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女人是歌》作者:董艳菊

素心问暖 岁月有欢––读董艳菊的长篇小说“女性三部曲”
文︱朱瑞鸿
(一)
从16岁立志成为作家,到第一部小说的出版,董艳菊坚韧地走过了40年的光阴。未忘初心,笔耕不辍,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董艳菊持续深耕于文学沃土,求新求变。在中国当代文学陷入整体性的迷茫与困顿时,董艳菊亦经历了所有作家跋涉过的求索之路。她在乡土文学与城市写作的罅隙里,于时代变迁的浪潮前沿,伫立大北方背景的热土之上,独辟蹊径地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创作道路。
《女人是歌》一书的付梓出版,终于完成了董艳菊多年来倾情打造的《梦渲染的世界》《还没有拆完的火车站》《女人是歌》女性三部曲原创长篇小说的夙愿。
董艳菊的女性三部曲长篇小说选材精、结构巧、人物活,语言扎实,延续着她对现实主义文学的探索与拓展,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社会变迁中的个体困境与普世价值的追求。这种对女性成长与普通劳动者的关注、刻画,渐渐呈现出董艳菊厚重、开阔的创作风格。她善于从生活中采撷素材,用质朴的文字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出真实的时代景观。这一系列原创长篇小说的创作,凸显了董艳菊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出她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贴地书写,勇于担当时代使命和不断进取的创作姿态。“你学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用的,难道你不明白吗,你学的每一样东西,你受的每一种苦,都会在你人生的某个时刻起到作用。”——如英国女作家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在她的小说《离岸》中所说的那样,知天命的年纪才开始写作的董艳菊,作为一个在完全成熟的年龄才开始动笔的小说家,她的作品多数取材于自己生活经历中所看所听所受所感,尤其是近年生活环境和创作视角的不断变化,她更加充分、娴熟地挖掘并利用了早期生活里那些充满变动的生活经历和职业生涯。可以说,董艳菊的所有作品,都是深思熟虑的产物。董艳菊与她书中的人物都生活在一个历史完全没有中断过的岁月,个体命运在时代变迁的跌宕起伏中,如此地令人熟悉、亲切。阅读她的文字,往往会触发一些记忆中的淡影,充满感慨万千的人生况味。作者或许想要在“此刻”为此方黑土地上,为这些有着共同时代命运和使命的人们建立当下的讲述,努力地呈现出这些流年碎影,从里面打磨出最具代表性的意义、最能够感同身受的光泽。董艳菊是一位生气勃勃、有力量的作家。她介入社会不同阶层,深刻洞察时代本质,探究人心人性,关切当代人的精神困境,进行追问与思索,将生存苦难与生死命运锤炼成悲悯而旷达的句子。董艳菊深知,面向大众的作品要有趣味、有想法,让思想的火花在娓娓道来中闪耀——这才是作品最华彩的部分。以高质量的作品吸引读者,写出能和时代同频共振的内容非常重要,从而让读者的好评反哺作者的良性循环,是作品生命力的体现。所以,她会以优质的故事为基石,让人文精神在字里行间延伸,给予读者最深度的阅读感受。
(二)
在长篇小说追求叙事宏大和体量庞大的当下,董艳菊从容不迫,以女性三部曲系列长篇小说来反映现实。在碎片化阅读时代,作者更好的创作方式或许是以一己之力去接近真实,用一己之长去勘探现实,诚挚地写出自己对现实的理解、梦想和愿景。女性三部曲长篇小说《梦渲染的世界》《还没有拆完的火车站》《女人是歌》各有自己的主题,以小切口进入、建构并呈现其在新时代的风骨与风貌。它们的故事,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发生年代是中国全面的市场化改革,社会变化急剧,大规模的城市化,包括互联网的出现之际,那个时期可以说是深刻地塑造了我们今天的时代面貌。书中人物活动的舞台主要是东三省范畴的大东北,其中,更精准的地理坐标——是董艳菊的家乡。于董艳菊而言,黑土地文化是一个大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灵感和素材,其璀璨之处在于,这片热土能够把所有东西融会贯通,放在同一个审美体系之下呈现。董艳菊献给人生有梦想、有追求人们的原创长篇小说《梦渲染的世界》,以人物的梦境为载体,串联起所有人物的命运,融合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语言充满生活气息。故事采用十二生肖作为叙事脉络,通过主人公顾红石的情感与事业经历,聚焦女性在时代变迁中的追梦历程,刻画了顾红石等女性在情感与事业中的努力与成长,展现出新时代女性在奋斗中,自强自立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作品以梦为马,梦绽时光,在文字中证道。白驹过隙,生活变迁,有些梦还在,有些梦已经醒了。无论是人生如梦,还是梦似人生,各色人物内心的秘密与欲望,以及他们身处变幻动荡的外部世界图景,在董艳菊的笔端铺排出一部镜像般的炫丽文本。长篇小说《还没有拆完的火车站》展现的是带着梨花香气的一世别殇。作品以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火车站为背景,讲述了有理想、有知识高大英俊的宋辉明与善良能干、深明大义的女老板夏澜虐心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房凯峰,雷亮,钟楚楚,杨晓易等一批快乐的年轻人的鲜活形象。在铁路大改革的状况下,他们面临援藏、转行、下岗、停薪留职等各种艰难的抉择,但他们毫无怨言,仍以青春热血开启新的人生篇章。这些生动的人物灵魂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他们思考着生命的意义,不惧怕付出任何代价,愿意承担身处的世界附加的各种条件,但尽管他们有勇气,尽了最大努力,但有的人还是不能屈服于命运的拨弄与安排。
