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刀、不吃药
我的腰椎间盘突出这样好了
焦丽苹
我曾被腰椎间盘突出折磨了整整两年,但现在已基本康复——没有手术,也没依赖药物。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请听我慢慢道来。
我知道,受腰突困扰的人不在少数,那种疼痛确实难熬。如果你也正深陷其中,不妨花几分钟听听我的经历。
两年前,我在省里一家三甲医院做了磁共振,诊断结果如下:腰椎退行性变,伴腰椎侧弯;L1/2-L5/S1椎间盘膨出;L3/4椎间盘脱出并椎管狭窄。
那时候的我,腰、腿、屁股没有一处不疼,左腿酸麻胀痛、无力单站,走路一瘸一拐,每挪一步都疼得龇牙咧嘴,最多咬牙走200米。右腿外侧皮肤还奇痒难眠,医生说是神经受压导致的。
医生建议手术。但我害怕——万一伤到神经,可能瘫痪。想到余生若要在床上度过,我就冒冷汗。于是我铁了心:坚决保守治疗。
医生尊重我的选择,但也坦言:“保守治疗能缓解症状,但解决不了结构问题,根治很难,年纪大了可能还会加重。”家人也劝我手术,可我始终没松口。
接下来,我开始了漫长的“试错之旅”。
先是吃药,消炎止痛药、营养神经的药,每天一大把;再是贴膏药,各种中药贴、艾草贴、麝香贴,皮肤被折腾得又红又痒;还试了海盐艾灸电热敷、远红外线烤电;后来还试了不少偏方,泰国凝胶、藏药、苗药……有的暂时缓解,但疼痛总会卷土重来。
转机出现在2024年8月。我家先生的一位画友听说我腰突不便出行,立刻推荐了李大夫——他妻子就是被李大夫用针灸治疗了两次就好的。
李大夫微信名叫“止语”,三十出头,是道家针灸的传人。针法精准老道,话不多但很沉稳。他从不打广告,病人全是口碑相传。转天,又得知我先生的另外一个画友之妻,也是患有腰突,医生建议尽快手术,由于害怕,一直拖着未手术,也是之前治愈好的那位画友推荐的李大夫,前去针灸了三次,也好了。身边朋友的这两个真实案例,让我激动又振奋。于是,也决定试试。
我第一次去是2024年8月1日。李大夫望闻问切十分仔细,下针又稳又准。我从小怕针,但在他那儿,银针下去只有酸胀麻的感觉,并不太疼。一次扎二三十针,半小时起针。
奇怪的是,针完后他并不急着收钱,而是说:“你们出去走一圈,感受一下再回来付。”于是我出门试着快步走,甚至小跑——来时一瘸一拐,走时几乎健步如飞!8月份,共针灸了三次。
三个月后,疼痛略有反复,但比之前轻很多。我又去巩固了三次。从去年11月到现在大半年,腰腿再没痛过。
康复过程中,我坚持李大夫叮嘱的七条注意事项:
1. 腰腿保暖,避免受凉;
2. 不搬重物,防腰肌劳损;
3. 保持身体平衡,不单手提物,拖地也要姿势正确;
4. 不跷二郎腿,坐姿端正;
5. 多平躺或趴着,给腰椎减压;
6. 不练瑜伽,可改练八段锦或五禽戏;
7. 适度走路和吊单杠拉伸腰部。
李大夫的诊所没有招牌,他说这里表面是诊所,其实是“道场”,看病也讲缘分。他从不强求病人针多少次,感觉好了就可以停。一次针灸100元,每周二停诊一天。地址在济南。
来这里瞧病的人,上至部级官员、下至平头百姓,他都一视同仁。病人微信群有好几个,名字就叫“人人平等,善德明世-预约排号n群”。听李大夫讲,在他这里,经他针灸治疗好鼻炎的男女老幼就高达上千例,还有其他的病症案例。
我不是在推崇某种疗法,只是分享自己的真实经历。一直秉承“发现身边美好,记录凡人生活”的宗旨,分享美好给大家。
人和人体质不同,效果未必人人一样。凡事都没有百分百,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之说。但我始终相信:面对疾病,对症治疗、不耽误时机是关键;平时防微杜渐,比病急乱投医更重要。
爱自己,才是最好的养生。

作者简介:
焦丽苹,笔名流苏。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金融作协、中国金融文学艺术社、山东省作协、山东散文学会、济南市作协会员,齐鲁晚报副刊青未了签约作家,山东省"老年阅读推广大使"。出版散文集《走在春天里》《爱情是款化妆品》两部。获一、二届全国金融文学大奖赛、第一、二、四届"青未了"散文大赛、第一、三届青未了金融散文大奖赛、"齐鲁悦龄杯"、"泰山杯"山东老年文学大赛、"今朝杯"征文大赛等多个赛事奖项。作品散见有关报刊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