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拾荒】 散文:
大山之中的石海
作者/北大山
朋友,说起石林、峰林、石笋等奇观,你大概不会感到陌生。广西路南的石林、湖南张家界的峰林早已蜚声海外。可是,你听说过在紫塞承德有一处名为“石海”的景观吗?如果你不曾听说过,不妨随我走一趟。老实说,我也是忙里偷闲,在同事们盛情相邀下,于去年夏秋交替时节才到那儿一游的。这时,在中国北方的承德,老天还正热着呢。
石海景观的地理位置,位于河北承德北部与内蒙赤峰南部交界处的一座海拔近2000米的光秃山上,光秃山是当地人对此山的一个称呼。不要误会,所谓光秃山,既不“光”也不“凸”,整座山几乎都被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所覆盖。由于海拔高的缘故,山顶上寒冷的气候不适宜林木生长。印象中夏季的光秃山,山顶是一大片肥肥美美的草场,草场中还零星地生长着一些乔木、灌木和一些名贵的中草药;到了冬季,整个山顶铺满了厚厚的、白皑皑的积雪,这些冬季终日不化的白雪显示着光秃山在群山之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大概就是为何取名光秃山的缘由。石海景观由于独处僻境,加之高处不胜寒,所以人迹罕至。作为旅游名胜景区的建设项目,石海景观的开发只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事。
车子在蜿蜒曲折的乡村公路上朝石海公园的方向行驶,散落在山沟中道路两旁的农舍不时跃入眼帘。杨柳树上的知了和不知疲倦的绿蛙,在酷暑中欢快地唱着迎接我们的歌。农家饲养着的,膘肥体壮的耕牛总是那么的悠然自得,它们在大树下懒散地反刍着胃中的嫩草,尾巴摇来摇去不停地抽打着叮在它们身体上的觅食者。一群光着屁股的小孩子,耐不住酷暑所带来的炎热,成群结队地在村前的小河中嬉戏打闹。串山乡卖冰棍的单骑商贩,脑子里流动着他们的如意算盘,声嘶力竭地兜售着他们在店批发来的冷饮。一条五颜六色的逶迤花蛇,试图跟司机霸道。还好,司机很是恪守客随主便的原则,彬彬有礼地让它炫耀着横穿过道路。……。
不知不觉,我们便来到了光秃山的山脚下。由于没有直接能去石海景区的车道,我们只好下车沿着羊肠小道徒步攀援而上。光秃山上的山珍多得很,随手就可以采摘到山上早已熟透的、在我们眼中很好奇的野果。这些野果是我们这些所谓的城里人很难见到的。如,山葡萄、托盘、山樱桃、欧粒、平榛、毛榛、核桃、狗奶子、野海棠、野山里红、野山梨、地瓜、、……等,在这里,不要笑话文中所出现的错别字。这些野果的名字,是按着当地百姓的话给音译过来的。亲口尝一下这些野果,绝对会感到别具风味。听一听象狗尾巴酸、野鸡膀子、猴腿、剪子故、酸不溜、咕咕鸟……等这些植物的别名,就能想象到山上的植物种类有多么丰富。值得一提的是,山中还盛产品种繁多的野生蘑菇,如肉蘑、松蘑、榛蘑、草蘑……等等。有一种蘑菇品尝起来真真是爽滑可口、清香独具,给我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据说在当地购买一市斤刚采摘下的这种蘑菇,要价200多元,并且还很难买得到。如果你的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会在哪儿碰到灵芝草呢。虽然这时有许多果实已经成熟,但仍能看到有许多姿态万千的烂漫山花竞相开放。这些山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我最喜欢的野百合花随处可见,这些野百合亭亭玉立,妩媚动人,它们散发出来的阵阵幽香沁人心脾。可惜的是,这时的杜鹃花已经凋谢,要是早些时候来这里,一定会看到漫山遍野红杜鹃的靓丽山色。山上的野生动物也非常多,各种飞禽走兽用它们特有的语言吟唱着、交流着、吸引着、安抚着、鼓励着。我们每走几步,就能见到受惊的、身体略显笨拙的山鸡扑扑楞楞地飞来飞去。成双入对的喜鹊迈着轻盈的舞步,深情地唱着忠贞不渝的恋曲。正在吃草的狍子见我们到来,扬起四蹄朝茂密丛林中飞奔而去。山鹰在天空中翱翔,它们信誓旦旦,一双大眼睛正聚精会神地窥视着山里的动静,这些弱肉强食的家伙,哪里有点风吹草动,它就会风驰电掣般地展开行动。当然,它不敢跟我们这些不速之客随便造次,因为我正想逮住他呢。据说,此山时常有狼和豹出没,但我们没有亲眼看见这些面目狰狞的虎豹豺狼。……。踏破铁鞋,终于寻觅到了我们向往已久的石海景区。
