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湖荡漾故乡情
赵志超
云湖桥下的云湖河,碧波荡漾,悠悠流淌。
故乡,是一幅在岁月长河中徐徐铺展的画卷,每一笔都饱含着深情,每一处都洋溢着眷恋。于我而言,湘潭县云湖桥及云湖河,便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与温情的地方,它是我心中永恒的家园,是无论我走到何方都无法割舍的心灵港湾。
云湖桥,地处宁乡市、雨湖区、韶山市、湘乡市与湘潭县五邑交界处,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丰富的人文底蕴和多元的文化色彩。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承载着我童年的记忆,也寄托着我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早在明代,云湖桥一带确有一湖,水浅而清澈,灌溉方圆百里数万亩良田。据清康熙十九年《湘潭县志》记载:“古云沿湖受乌石四十八泉,灌田四千余亩,四山环绕,潴水不浅,间云气滨蒙,故云云湖。”明代晚期,湖水突然干涸。王闿运光绪刊《湘潭县志》亦记载了一个传说,称居民见青、白二牛斗于湖岸,有居民携枪拟击青牛,却误击白牛,青虬鼓浪溃堤而出,自是湖涸成田。云湖干涸后,在湖中形成了一条东西走向的云湖河。
云湖桥又名大步桥,距湘潭市区25公里,桥长70米,三拱石桥(现为四孔)。据清康熙十九年《湘潭县志》载:“大步桥,县西五十里云湖界,通湘乡官路,成化八年义官盛虎立,一名云湖桥。”后于康熙、同治两度维修。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曾国荃与福建陆路提督王明山捐助巨金修桥。原桥系石拱桥,桥面两端有石级,两侧设石柱栏杆,上雕石狮。桥下首中额嵌有唐代铜镜,上有人物故事图案及“喜生贵子”等铭文。
当春风徐徐轻拂云湖大地,恰似大自然奏响一曲洋溢生机的乐章。云湖的广袤沃野,田苗秀蔚,岚气氤氲,犹如一片碧海泛起层层涟漪,寄托着农民丰收的希望。到了夏季,池塘里的荷花竞相绽放,宛如下凡的仙子,身着粉色霓裳,装点着这片秀丽的土地。荷叶田田,粉红色的荷花娇美盛开,与周边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如诗似画的胜景,使人沉醉其间,乐而忘返。金秋时节,柑橘基地中,脐橙、砂糖橘挂满枝头,在阳光朗照下,闪烁着黄澄澄的光亮,仿若点点繁星洒落人间。那酸甜宜人的口感,是家乡独具的风味,只需尝一口,思绪便会飘回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令人回味悠长......
韶山灌区是湖南全省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犹如天上银河降临湘中大地,纵贯云湖。1965年7月,在华国锋领导下,十万劳动大军投入建设工地,仅用十个月就胜利建成了总干渠和北干渠,并顺利通水灌溉。灌区工程巍然壮观,渠道阡陌纵横,群峦叠翠,水清如镜。全长470米的“云湖天河”渡槽,跨越湘潭至楠竹山的公路和铁路,车船交相奔驰,呈现出壮丽景观。
云湖老街
云湖桥镇不仅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而且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是声名远扬的“中华诗词之乡”,也是晚清国学大师王闿运的故里,诗词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王闿运晚年居云湖桥山塘湾湘绮楼,他亲自设计建造的这幢民居,由“源远茶亭”“南斗天门”“湘绮楼”“湘绮书院”组成,坐西朝南,依地势由低向高三梯四进而建,契合九宫格,大门内朝内开,有居南斗中心之意。他在这里授徒讲学,“不问贵贱悉与讲论,且告以经史门径”,培育了众多青年学子。漫步在云湖桥的街头巷尾,仿佛能听到湘绮楼诗社的社友们吟诗作画的声音,感受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诗词的韵味早已融入了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云湖桥镇飞栏村的腰塘,是英雄航天员汤洪波的故里,汤洪波从这里起飞,飞向京城,飞向大漠,最终飞向了浩瀚的太空。他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激励着云湖人勇敢地追逐梦想。红军战将卢冬生,出生于云湖桥镇新联村史家坳,曾参加南昌起义、桑植起义等,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英勇事迹在云湖桥代代相传,成了家乡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每当提起他们,乡亲们脸上都洋溢着自豪,那是一种源自内心的骄傲。
云湖桥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名人,更在于这里的人们。他们勤劳善良,朴实无华,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地创造美好的生活。在这里,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和睦相处,那种浓浓的乡情让人倍感温暖。每当逢年过节,外出的游子纷纷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此时的云湖,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节日的氛围,仿佛一幅温馨的团圆画卷。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乡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新的道路修起来了,高楼大厦逐渐多了起来,山更青了,水更绿了......但无论怎么变,云湖那份独特的韵味始终没有改变。它依然是我心中那个最美丽、最亲切的地方。
云湖镇域图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这样的句子表达乡愁情怀。而云湖桥,正是这样一个承载着无数游子乡愁的地方。谈到乡愁,习近平更是反复咏叹,再三寄意:2013年,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家园的期盼。2014年,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又说:“一个地方的幸福很重要,要记得住乡愁。”2015年,习近平在云南大理时不无感慨地说:“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会想念的。”“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云湖的山水风光、历史人文,都是游子心中难以忘怀的乡愁记忆。
如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云湖桥正依托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留住乡愁,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云湖的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乡愁则是我们对家乡最深沉的情感。作为云湖儿女,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家乡的环境,传承好家乡的文化,让这片土地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中国人对家乡总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家乡是很多人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它不仅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更是承载了血脉亲情、伦理道德的精神家园,是心灵的港湾。爱家乡就像爱国一样,是一种伟大的感情,是人性的自然流露;爱家乡和爱祖国是一种不可分割的情怀,很难想象,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会不爱自己的家乡。爱家乡从知家乡开始,家乡从来都不是抽象的,不断认识家乡的过程,就是将家乡具体化的过程。当你知道你所生活的这一方土地,历史上曾出现过那么多伟大人物,曾创造过那么灿烂的文化,曾有过那么多的荣耀时刻,你怎么可能不为家乡骄傲和自豪?你又怎么可能不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云湖桥连接着南北交通
无论我们守望故土,还是远走他乡,家乡始终都是我们心灵深处最特别的精神家园。每当我思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云湖的山山水水,想起那里的亲人和朋友,想起那些美好的童年时光。让我们用真情和汗水,描绘云湖更加美好的明天,让这份乡愁永远萦绕在我们的心头,让云湖成为我们永远的骄傲。
云湖,我心中的故乡情,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会在岁月的沉淀中变得更加浓郁、更加深厚。它如同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越品越让人陶醉,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眷恋,是一种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怀。
写于2025年9月16日
修改于中秋节前夕
2023年1月19日,作者(左)与汤洪波在云湖桥镇飞栏村腰塘组。
作者简介:赵志超,湖南湘潭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湘潭市党史联络组副组长。著有《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毛泽东一家人》《走出丰泽园》《播种芳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