董艳菊写作时,愿意为这些人发声。作品里,十年后,成为铁路部门官员的宋辉明回到还没有拆完的火车站,回忆着曾经的青春岁月和美好时光……小说以深情、温婉的文字,讲述着普通劳动者们的家国情怀;在物是人非的人生况味里,你,可以流着泪水微笑。贯穿董艳菊女性三部曲长篇小说中的最强音,是女性力量的凸显,同时,作者巧妙地将个人理想与时代感召相结合。如果说,三部曲之一《梦渲染的世界》主要塑造的是大女主顾红石,着重写的是她红尘中的爱与梦;三部曲之二《还没有拆完的火车站》,以一男性视角围绕着女老板夏澜在书写,他们爱得缠绵悱恻。那么,《女人是歌》里,董艳菊在一众鲜活的群体形象中,浓墨重彩地塑造了林凤鸣这个善良勇敢,热情智慧,心系家国的中心人物。她扛责任,肯担当,如大地之母那样深沉、博爱,纯洁、善良,她像钻石般璀璨,多侧面,更立体,情感饱满、丰盈。许多的写作都倾向于社会问题,真正能够进入当代人精神世界的作品却不多。
《女人是歌》以“歌”这一具体又隐喻的事物为载体,描写了以林凤鸣为主的一群人生活和命运的故事,主题和故事场景更集中或者说更关联一些,显得不散,但时间和地理的跨度稍大一些,有城市,有故乡,有当下,有更遥远的时光。较之《梦渲染的世界》《还没有拆完的火车站》,董艳菊在写作上更平和,语言和感情尽量原生、不动声色,这也是生活本身的情状。其实,文学即生活本身。
长篇小说《女人是歌》聚焦于以林凤鸣为代表的基层乡村女性,她精神的蜕变和成长历程被作者描绘得真实、细腻而生动。林凤鸣凭借善良、智慧、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没有向贫穷的生活、坎坷的命运低头,在完成自我救赎历程的同时,还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投身农业生产与家乡建设,带领着家人和全村人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地开通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致富新路,造福一方。作品展现了几代中国农村女性在苦难与希望交织中,勇敢抗争、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描绘出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山乡巨变与女性力量,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北国的乡土风情在时代变迁改头换面的生动画卷。
(三)
励志长篇小说《女人是歌》不仅是一部关于女性创业的小说,更是一部关于女性从自我救赎到女性力量焕发,由对爱情、亲情、乡情等民族深层文化的传承与思考,及他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追求的鲜活记录。体现出作者根深热土、视野的宏阔和讲好东北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主人公林凤鸣带着乡亲们走上致富的道路,是有着主客观因素交织的合力推动。林凤鸣的原生家庭与嫁的一大家子婆家人,都太贫困了。父亲卖血供她上的高中,病了十几年的母亲离世时,嘱托林凤鸣照顾好姥姥、父亲、弟弟、妹妹。因为对妈妈的承诺,林凤鸣坚决不让爸爸再去卖血供她上学。在妈妈的头七那天,林凤鸣辍学了,大学梦夭折了。二十刚出头的林凤鸣,曾把爱情看得比天大。即使丈夫郭宝喜家是村里最穷的,她也从没嫌弃过,还生了个大胖儿子。林凤鸣理解年轻时就守寡的婆婆拉扯一大家子人不容易,但婆媳间的观念冲突还是触痛了她。林凤鸣下决心成为当家人,一定要改变这个贫困家庭的面貌。林凤鸣不但收养同村家庭变故的孩子,还承担起照顾烈士遗孤的责任。所以,她的身边有了焱焱、淼淼、二离、小亮四个年幼的孩子。地狱之门也在林凤鸣的在眼前敞开过,她的眼中没有恐惧,只有冰冷而干净的江水。她闭上了眼睛,准备坠入这滔滔江水中,结束27年的生命……但她克服了所有磨难渡过了所有难关。在林凤鸣买了镇上第一台农用汽车时,由四个生产队合并成的大利村,坡上坡下共426户人家,进城的有24户,还剩下402户。时光荏苒,林凤鸣排除万难,修建水库造福一方,使大利村由此从一个普通的村落,一跃成了远近闻名的第一富裕村。社会变迁,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妇女们进了城,带走了一些年轻的男人,渐渐地,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作为村支书的林凤鸣也有大好的机会进入城市大展宏图,但她思索着,再过十年,二十年,农村会变成什么样?房子建好了,路修通了,桥架起来了,却抵挡不住人们涌向城市的速度。长此以往,谁来建设咱们的农村呢?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如果人们都挤进城市生存,土地就会荒芜,农业就会凋零。无论到什么时候,农村都是国家的根本啊,是它支撑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建设新农村,才是她应该带领乡亲们走的路。她选择坚守故土,完全是被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心所牵绊。小说结尾,历经社会变迁、人生风雨,已年逾花甲的林凤鸣可以凭借经受的种种坎坷与荣耀,对众人大声道出她的心声:“……人活着,就要活出一份光彩!我们女人,也能书写出彩虹一般的人生!”