石海奇观坐落在光秃山半山腰之上,事实上这里海拔就已经相当高了。此时虽未登及绝顶,却早已有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走过一个木桥,看见在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四个古朴苍劲的大字——石海听涛。从石海的下海口朝上望去,眼前的景观立即把我给惊呆了,深山老林之中竟然能够堆出这等绝妙景观。只见在一条上百米宽的狭长区域内,簇拥着排列整齐、数不胜数的清褐色的巨石,石头之多令人触目惊心。这些巨石,或许有成百上万,或许有成千上亿。石海内恰似波涛万顷、汹涌澎湃。并兼有碧波荡漾、风情万种的迷人情调。整个石海被岸边挺立着的苍老古树掩映着。难怪我们在远处望不到它呢。飘渺的云雾不时掠过石海,使人看不到它的尽头。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雾、苍翠的森林、清褐色的巨石等,色调搭配自然和谐、相得益彰。它们共同在这里造就出宛若仙境、美仑美奂的无限风光。面对石海,不禁使人浮想联翩。这时,你的脑海里自然就会联想到浩瀚大海,将此景区取名为石海,实在是太恰当不过了。因为这里有大海般宽广的胸襟,也有大海般波澜壮阔、排山倒海之势。能够看到由这么多似乎具有灵性的石头汇聚成的海,在我的平生中是绝无仅有的。我的情感融入石海景观之后,我看到了波涛汹涌的石海,正向我敞开它那坦荡的胸怀。我看到了石海所具有的一泻千里之势。在石海里面的巨石上静静地坐一坐,真的能够体味到,驾一叶孤舟漂泊在苍海中的感觉。景区内没有怪石嶙峋之奇,也没有乱石穿空之秀,但却有着大气磅礴、气吞山河之势。石海独到的魅力无与伦比。
被巍峨大山和苍翠山林衬托着的石海,神秘莫测,能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象。石海中巨石的轮廓大都圆润柔和,这些巨石重则上万钧,轻则也有几千钧。象黄山“飞来石”一般大小的巨石,在这里随处可见。感怀巨石神态,依约能够感受到:有的巨石颇具“一夫当关,万将莫开”之神韵。有的巨石能使人忽生“犹抱琵琶半遮面”意象。有的巨石作欢呼雀跃、翘首企盼状。岸边的巨石,则非常象惊涛拍岸时卷起的千堆雪,……。这里俨然是个巨石家族的大本营、是巨石军团整装待发、铜墙铁壁般的军阵,是巨石信徒作膜拜祈祷时的理想圣地。位于大山之巅的这些铁骨铮铮的巨石,能够整齐划一、秩序井然地列队在这里,若不借助神力简直是无法想象的。浑然天成的大自然奇观,是石海瑰丽神奇之所在。巨石上那些斑驳苍老的苔迹,分明在向人们述说着精卫填海的神话,倾诉着它们饱经沧桑的历史。我们这些拜访者,须用心去感悟、去解读。一个有灵气的地方,必然有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但象今天来这儿的我们这帮凡夫俗子,谁也说不清这些巨石为何会聚集到这里来,更说不清它们在这高山幽谷之中,已经沉睡了多少年。我在想,倘若哪天我有闲情逸致,一定要根据我的所见所闻,欣然动笔,杜撰出几则与石海有关的故事来。
石海使人生情,石海惹人心动。了解地理知识的人,说石海的形成是冰川作用使然,是一处自然奇观。依我的想象,石海是造物主调来的天兵天将,在天地交界处建造的供造物主游玩的别致场所。也有可能是女娲补天时给人间留下的一份自然遗产,抑或是外星人来地球所建造的一个豪华工程。据考证,有一支勇猛善战的秦军铁骑军团,在一次惨烈的战役之后便神秘地失踪了,莫非石海就是这个威武之师的化身……,矣!这些被神化了的想象都是无从考证的,我宁愿信其是!
