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浓于水敢担当
——王泽国轶事
文/赵群道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是魏晋曹植的七步诗。提起这段凄惨的故事,令人泪长叹,流传千年。曹操去世后长子曹丕继位为魏文帝,而才华横溢的三子曹植因曾被曹操视为潜在继承人,成为曹丕的心头隐患。曹丕为巩固地位,对曹植屡加打压,曹丕以曹植“奔父丧迟缓”等罪名,将其召至宫中,命在七步以内以兄弟为题作诗,且诗中不可出现“兄弟”二字,否则将处以极刑。曹植在生死关头,借煮豆燃萁的日常场景,即兴吟出七步诗,诗中以豆和豆萁比喻兄弟,暗喻曹丕对自己的迫害之深,既表达了悲愤,又触动了曹丕的骨肉之情,令曹丕深深叹息动容,但对曹植的猜忌并未完全放弃,最后将曹植贬为安乡侯,尽管曹植借才华暂时保全生命,但其后半生仍遭受曹丕及其子曹睿的严格限制,最终在抑郁中离世。
讲罢三国的历史故事,而今我再讲距三国一千七百年后当今一个平凡的人的故事。他就是周至县楼观镇正人君子王泽国,他信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落实着“血浓于水,骨肉情深”的格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人生的真谛。
王泽国一九五五年出生在秦岭北麓的贫苦的家庭,一家大小居住在三间茅草棚,夏难避暑,冬难避寒,缺吃少穿,苦不堪言。生活的苦难,磨砺了他坚强的脚步,岁月的艰辛,锻炼他挺直的腰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幼的他就替父母分忧解愁,放学以后,给猪拔草奔田间,给饲养室割草,挥舞镰刀上坡坎,血泡布满手,背笼压肿肩,他哭了,但看到工分本上的工分他又笑了,替父母分忧的心愿实现了。
一九七三年,王泽国从集贤中学毕业,回到自己的家乡,过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迎朝阳送晚霞,一步一步走着,栉风沐雨流大汗,挥锄舞锨干的欢,一双手上起老茧,腰疼背酸心里甜。他的辛苦受到了社员群众的称赞,凭着一颗火热的心。被推选进了村商店,他吃大苦耐大劳,一人当着两人用,正常营业,加班进货,商店营业额逐步上升,自己也得到了实惠,领到了相应的工资,看到一天天长大的泽国,老父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九八三年的秋天,年过七旬有三的老父亲,把二儿王泽国叫到了跟前,开始了语重心长的谈话,他倒出了内心的焦虑,也给儿子留下了心愿“建设(泽国的乳名),你看大也老了,家里的事操心不上了,你哥憨厚老实,你兄弟娇生惯养不务正,一切只能指靠你了”泽国望着满脸皱纹布满沧桑的老父亲,他接住了话题“大你有啥话你说,你儿听着呢”老父亲沉思片刻开了腔“建设,大有三桩心愿你记着,第一件我迟早去世,丧事节俭办,你哥人老实,千万甭为难他;第二件,你妈跟我受苦受累一辈子,你要好好养活她;第三件,你要操心好你姐你妹你兄弟一切事,不让他们无依靠,你能做好这三件事,大死后也能闭上眼了!”听完父亲的话,王泽国站直了身子,目光露出了坚定的信念,他一字一顿“大,你放心,你的后事我尽力办,不会让哥和兄弟为难。我母亲生我养我,恩大如山,我孝顺到永远,兄弟姐妹的事我放第一位,他们过好了我再考虑我的日子!”老父亲激动的两眼噙着泪花,拍着泽国的肩膀“娃呀,有你这句话大就放心了!”