长篇小说《女人是歌》始于1986年的故事讲到2020年之后,几十年的时间跨度,考验着作者发现的眼光和创作功力。所幸的是,董艳菊极其富有驾驭乡村题材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经验。当笔力一进入大东北的广阔沃土,董艳菊的创作就显得愈加自信从容且挥洒自如。无论是叙事语言,还是人物对话,都带着灵动的生活气息,她写活了这片黑土地上人们的精气神,也为女主人公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增强了说服力和可信度。当笔端追寻着黑土地上那些善良、勇敢、智慧女性们的芳踪,赞美着《女人是歌》的时代旋律,董艳菊饱含深情地在沧海桑田中书写着时光诗行。
(四)
文学是人学,作家可能一生都在写自己的故事。董艳菊从经商起步,透视人性目光敏锐,她的故事创作在现实中总能找到一些起点,作品基本会以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为背景,用细腻深刻的方式讲述那里普通人的故事,力图呈现他们最真实的生存境遇,捕捉人物内心深处最不可捉摸的部分。董艳菊的女性三部曲长篇小说里有这种延展性,她会在作品里面留下“多声部”的对话,也留下一些人物或事件的互相对照。或许,读者会觉得她有很多没有说出来,但是可以意会到的地方,很丰富。在长篇小说《女人是歌》里,情感主线有林凤鸣与郭保喜的婚姻,有郭保军对林凤鸣深埋心底的爱恋,有哑巴姑姑青莲坚守一生的挚情,有邵明德与几个女性的情感纠葛……作者有条不紊、栩栩如生,兼顾着人物外部行动轨迹和内在的情感变化,单从这一点上说,董艳菊就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看过《女人是歌》的读者,都会对其字里行间流溢而出的饱满情感留下深刻的印象。董艳菊作品的文字开阔大气,自由奔涌,呈现出饱满的生命张力。在她女性三部曲的长篇小说里,书写着在遗忘与记忆之间挣扎的个体生命。人物在记忆与遗忘之间,无助、焦虑、悔恨……与曾经的美好互相拉扯、交织成创伤裂痕;回忆的梦幻感,以及回忆的痛苦,让作者讲述的故事如同破碎的镜面,每一道裂痕都折射出生命与情感最本真的光芒。董艳菊小说的文字非常有灵性,有散文的神韵,随笔的潇洒,杂文的犀利与隽永,对故事、景物、人物的描述,皆有独到之处,从而糅合成一种从容不迫、温婉灵动的文风,闪烁着她思想和情感的火花,观者读之可感受到其内在的睿智与锋芒,体会她笔下时代变迁里东北的风情与风骨。董艳菊面对文学创作,沉稳、诚挚、长情与执着,她深入持久地认真写作,作品情感饱满,一气呵成,耐人寻味。她将人生经验与文本深度交织,使文字在不同的生命季节绽放异彩。其原创力之所以至道,功于生活的积累,洞悉世态人心,再以真挚的家国情怀穿透文字之表,触及思想之核。心灯不借他人火,自照乾坤步步明。董艳菊一直在书写,仍在为文学世界增添一些诚实而质地坚实的文字。她的写作仍在朝气蓬勃地生长和变化。乾坤未定,你我皆有可能是黑马。董艳菊以黑骏马为笔名,在文学沃野上驰骋,以强悍的笔力,终于在荏苒的时光里,以长篇小说《女人是歌》圆了自己创作女性三部曲的文学梦。坚韧,坚守,坚持,稳步前行的董艳菊在自己熟悉的文学领域锐意进取,同时,不断拓宽创作视野,进行多元化的尝试。她以文学为伴,在字里行间,找到了安放内心的所在。一切过往,皆为序章。董艳菊坦言: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流年笑掷,未来可期。
2025年8月28日写于长春

【作者简介】:朱瑞鸿,高级编辑(编审),资深文化项目策划人、艺评人。
编辑制作:老革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