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尔城,美丽的山乡》
作者:刘全新‖诵读:晓芳
啊!秋天来了!朋友,你到过小尔城吗?那里的秋之美,秋之韵,令四方游人徘徊、徜徉。
那是我曾经熟悉的地方。当鲁山的摄影家郭东伟将小尔城稻花飘香、游人如织的视频和照片传过来时,我心头泛起的好像不是熟悉了,而是陌生,是欣喜,是蓦然回首,偶见山花烂漫、突然心动的感觉。那是伏牛山的腹地,开阔的山间垄田,连绵的丘岭山冈,处处飘散着稻花之香。登高望去,这片是绿,那片是黄,即将成熟的稻穗,把大地染成了一格又一格的金黄。啊,这是秋的本色,这是大地粮仓,这是小尔城丰收的模样。
小尔城,变了样,变得大地丰美,变得清新鲜亮。那是太阳的布施么?那是大山的馈赠么?那是江河沃土的倾情奉献么?那就听听一个游人的情感喷发吧:“钟灵毓秀之地,必然是物华天宝,物阜民丰之处,一定是人杰地灵。”是的,伏牛山,大尧山,孕育了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他们用一代又一代人的创造,去实践奔向美丽的梦想;牛羊肥壮,稻花飘香,正是这里的山民在漫漫的岁月中,用耕耘和汗水,绘就了家乡的新模样。
早些年我在这个县工作时,听小尔城村的支部书记黄国林说,小尔城的得名,与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有关。他说,当孔老夫子带着学生走到这里时,有两个小孩儿正在道路上用土“造城”。学生走上前去,请小孩儿让让道。孩子很庄重地说,你是一辆车,我是一座城,哪有城让车的道理?学生无奈,向老师报告。孔子嫣然一笑说:“乃小儿城也,绕吧。”这个传说很美,是否真有其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村里的老老少少都知道,咱这个村名,是孔子给起的。有孔老夫子在传说里“站台”,承接华夏民族的优秀文化,孔老夫子会在梦里告诉村民的哟!
如今的小尔城,山清水秀,稻垄成行。假如孔老夫子再从这里经过,那就不用担心路窄难行了,彩色的旅游大道,从小尔城稻田中间穿过,优美的S形线路,像一条绸丝飘带,携带着稻花的香味儿伸向了远方。也许,让孔子更爽心的,是不用再叫学生去问路了,轻点一下北斗导航,就可以“即从下汤穿上汤,一路高速向洛阳”喽。当然,孔子还会欣喜地看到,小尔城,走过了千年的沧桑,时代的活力正飞扬,那一道道山梁,一片片田园,一座座楼房,从“锄禾日当午”的诗篇中走出,展现出“风吹稻花千重浪,夕阳落尽是炊烟”的美丽画卷。
金秋中的小尔城,阡陌里、稻田中,洒满了金色的阳光,荡涤着和煦的秋风,洋溢着欢歌笑语,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卡地。摄影家的镜头会说话,那一张张美丽的图片之下,写下了令人心喜的题记:大道弯弯,扭动的是《谁不说俺家乡好》浪漫之舞蹈;稻浪翩翩,那是《稻花飘香的土地》五线谱的激情飞扬;蛙鸣起伏,那是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之声的回响。
小尔城哟,彩绘的大道里,铺展着伏牛山乡千年的变迁,袅袅的炊烟里,飘动的是美丽乡村百姓安居的生动图景,金色的稻田里,导游声情并茂,讲述着圣人与小尔城的故事,一遍又一遍......
醉花阴.金色的小尔城
草木染黄秋风劲,
群雁高天隽。
大道向伏牛,
稻穗摇风,
古老传新讯。
小村美丽人勤奋,
诵里传家训。
巧手绘生活,
百鸟合声,
小尔城秋韵。
写于平顶山市湖光花园
2025年9月20日

【作者简介】刘全新,1955年出生,河南省遂平县人,2016年12月在平顶山市委办公室调研员岗位上退休。退休后,常写一些散文、游记等,以社会生活反映时代,以平凡之事记录人生。
【主播简介】晓芳(郭晓芳),河南省朗诵协会会员。平顶山市作家协会朗协会员。朗诵,燃烧自己,让激情喷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