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日月照九州”文学作品大奖赛征稿 邱平
读《狼图腾》札记
文/邱平
姜戎的长篇小说《狼图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狼图腾》为什么能够被遴选为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呢?这只能认真地读《狼图腾》,才可能找到答案。拜读了《狼图腾》,我找到了答案。
一、《狼图腾》有札实的生活底蕴。姜戎先生作为一名北京知青,在内蒙古边境额仑草原牧场插队10年,见证了草原狼的凶残、贪婪、机警、谋略与不被人驯服的独特本性。
例如,草原狼猎杀黄羊群的战斗,生动地展现了草原狼的耐性与谋略。“天下的机会只给有耐性的人和兽”。“没有耐性就不是狼,不是猎人,不是成吉思汗”。狼群趴在不远的地方埋伏,等到天快亮了,黄羊尿涨,狼抓住战机冲上去猛追。此时,黄羊跑不多远尿泡就颠破了,后腿抽筋,就跑不动了,只能任狼宰杀。几十只狼把几千只黄羊赶进大雪窝,冻成美食。这场狼群围歼黄羊的战斗,从总攻到结束不到十分钟。知青陈阵看得喘不过气来,心脏狂跳心律不齐。毕利格老人说:“狼群不光能替人看草场,还能给人送年贷”。狼的智慧启发过成吉思汗的骑兵。有一次,成吉思汗的大将木华黎把金国几千骑兵赶进大雪窝,留下了醒世的传奇。狼既能够保护草扬,又能够给人带来美食。狼是内蒙古草原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二、《狼图腾》形象地展示了狼不被人驯服的独特个性。狮、虎、象等动物,都能够被人驯服,只有狼不能够被人驯服。狼宁愿战死,也不愿做人的驯服工具。陈阵驯养小狼的失败,形象地证明了狼不被人驯服的个性。狼强悍进取的精神,挺起了“狼图腾”的脊梁。
强悍进取的狼性血液,让华夏民族一次次重新振奋起来。炎黄二帝从西北游牧区走出来,身上流淌着草原狼性血液。汉文化中至高无上的天崇拜,是腾格里崇拜。游牧精神和性格是支撑华夏的脊梁。汉唐元清四个大朝代,共同拓展了中国的版图,汉唐元清的民族性格中狼性血液略大于羊性血液。姜戎长篇小说《狼图腾》的认识价值,主要是正本清源,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中国竞争性的市场经济有了很大的规模,中国人的性格开始向狼图腾精神回归。
三、结束语。姜戎的长篇小说《狼图腾》,讲述了作者在内蒙古边境草原插队10年的传奇故事,把自己对这些传故事的思考融入到情节的进程中,为我们留下了向“文明狼”转变的启迪,值得欣赏。
作者简介
邱平,男,苗族,生于湖北利川。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恩施州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小说选刊》《诗神》等媒体。出版诗集《毛泽东的足迹》《巴山云雨》《竹影集》、散文集《仰望星空》《远方的亲人进山来》。论文获中国教育家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多次获得中国诗歌协会等单位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