与四川的九寨沟一样,石海景区至今,仍保留着它那最原始的自然风貌,几乎找不到人工雕琢打磨的任何痕迹。这里的巨石,别有风致。它没有石笋那般刻薄,也没有石林那般挺拔和不可一世,更没有象磬锤峰那般的孤芳自赏。它们个个品性刚烈、风骨铿锵。它们远离喧嚣、甘于寂寞。它们忠于职守,经年累月地默默守望着自己家园。这些肩并肩、手拉手的巨石兄弟,其雄赳赳、气昂昂的姿态,似乎在向世人昭示着一种崇高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炎黄子孙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精神。藏在巨石下面的涓涓溪流,叮咚作响。侧耳聆听,一种空灵的感觉油然而生。那潺潺流水是一种轻声的倾诉,是灵秀大山在窃窃私语。当你枕石洗耳恭听大山心语的时候,你的心灵深处,怎么还会有那些纷扰的杂念呢!天人合一,石海对我们的性情的陶冶,不正是一次很好的洗礼吗!朋友,只要有朝一日亲临此境,就一定会从你的心灵深处顿悟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我们在石海的“下海口”驻足了很长时间,凝望着令人肃然起敬的大观,感慨万千。观望之余,我和几位朋友,一起谈论起游览石海的个人感受。一位朋友说:“这里的巨石绝非是普通的石头,它们一定是经过千万般修炼而进化出来的。不然,它们排列得怎么这样井然有序呢?看过这的风水之后,我突发奇想:这里很可能就是天庭,铮铮巨石是天庭中坐化出的各路佛祖。群山之巅的这些佛祖,正坐北朝南鸟瞰大千世界,并默默地在这里普渡这众生!”哎呀!这是一个多么大胆的想象啊!另一位朋友说:“此地是旅游度假的绝妙去处,人们可以到这里来净化心灵。就景观而论,这里绝对是大自然的一个杰作。这些靠自然力量制造出来的兵马俑,丝毫不逊色于那些比较著名的景点。假如有一天能够将此景点搬到一个交通便利、游人如织的都市附近,一定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啊,我与他也有同感。
从石海的下海口起身,我们沿着海岸线,在从林中脚踏石级朝石海上游攀登。石级内侧石下溪流叮咚作响,静寂却又热烈的松涛林海,到处是鸟语花香。此时我虽然已经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石海壮观景色使我全然忘记了这些。我尽情地享受着石海景观给我心灵带来的愉悦。我们边走边看,经过一段艰难的跋涉,终于看到了石海的发祥地——石海源泉。石海源泉位于石海的最上端,石海到此嘎然而止。粗略估计一下,石海上、下两边的距离约有一千米左右。真是好大的一个石海啊!在石海源泉上边,有一条沟壑挡住了我们的去路。猛然发现眼前有一棵一搂多粗的古树,这棵古树有两个分枝,其中一个分枝昂首挺胸、直插天际。而另一个分枝横躺在沟壑中间,恰好能够作为人们跨越沟壑的桥梁。这是不是上天有意安排的,我们不得而知。原来,石海并非只以石为奇,这棵具有人性色彩的树不是也很神奇吗!越过沟壑继续往上走,我们便进入光秃山的针叶林林带。踏入针叶林林带,行走起来真的是舒服极了。脚下是厚厚的一层日积月累下来的针叶林的落叶,踩在落叶的上面就象是行走在酥软的地毯上,甚至感觉比地毯还要更松软。水雾在林中荡来荡去,躬身抓起一把腐殖质,只是轻轻一攥,就能挤出许多水来。可见,此山雨水充沛。回望山下,发现山村被笼罩在浓雾之中。云彩就在我们的脚下,它是大山的裙。所在之处犹如仙境,这时我已深切体会到,自己已经置身于世外并陶醉其中了。面对茫茫云海,脑海中又生出许多新的遐想。从休闲避暑的角度来说,在这儿的感觉,跟在马来西亚著名的避暑胜地——云顶的感觉差不多。穿越针叶林林带之后,来到了光秃山的山顶,这时的我,早已是大汗淋漓了。
