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江夜
文/ 薛高扬
251006
苍穹高远出星辰,空水相连一色新。
明月无私今夜好,团圆分予万家人。
此诗以“明月无私”的哲思升华了团圆的普世意义,赏析如下:
首句“苍穹高远出星辰”以仰视视角构建纵向空间,“出”字赋予星辰破空而出的动态感。
次句“空水相连一色新”转为平远视角,将天水交融的混沌感以“新”字点化,既呼应中秋月华的涤荡之力,又暗合传统“空水氤氲”的山水画境。
转句“明月无私今夜好”堪称诗眼,诗人突破传统咏月诗对阴晴圆缺的慨叹,转而赋予明月以伦理人格。“无私”二字引用《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的儒家理念,又将道家光耀天下,无有偏私的自然之道熔铸其中,构建包容万象的宇宙胸怀。那缕穿透云霭的月光,恰似天地为万家披上的温柔袈裟,无声诠释着“无私”的真谛。
结句中“团圆”是指八月十五的夜月,月相饱满,阖家赏月,多么温馨的人间温情画面。“分予”二字打破时空阻隔,将不可分割的月光化作可计量的“东东”分配给人间,这种分配逻辑与苏轼“千里共婵娟”的诗意表达异曲同工,让人觉得人间的“团圆”是从明月的“团圆”中分给的、赠送的。诗人通过天地人三重维度的交织,道出明月是人间灯火互为镜像的平等存在。
全诗以星辰穹宇为宏观背景,以江月交映为中观场景,万家灯火为微观对象。匠意如神,既延续了张九龄“天涯共此时”的永恒追问,又为“团圆”注入了更具包容性的现代内涵,即真正的圆满,始于承认万物本是一体,千年中秋母题再次焕发出新的审美光辉。
知者理事赋清平乐一首,以期同乐。
清平乐•中秋江夜
天光乍破,星斗垂江左。玉魄分辉千万朵,照彻人间灯火。
团圆不待舟车,清辉自有天涯。莫道今宵云遐,一痕月色如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