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甘肃是不是特别荒凉?”朋友这么问时,眼神里总带着点好奇。我每次都笑着回:“荒凉?那是老天爷给的壮美!”这话听着不像是硬撑面子。大概因为甘肃窝在西北,山多土厚,给人留下这么个印象。可我生在甘肃,长在甘肃,对家乡的爱早就刻进骨头缝里了——这“荒凉”,就是咱甘肃最打动人心的宝贝!
一、天地作画:荒凉就是大气魄!
看看雅丹魔鬼城吧。站到里头你就知道,那绝不是“死气沉沉”,是天大地大的安静!一眼望不到边,静得只能听见自个儿的心跳。没鸟飞过,没虫子叫,地上连根草都难活,人影更是稀稀拉拉。人往那儿一站,立马觉得自己小得像粒沙子,心里空落落的,可又忍不住想东想西。这种荒凉劲儿,像极了地球刚出生那会儿,时间在这儿都像冻住了。
风,是这儿最厉害也最野的雕刻匠。它带着股子不管不顾的劲儿呼呼地刮,力气大得能掀掉地皮。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刮了千万年,硬是把平平的地面“啃”成了魔鬼城这些奇景:有的像凤凰要飞,有的像大船扬帆,有的像城堡宫殿……奇形怪状,天底下独一份!这荒凉,就是风神显本事的证据。
太阳光一照,更绝了!大中午的日头毒得很,石头晒得烫脚发亮。细看那些被风吹磨了千万年的小石子,在太阳底下泛着幽幽的蓝光,晃眼一看,嘿,脚底下像铺了片闪光的大海!最神的是那“石头船队”,在光影子晃悠下好像活过来了,排得整整齐齐,浩浩荡荡开过来,那气势,能把人看呆了!
二、荒凉下面,藏着滚烫的血!
甘肃的“荒凉”可不是白来的,它记着地球翻天覆地的老故事。万把年前,也许哪天海底拱成了山,陆地沉进了水,那惊天动地的大变化,就藏在这片静悄悄的土地下面,等着人去找呢。正因为它原始、粗粝、没遮没拦,才显得又神秘又有分量。
更厉害的是,甘肃这块地方特别得很——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在这儿挤到了一块儿,啥样儿的地形都有:大沙漠、红彤彤的丹霞、白皑皑的雪山、绿油油的草原、深深的沟、平平的黄土塬……除了大海,你能想到的地貌,这儿差不多都凑齐了。特别是那条窄长的河西走廊,看着荒吧,可古时候热闹得不得了:
古时候的“高速路”:丝绸之路打这儿过,东边西边的宝贝、学问,都在这儿碰头、掺和。
民族大家庭:汉、藏、回、蒙古、东乡……45个民族在这儿像一家人,和和美美过日子。
啥文化都落脚:佛教顺着这条路传进来(莫高窟、麦积山就是活招牌),伊斯兰教、藏传佛教、咱们的儒家文化,也都在这里处得挺好。
从庆阳老祖宗开荒种地,到敦煌飞天名扬天下,再到长城上点烽烟、红军长征大会师……甘肃这块地,串起来的是两千多年边疆的大戏!
三、荒凉,是咱甘肃人的硬气!
我就爱家乡这股子“荒凉”劲儿!爱它的实在、神秘,爱它的大气、敞亮。这份爱,是认准了家乡的本相,打心眼里觉得它好。
甘肃为啥这么“啥都有”?不是碰巧! 这看着荒凉的地界,其实养人。戈壁滩上的风沙,练出了人红柳一样的倔劲儿;四通八达的地方,让各种文化碰出火花,养出了大肚量。荒凉是面子,里子可热闹着呢:黄河水(兰州城就靠着它)哗啦啦流着活气儿,老祖宗伏羲在这儿开头搞文明,红军长征的热血也洒在这片地上。
甘肃,就是咱中国的一个“小样子”!它看着荒,里面啥都有;看着单一,其实啥都包。这不正像咱中华文明“啥都能容,各有各的美”的样子吗?它照见咱打哪儿来(伏羲、黄河水、多民族一块儿生息),也指给咱看该往哪儿走——要包容、要硬气、要一直往前奔。敦煌告诉咱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甘肃的荒凉之美,说到底,是天地的大气魄,是文明的大滋味!
所以说啊,朋友,别一听“荒凉”就觉得又穷又苦。来甘肃看看吧!这儿的“荒凉”,是老天爷的大手笔,是年月攒下的老故事,是咱甘肃人骨子里的硬气跟骄傲!荒凉从来不是穷的记号,是老天爷专门给甘肃挂上的光荣牌!
作者简介:杨海军,男,七十年代生,甘肃定西人,高级政工师,党校研究生,省作协会员,出版有《春天恋歌》《问路宝天》《我的祖国河山游》等100多万字个人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