声的引领:带领教师在文字中萃取育人良方,带领学生在墨香中丈量世界广度,带领我们在共读中探寻教育初心。
本期,让我们走进临清市实验幼儿园,听王晓明园长分享《捕捉儿童敏感期》,在字里行间感受教育的热忱与力量。
【个人简介】
实验幼儿园 党支部书记、园长 王晓明
王晓明,中共党员,中小高级教师,现任临清市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1989年参加教育工作,三十多年来始终扎根一线,先后获得“聊城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临清市五一先锋模范”“临清市师德标兵”“临清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常说自己是“幼儿园里的老顽童”:“干了大半辈子幼教,还是觉得蹲在地上看孩子玩沙子,比坐在办公室里摆花架子踏实。”
【分享书目】
在幼儿教育这片园地里深耕多年,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把能精准叩开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恰似这把钥匙。书中数百个真实案例,将孩子0—6岁成长过程中那些奇妙的敏感期,剖析得细致入微。孩子们反复开关门的执着、对细小事物的着迷、坚守“必须这样做”的执拗,乃至某天突然对认字燃起的狂热……这些曾被我们误解为“调皮”“任性”的行为,实则是成长在敲门,是孩子认知世界、构建自我的必经之路。
【校长心声】
合上《捕捉儿童敏感期》,看着园里嬉闹的孩子,不禁想起初入幼教时的自己:满怀干劲,却总因读不懂孩子的“奇怪举动”而困惑。
这些年见过不少孩子在敏感期的“折腾”,渐渐明白:孩子的成长从不受我们预设轨道的束缚,他们带着天生的成长密码,用看似“任性”的探索拼凑对世界的认知。
我常提醒老师“慢下来,等等孩子”,但真正理解每个行为背后的成长诉求并非易事。孙瑞雪老师的书恰如及时雨,点醒了我的“习以为常”。这让我更坚定:身为幼教人,要做的就是蹲下身,看懂孩子成长的信号,陪他们把“敏感期”慢慢走成“成长礼”。
【读书心得】
一、别打断,让“重复”成为成长的“隐形阶梯”
孙瑞雪老师说“重复是儿童的智力体操”。小宇反复搭积木又推倒,从随意堆砌到讲究间距、颜色,创造力就在这重复中萌芽。现在见孩子重复开关门、讲同一故事,我们只做安静观察者,知道这是成长在蓄力。
二、弯下腰,接住孩子眼里的“微小奇迹”
书中孩子捡碎纸片拼“小人国”,让我想起园里孩子用落叶“做饭”:朵朵把银杏叶当“盐”,豆豆用梧桐叶做“勺子”。这是“细节敏感期”的表现,我们便开辟“自然观察角”,陪他们探索。当孩子指着露珠喊“小珍珠”,便知帮他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
三、忍一忍,陪孩子走过“执拗”里的秩序建构
“我就要这样!”是孩子“秩序敏感期”的体现,他们在建立秩序感、寻找安全感。琪琪因水杯没放对位置大哭,我们陪她归位并引导,后来她能管好自己物品还帮同伴。忍过当下小麻烦,换孩子学会自主与秩序,很值。
四、跟紧点,抓住“突然开窍”的教育契机
孩子突然对画画、数数等感兴趣,是“文化敏感期”到来,这是稍纵即逝的“教育窗口”。乐乐对绘本上的图案突然着迷,总拿着蜡笔模仿涂鸦,我们便带他玩“图形接龙”游戏,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拼搭故事场景,他玩得投入又专注,画出来的图案也渐渐有了章法。这让我们更警醒:要时刻留意孩子的“突然变化”,一旦发现就设计有趣小游戏,让他们在喜欢的事里悄悄长本事。
干了这么多年幼教,《捕捉儿童敏感期》让我明白:孩子带着天生的成长密码,用看似“奇怪”的举动告诉我们该如何陪伴。往后,我会和老师们一起,蹲下身、慢下来,陪他们把每个敏感期都走成扎实的成长脚印。
【平台主编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民盟盟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宣讲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委宣传部理论讲堂(电视台)宣讲人,市宣讲专家团成员,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
《都市头条·运河浪花》文学平台认证主编,聊城市关工委先进个人。
1988年开始写作,编撰六部书稿(120万字),出版三部。代表作《家教文墨香》,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钟情翰墨.笔耕不辍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
运河浪花朵朵香,五老精神放光芒。关注后,点击运河浪花台标,即可阅读本台刊发的806个作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