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以与自己信仰关系重大的日子和所奉神灵、祖师之诞辰日为节日。某些重大节日,将举行盛大斋醮,以示庆祝。
由于各个节日庆祝的对象不同,起始年代和意义也不一样。
据现存资料,三会日、三元日、五腊日等是较早的节日,其余皆后起。由于各派在信仰上的差异,所崇奉的神灵和祖师即有同有异。一般说来,各派共尊的最高神三清、最高天神玉皇,及历史悠久的三官、社会影响很大的西王母、东岳大帝、文昌帝君、真武大帝等之“诞辰”日是各派共奉的节日。各派所奉的祖师,如张陵、三茅真君、许真君、吕洞宾、王重阳、邱处机等之诞辰日,则是分奉的节日。
由于道教派别的纷繁和地域世俗信仰的影响,各个地区众多小派所崇拜的神灵、祖师更为繁多,节日也相应增多,
道教节日日益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三清节。“三清节”是道教最重要的一个节日,顾名思义就是纪念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这三个神祇的诞辰分别是冬至日、夏至日和二月十五日。节日当天,信徒们会进行相应的宗教仪式和活动,以纪念和崇拜这些道教最高神。
道教三清节的传统纪念活动包括拜三清、烧香、献花、敬神、准备传统食品以及不同地区、教派一些特殊的庆祝活动。
“三清节”也称为“拜三清”,通常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庆祝。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当时人们相信三月三是鬼门关打开的日子,恶灵和邪恶的力量会出现在人间。因此,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人们会祈求“三清”,也就是道教的三位神祇——玉清、上清、太清,来保佑他们平安健康。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到寺庙或道观里进行烧香、献花、敬神等仪式,以示对“三清”的敬意。同时,还会准备一些传统的食品,如桃花糕、花卷等,来庆祝这个节日。此外,一些地方还会有一些特殊的庆祝活动,例如放龙舟、划船比赛等,让人们更好地享受这个节日的氛围。
此外,海峡两岸的南宗道教也会共同奉祭三清道祖,这一活动被视为海峡两岸宗教界的一次盛会,也是一项重要的对台交流项目。奉祭大典仪式流程依照《文渊阁四库全书》《乐记》中编写的《乐律全书》及《大明御制玄教乐章》编列。由台湾道教界组织的“八佾舞”是首次由两岸道教界现场再现中国古代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本次活动除奉祭三清道祖大典外,还包括祈安绕境、敬天法祖信仰高峰论坛、南天情慈善晚会、白玉蟾祖师拜寿音乐大典、军坡节、琼台旅游文化交流等活动。
“三元节”是“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
“三元”亦称“三官”。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尊三者为官称“三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
其中,天官紫微大帝,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天官”名“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为旧时中国民间用作祈福消灾的吉利话。
地官清虚大帝,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地官大帝全称“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亦称为地官、清虚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地官是由元洞混灵之气、结黄之清凝结而成,掌管五岳大帝、五岳诸真人及惜地神仙已得道者。传说“地官赦罪”,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地官的诞辰,民间称这一天为中元节,民间在这一天有祭祖的习俗,并祈求地官赦免祖先亡魂之罪,亦是祭祀一切亡灵的日子。
据传中元地官农历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农历十月十五日生,这两日就是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时。农历七月中旬,谷物进入收获季节,如果在新的一年中勤勉耕耘,则能有好收成,这与地官赦罪时间是吻合的。十月中旬即将入冬,歉收之人也需要度过漫漫严冬,赈粮以解困厄正当其时。中国人的宗教与习俗,都离不开农耕文明的生活本源。以古代农耕文明的时间次序来推测,这一切似乎都得到圆满的解释。
前面说过,水官洞阴大帝,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或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作为一种中国民间信仰,水官全称为下元三品五炁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旸谷帝君,隶属太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称为水官解厄。
三元节时,“三官”下界巡游,履行职务。我们熟悉的元宵节即上元节,或称上元灯节。谓天官赐福。七月十五即中元节,鬼门大开,直至八月十五。谓地官赦罪。十月十五即下元节。谓水官解厄。
五腊节。“腊”是指合祭众神的特殊日子。“五腊”就是五个祭祀众神的特殊日子。其中正月初一曰“天腊”,“五月初五曰“地腊”,七月初七曰“道德腊”,十月初一曰“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曰“王侯腊”。合称“五腊”。
五腊是道教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些日子被认为是神仙聚会、校定人间功过、分配福禄的日子。具体来说,天腊,即正月初一,也称为春节,是天地开通的日子,象征着玉皇大帝巡游人间;
地腊,即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这个时期暑热开始,容易滋生疾病和虫害;道德腊,即七月初七,也称为乞巧节,这一天有取井水的习俗,认为井水具有美容和清热解毒的效果;民岁腊,即十月初一,也称为寒衣节,这个时期天气转冷,人们会想到先人在地下是否更冷,因此有祭祖的习俗;王侯腊,即十二月初八,也就是腊八节,这一天神仙们聚会商讨大事件,校定人间每个人的功过,分配每个人的福禄。
这些日子不仅被视为道教的重要节日,而且在民间也有广泛的影响,人们会在这些日子进行各种祭祀和祈福活动。
其次,农历二月十五日为道教创始人老子(太上老君)的诞辰日,即道教节。此外,还有玉皇大帝圣诞(正月初九)、真武圣诞(三月初三)、吕祖圣诞(四月十四)、张天师圣诞(五月十八)、太乙救苦天尊圣诞(十一日)、王重阳祖师圣诞(十二月二十二日)等。
道教节日不仅是信徒们庆祝和纪念的日子,也是道教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庆祝方式,体现了道教对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理解与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