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道教名观,人们习惯于用“十大”来表述。关于“十大名观”,又有不同说法,现存而且较为接受公众认可的说法包括: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宫、南阳玄妙观、陕西楼观台、西安重阳宫、开封延庆观、四川常道观、龙虎山正一观、鹿邑太清宫、娲皇宫。
其中,其中北京白云观、西安重阳宫、山西永乐宫、龙虎山正一观,分别在前文《传真道祖庭》和《正一道祖庭》中作了介绍,不再赘述。又因为民间还有“道教四大名观: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宫、南阳玄妙观、陕西楼观台的说法,本文重点介绍南阳玄妙观和陕西楼观台。
“南阳玄妙观”原址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古宛城西北隅之梅溪河畔,即今南阳市建设中路北侧。现为宛城区人民政府驻地。新址位于南阳市卧龙区靖宇路独山玉国家矿山公园独山风景区。
元代道教建立丛林制度。至元年间,内乡县田下保(今赤眉一带)建丹霞观,凤鸣山建清真观;南阳县在老君堂基础上建玄妙观。由于明代重藩诸王及权贵们崇奉道教,营建或重修宫观的风气浓厚,南阳各地新建宫观54座,其中就有南阳玄炒观。
南阳玄妙观之所以被称道教名观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在历史上受到多位皇帝的青睐和赐予。玄妙观始建于元朝,原为老君堂,后在明朝和清朝时期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缮,规模宏大,被誉为道教四大丛林之一。玄妙观不仅因其规模宏大而闻名,还因为其在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例如,在清代,玄妙观因抵御捻军的攻击和协助守城有功,得到了同治皇帝的赏识和赐封。此外,玄妙观还积极参与地方教育事务,如创办元宗学堂,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玄妙观的文化内涵,也使其在地方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玄妙观还因其与多位皇帝的互动而声名远扬。清雍正八年,雍正皇帝赐予玄妙观斗姥阁一尊雕像,并御赐“慈云法雨”,进一步提升了玄妙观的名声。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对玄妙观也有所赏赐,显示了其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南阳玄妙观因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在历史上受到的多位皇帝的青睐和赐予,成为了中国四大道教名观之一。
楼观台,又称“说经台”,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城东南十五公里的终南山北麓,道教文化的发祥之地,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素有“天下第一福地”和“仙都”之称。
楼观位于秦岭山脉的终南山北麓中部的山前台原和浅山区。南依秦岭,千峰耸翠,犹如重重楼台相叠,山间绿树青竹,掩映着道家宫观,古称石楼山。山前梁岗起伏,属于黄土丘陵,楼观现存的核心景观说经台,建在海拔580米的山岗上。
周康王时尹喜好天文星象之学,结草楼于此,观星望气,静思至道,所以叫“楼观”。康王闻而拜为大夫及东官之友(皇子的老师)。老子西行至关,尹喜辞关令之职,迎老子至古宅楼观,执弟子之礼。老子乃著述《道德五千言》授之。现今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授道之坛,即《道德经》的产生地。
自周代开始,历代朝廷均曾相继在尹喜故居楼观台建庙立观,形成了众多的宫、观建筑群。在历史上,宗圣宫是楼观台的中心。
唐武德三年(620)春,唐高祖李渊亲率文武百官千余人到楼观台拜祭老君,并宣称:“老君乃吾圣祖也,今为社稷主,不有洪建,其可已乎?”于是诏改楼观台为“宗圣观”,赐米帛,以供观中修补之用,以示感恩。唐玄宗时,楼观再次扩建,使其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皇家道观和道教圣地。西边的玉华观为唐睿宗第九女李持盈修道的别馆。开元十八年(730)诗人李白来观中,拜会玉真公主,驻此赋诗两首。玉真公主隐居楼观修道近50年,对楼观台影响很大。据史料记载,封建社会先后有60多位皇帝到楼观台拜谒祭祀,是封建帝王去的最为集中的道教圣地。
其次,开封延庆观、四川常道观、鹿邑太清宫、娲皇宫、武当山净乐宫也十分有名:
“开封延庆观”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湖东北部,是为纪念道教中全真教创始人王喆在此传教并逝世于此而修建的道观。
“四川常道观”位于青城山腰,又称天师洞,因东汉天师张道陵曾于此传道而得名。
“鹿邑太清宫”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太清宫镇,是道祖老子的诞生地。
“娲皇宫”,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是神话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是我国建筑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的祀奉人类始祖女娲的古代建筑群。
“武当山净乐宫”位于湖北省武当山北麓,是武当山著名的道教宫殿。
这些道观不仅在中国道教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道教建筑艺术和文化遗产的珍贵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