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进财
蝉声断续闻,万物共秋分。
涧畔芦花舞,穹隆迁雁云。
霜寒荷萎靡,露冷菊生欣。
倦鸟知还意,莼羹脍炙君。
注释: 莼羹脍炙 chún gēng kuài zhì。
莼羹:chún gēng(莼菜做的汤)
脍炙:kuài zhì(切细的肉)。
莼羹鲈脍:成语中“莼羹”指莼菜汤,“鲈脍”指切细的鲈鱼片,合称代指家乡美味,引申为强烈的思乡之情。
典故起源:最早见于《晋书·张翰传》。西晋名士张翰在洛阳为官时,见秋风起而思念家乡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感叹“人生贵在适志”,遂辞官归乡,成为表达淡泊名利、向往田园生活的文化符号。
倦鸟知还
[juàn niǎo zhī huán]
倦鸟知还(拼音:juàn niǎo zhī huán),汉语成语,指疲倦的鸟知晓飞回巢穴,比喻辞官归隐或游子返乡,出自晋代陶潜《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之句。
1)
该成语通过鸟类归巢意象寄托思乡与隐逸情怀,如宋代叶梦得《念奴娇》以"倦鸟知还"强化归隐意境,元代任昱《折桂令》用"画虎无成,倦鸟知还"抒写仕途失意后的心境。该成语起源于陶潜诗文,宋代作品延续其语汇表达归隐主题。
2)
元代散曲及明清文学继续沿用,清代袁枚《新齐谐》以"倦鸟知还"体现暮年返乡之意。
3)
作者简介
李进财,男,汉族,1969年5月出生。甘肃白银人,业余诗歌爱好者。近年来,诗词作品散见于网络文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