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312
小三线军工幼儿园
穆宝忠
由于工厂刚开建,一无所有。我们只能住在山区农村“干插缝”的房子里,这种房子的特点全用石头垒成,结实牢固但透风漏气,室内外温度没有多大区别;没有床,在地上撒上一层山草铺上席子就是床;没有电,夜间点煤油灯照亮;没有取暖设施,睡觉时大家不脱衣服紧挤在一起抱团取暖;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需要自己到水井里挑;那时正值寒冬腊月,滴水成冰,许多人干脆省略了洗脸、刷牙,一个个蓬头垢面,顾不上什么讲究了。炊事员明安山在一间农户棚内架口锅烧饭,开饭时,职工们三三两两在院子里站着或蹲着抓紧趁热吃,吃的慢点饭就凉了。虽然生活有些艰苦,但是大家都以苦为乐,没有人埋怨发牢骚。
在这些领导们的带领下,“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在工厂蔚然成风。
工厂初建时期,从全国各地三线军工厂调来一批技术骨干,他们有些是全家扶老携幼一起调来的。家庭成员中有些孩子还没到上学的年龄,为了搞好职工幼儿的看护,厂领导因陋就简建起托儿所,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工厂任命有管理经验的老职工张素华担任所长,并请孙学信厂长的爱人韩秀锦、刁福金科长的爱人吕善珍、葛松山主任的爱人级明兰等一批奶奶辈的保育员,别看她们都是五十多岁的家属工,文化水平也不高,但在照看孩子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各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厂领导和职工的高度评价。1976年2月,保育员吕善珍被山东省军事工业局授予先进生产工作者;1978年4月,托儿所被山东省军事工业局授予先进班组荣誉称号,成为工厂服务行业的一面旗帜。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建厂初期招收入厂的大批职工进入结婚、生育高峰期,托儿所的小朋友数量倍增,由于第一批保育员年龄偏大等原因,工厂从车间抽调了一批职工到托儿所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刘继英、薛凤兰、王丽敏、周建华等同志先后被调至托儿所,托儿所也改称幼儿园。
真没想到,我从此开始在保育员岗位上连续工作二十余年直至退休,与小朋友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虽然我们这些新调来的保育员在原生产岗位上都是骨干,但当保育员还是缺乏经验,大家上岗后认真向老同志学习,经她们传帮带不长时间我们都适应了新的岗位。
保育员要有极大的爱心、耐心、细心。幼儿园按小朋友的年龄段分为哺育班、小班、中班、大班四个班。其中最累、责任最大的应属哺育班,婴儿才几个月大,根本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只能从其面部表情或苦笑中观察后做出判断,保育员要做到眼勤、嘴勤、手勤,注意观察幼儿的表情变化,不停地用简单的语言与其交流,定时喂奶和水、更换尿布等。
我天性喜欢孩子,小朋友们也喜欢我。张素华园长知我能吃苦、细心,就让我从看哺育班做起,我深知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和考验。我们那个年代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心头肉,容不得半点闪失。有些小朋友入幼儿园与父母分手时难分难舍,又哭又闹,孩子的父母也很揪心。我始终坚持把幼儿园的小朋友当成自己的孩子,千方百计地哄着他(她)们开心,这些小精灵们知道我喜欢他(她)们,都愿意围着我转,我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头。通过真心实意地爱孩子,赢得了领导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夏天,我们熬绿豆汤为孩子们防暑降温,手执蒲扇不停地为婴儿们煽风(哺育班不允许吹电风扇);冬天,把炉火烧旺小朋友们围炉而坐,听我们讲红色革命故事,教育他(她)们长大后好好学习,听党的话,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帮他(她)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厂各级领导对幼儿园工作极为重视,厂工会、行政处领导经常来检查指导。工厂广揽人才,从济南幼儿师范学校招聘朱金萍老师,还鼓励在职保育员李树梅自学成才,取得幼儿教师专业资格证书,使幼儿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后来根据工作需要,领导任命周建华为幼儿园园长,我任副园长。
第三张照片是红光幼儿园里全体职工合影,第一排右三为蒋永莲。
我们寓教于乐,自编自演文艺节目,除“六一”儿童节进行演出外,工厂组织职工进行文艺汇演活动,幼儿园小朋友们也积极参加,精彩的演出赢得全厂职工高度赞扬。幼儿园还经常组织运动会,小朋友们通过接力赛跑、拔河等项目比赛锻炼了身体,增强了团队意识,使他(她)们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将来上学奠定了基础。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抓的很有特色,多年来都被厂评为先进单位,我也连续多年被工厂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蓦然回首,红光化工厂建厂已过53年,昔日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人到中年,每逢节假日接到他(她)们打来的问候电话,得知其在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成为领导、教授、国家著名导演、生产科技骨干时,我的心情就格外激动。三线建设不仅为巩固国防、保卫国家安全做出重要贡献、淬炼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还培养出大批“军工二代”、“军工三代”合格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这批无形的资产是无法用金钱估算的!
我自豪,参加过三线建设,无悔无怨!
根据蒋永莲的口述进行整理
整理人:穆宝忠
2025、9、30
作者穆宝忠、原籍山东省青岛平度市。1972年1月在国营山东红光化工厂(军工代号5805)参加工作,历任工人、副科长、厂党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兼副厂长。1991年调至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任处长、法律顾问、高级政工师;现已退休。
著有三线纪实文学《红光记事》《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十辑)山东小三线建设专辑》,副主编《毛泽东书信赏析》。
现任《中国企业档案》杂志老专家库专家、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院“史敢当”宣讲团成员、山东福寿园三线精神文化顾问、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副主任、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校外指导专家、山东崮元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文化顾问、济南市中区“五老”志愿者。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