春夏秋冬,日出日落,转眼到了一九八五年正月新春,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一道噩耗动地惊天,正月十二老父亲抛却儿女,寿终正寝。王泽国哭天怨地,悲痛万分,一日三餐,端碗难咽,夜半三更,解衣难眠,心中悲痛,一个又一个现实问题接踵而来,请来帮忙的人问:“泽国,你家缺粮缺钱,咱也不看日子了,三天就埋人,你看行吗?”泽国沉思片刻,他眉毛上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大人老实没能力,老三兄弟刚出监狱,想大操大办不可能,但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要风风光光的出殡!王泽国先考虑借钱,他把亲朋好友借了个遍,凭着为人忠厚诚信,终于借够了丧葬钱。丧葬一切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请来阴阳先生看日子,选墓地,请来泥水匠蓝砖白灰箍墓,又请来了漆匠刷漆彩绘棺材,订好了当日的乐人吹唢呐,各条各项安排妥当。
正月二十日,葬礼如期举行,扬幡招魂,纸扎开道,唢呐呜咽,鞭炮齐鸣,棺落安稳定四方,亲人长眠梦悠长,入土为安身归处,阴阳相隔情难忘,一杯黄土掩忠骨,洞天福地护后光,青山绿水常相伴,家族繁荣福满堂。
葬埋了老人,泽国又想到了兄弟姐妹的婚事。首先他考虑姐姐,家大人多,生活不便,姐姐招了个外地的上门女婿,分家后泽国经过劳心费神,在生产队的场房苫了三间棚,后生产队转卖,买主叫他们腾出,并把家具搬到门外,姐夫胆小怕事,离家出走。王泽国看到手足无措的姐姐,无依无靠的小外甥,他难过的哭了。他担负起了责任,想开了办法。他先找队长要庄基地,又拿钱买砖买瓦买材料,经过努力苦干,终于盖起了三间安间房,虽不宽敞,但总算有了安身之地。姐姐和外甥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王泽国又想着姐姐的下一步,小外甥不能只有妈没有爸,姐姐另嫁人,是否能接纳,经过左思右想,王泽国打定主意,寻姐夫回家,给姐姐一个完整的家。当听说有人在哑柏见过姐夫,他马不停蹄赶到哑柏,结果未见踪影,空欢喜一场,后来经过辛苦的寻访,终于在七条路村找到了姐夫,一家四口终于团圆了。
哥哥老大,但憨厚老实,生性软弱,遇事没主见。到了结婚的年龄,乡邻问咋办,老父亲说“没粮没钱没法管,问建设咋办!”父亲把责任推给了泽国,泽国没有推辞,他一咬牙吐出一句话“我管!”一口唾沫一个钉,王泽国管了起来。他先把家里共有的三间房给哥哥平均扎了间半作为婚房,自己在院子里搭了个棚棚居住,然后出面找媒人寻对象。终于媒人在黑水峪大蟒河寻了一家女子,泽国又筹办棉花布彩礼,请木匠给打了箱子和银柜(三八柜)一番辛劳,终于在一九七六年正月初六,给哥哥把媳妇娶到家,了却了一桩心事。
家里的诸多事,要说难场还是兄弟跃进(化名)的婚事。跃进读书少,从小娇生惯养,性格孤僻倔强,加上社会残渣的拉拢腐蚀,走上了歧途。一天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为此王泽国多次规劝,他却一意孤行,依然如故。最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被判入狱劳教。兄弟出狱后,泽国想着他的前途,忧心忡忡,看到兄弟独自一人,冰锅冷灶,孤孤单单,他想着解决的办法。要想兄弟转变人生,首先需要给他一个温暖的家,娶个媳妇儿就拴住了他的心。想法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当年自己出面给兄弟寻了媳妇订了婚,但因兄弟劳教,女方坚决退了婚,现在要重续前缘,难呀!王泽国没有退缩,他知难而上,为兄弟的婚事忙开了,他直接寻到了女方家,提到了婚事。女方先是坚决解除婚约,后经过泽国的苦口婆心,软磨硬缠,态度略有转变,提出了条件:先补够原先的一百元礼钱,结婚再拿五百元,算是手帕钱和扯衣服钱。面对实际经济困难,王泽国找到了媒人,放下架子抹下脸,采取了各种方法,并向女方表示了一片诚信,最后终于以自己的八十元和兄弟五十元(共一百三十元),和女方达成了协议,定了结婚的日子。
回到家里,兄弟又心灰意冷,低声嘟囔着“没粮没钱拿啥结婚?”他拍着兄弟的肩膀“啥事儿有我呢,你只管当好你的新郎”王泽国寻人粉刷婚房,杀猪买菜寻厨师,从商店拉回五袋面,凭着自己的诚信和热情,一切办得有条有理,结婚的日子到了,喜乐阵阵,鞭炮齐鸣,新郎新娘披红插花,红光满面,喜气洋洋。祝贺道喜的客人络绎不绝,熙熙攘攘,气氛热烈,热闹非凡。旁边的人议论道“这娃今天能结婚,全是他二哥的功劳”“跃进有福,有个好哥哥”望着眼前的一切,看着辛劳的二哥,新郎新娘的眼睛湿润了,留下了感激的泪花。
“血浓于水,骨肉情深”兄弟姐妹的情谊,好似一坛佳酿,随着时光的飞逝,越酿越浓。王泽国,他的行为,受到了村里人的称赞,他的一颗赤诚之心,也传遍了四面八方。
2025年10月12日于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