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秩舞韵映军魂——陆军军医大学老干部学院广场舞队的岁月华章

在陆军军医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广场的晨光里,一曲激昂的《军中绿花》广场舞正缓缓落幕。银发翻飞间,队员们挺拔的身姿仍透着军人的昂扬——这支走过四十年风雨的广场舞队,正以舞步为笔,在时光的画卷上续写着属于军人的不老传奇。
回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彼时的重庆街头,中老年迪斯科风潮初起。91岁高龄的欧雪梅、吴文香、马荣华、欧红梅等几位军队老前辈,怀着“老有所乐、强健体魄”的初心,拉起了一支晨练队伍:清晨练太极、舞长剑,傍晚随着节拍跳迪斯科,简陋的场地、简单的动作,却凝聚起一群退役军人的热忱。这便是陆军军医大学老干部学院广场舞队的雏形,也是四十年辉煌的起点。

1985年,陈军从大西北青藏高原随军来到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一眼便被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吸引。“当时扎着麻花辫,跟着老前辈们学舞步,觉得浑身都有劲儿。”如今已是银发奶奶的陈军,回忆起初入队的场景仍难掩笑意。从跟着跳、学着教,到成为团队的“传承人”,她见证了队伍的每一次成长:1986年起,队伍首次参与军校校运会开幕式大型团体操表演,几百人的阵型随着军乐变换,整齐的动作、饱满的精神,瞬间成为校园里最亮眼的风景。这一跳,便是37年,从未缺席,也屡屡斩获全校师生的掌声与赞誉。

岁月流转,队伍的规模在扩大,荣誉也在不断累积。会议室的荣誉墙上,《特别贡献奖》《最佳奉献奖》等奖状层层叠叠,每一张都记录着队员们的汗水:2013年,他们凭借一支融合军旅元素的广场舞,在重庆电视台《坝坝舞》比赛中脱颖而出,拿下周冠军;2015年,又成功挑战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让“军医广场舞队”的名字响彻山城。即便历经兴衰起伏,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军魂永驻”的初心从未改变——他们用太极剑的刚劲书写军人本色,用民族舞的柔美丈量时光厚度,更让广场舞跳出了属于退役军人的精气神。

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我曾有幸在陆军军医大学老干部学院见证并参与过他们的一次排演演出活动:排练场上,队员们不顾年岁,反复打磨每一个动作;休息间隙,陈军队长忙着给老队员递水、帮新队员纠正姿势,脸上始终挂着温暖的笑。也就是那次近距离的接触,让我真切感受到这支队伍的凝聚力,也让我有了隔屏续写他们风采事迹的激情——他们的故事里,藏着退役军人不服老的韧劲,更藏着对生活最热忱的热爱。
“亲爱战友们,舞友们!我们的宗旨就是以舞强身,健康快乐!四十年不是岁月的褶皱,而是生命绽放的年轮!”庆典现场,陈军的祝福掷地有声。在她看来,四十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如今队伍里既有年过八旬的老军医,也有刚退休的年轻队员,大家因舞蹈相聚,更因共同的军旅记忆结缘。日常排练中,老队员手把手教新队员动作,年轻队员主动帮老前辈搬道具、记节奏;逢年过节,他们还会走进干休所、社区,用舞蹈传递温暖。而天陈路欢乐健身队、大学城红叶舞蹈队等“老朋友”,多年来也始终支持着他们的校运会团体操表演,这份跨团队的情谊,让舞蹈队的故事更添温情。
庆典当天,当《四秩芳华舞翩跹》的诗句在广场上响起,队员们再次起舞。阳光洒在他们银白的发丝上,映出一张张带着笑意的脸庞。四十年风雨兼程,他们从扎着麻花辫的姑娘、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了银发矍铄的领舞者;四十年初心不改,他们用舞步诠释着“老有所养更有所为”的军人担当,让“岁月静好,幸福绵长”的愿景在每一次旋转、每一个跳跃中落地生根。
这支走过四十年的广场舞队,早已不是简单的文艺团体,而是一群退役军人的精神家园。未来,他们仍将带着军魂继续起舞,让岁月的霞光里,永远飘扬着属于他们的不老风采。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