前面已经说过,光秃山的山顶,是一大片绿草如茵的天然草场,草场很开阔。各种含情脉脉的野花,点缀在草场之中。蒲公英的花絮随风飘舞,金黄色的金莲花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令我倍感神奇的是,草场之中还有几处用巨大石板搭建的神仙小屋,这绝非是人力所为。我离奇地想,吕洞宾、何仙姑、……等各路神仙是否经常光顾这里。位居草场,会明显感到风很大,气温也明显比山腰处低了很多。草场上绽放的小花随风不停地摇曳。在这个时节,山下早已果实累累,而山顶的野花才刚刚盛开,山上和山下的气候差异实在是太大了。据说山顶植物的生长期一般只有2个多月。因耐不住山顶的寒气袭人,我快步爬到山顶,朝北望了一眼内蒙、朝南望了一眼河北,汗未落我便匆匆顺着山脊跑了下来。下来时,见到几位农家女,正在山脊上的一块海拔不算高的草甸处挥镐采药,还有几匹未佩缰绳的野马,在这儿吃着嫩绿青草。几位农家女体态匀称、身材修长,我想这大概都得益于她们经常性的上山劳作。由此看来,“高山出俊鸟”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是比较早到达这里的,于是,坐在这儿稍事休息,耐心等待着大家来这儿集合。环顾四周,发现我走的这条山脊是省际之间的一条天然边界线。在山脊的一个山口处,赫然立着标志着两省分界线的一块花岗岩界碑。
从山上下来之后,我们到山脚下的一个很大的餐厅里就餐。餐厅老板为我们准备了一桌地道的农家饭,由于太累了,大家早已是人困马乏。我们吃饭时的姿态,简直可以用饿虎扑食、狼吞虎咽来形容。快要酒足饭饱时,才想起来看看我们这顿饭都吃了点啥。这顿饭独特的风格是:靠山吃山。餐桌上有:采自光秃上上的野菜、蘑菇和袍子肉,从野地里拔出来的红心青萝卜,在鸡舍抓来的小柴鸡,热气腾腾的大豆腐、……。饭罢,我们准备返城。临走时,心里真是有点恋恋不舍,石海景观让我流连忘返。上车前,我对着大山高喊:石海!我一定会再来拜访你!
我没有直接返回县城,而是在返程的途中,下车回老家看老爸老妈去了。回到老家,老爸老妈甚是欢喜,杀鸡宰鹅,给我做了很多好吃的。还是在我没有出生的时候,现已离休在家多年的老爸,就是石海所在的那个地方的地方官。由于他对那个地方太熟悉了,一听说我刚去过石海,便饶有兴致地讲起了过去他老人家眼中的石海。老爸见多识广,他滔滔不绝、津津乐道的述说很吸引人,我并息凝神,听得津津有味。由于此次登山已经使我筋疲力尽,故无心享用老妈亲自下厨给我烧制的美味佳肴。一门心思地躺在床上酣睡,足足大睡了两天,透支的体力才渐渐得以恢复。这番折腾,也着实让年迈的老爸老妈心疼了儿一把。之后,我就赶紧跑回学校上班去了。石海景观给我的震撼太大了,登临石海锻炼了我的筋骨和意志。时间虽然已过去许久,但刻入脑海中的石海久久挥之不去,它已经使我难以忘怀。今作诗一首,以便结束此文:
神工鬼斧著奇观,山脚春风巅顶寒。
幽谷空灵香卉放,妙峰雄歭老鹰盘。
云栖石海涛声急,雾锁林烟骇浪湍。
天造蓬莱惊北斗,人间仙境欲流丹。
2013.年2月 写于承德下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