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竹乡听绿
文/张春玲
三年前,临近清明,我和闺蜜涉足远行,误入南岭一座深藏于竹林间的竹楼院子。
院子没有门庭,从路边石阶走上去就直接进入院子,院中一片竹林,竹子个个挺拔、颀长,莹绿如碧玉石。
竹楼一共有三座,成“品”字形排列,都是两层建造,前面一座比后面两座要高出2米左右,二楼空间明显看着高,楼梯在屋檐下,跨度很大,不用转弯,直直通到二楼。
院子一边倚着茶山,一边临着稻田,后院坡下有一个大湖,湖水绿波荡漾,茶山的倒影映在湖面,山与水融为一体,把湖光山色串成绿的世界,这绿绝对是最护眼的屏保,纯净的就像做了滤镜。这绿是有层次的,由深到浅,由暗到亮,这绿是灵动的,不是刻板的,就像植物叶子上来回滚动的露珠,活力满满。
我们正沉浸在绿意盎然的山林美景中,空中突然飘起了雨丝,我们也想模仿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悠闲从容和旷达乐观,谁知雨大起来,根本没有“山头斜照却相迎”的迹象。
竹楼的屋檐很宽,足够我们容身躲雨,省去了我们翻包找雨伞的麻烦。我和闺蜜看着屋顶瓦片上流下的水线,感受料峭的春风拂面,谈论着工作之外的闲暇。
这时,雨帘中一个背着竹篓,头顶着芭蕉叶的人向竹楼奔来,我们赶忙腾出一块地儿供来人避雨。
“咦?你们是谁?怎么来的这儿?”
来人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姑娘,个子不高,偏瘦, 小脸,大眼睛。她擦了擦脸上的雨水,诧异地看着我们,发出一连串的疑问句。
我们说明来意,着重强调等雨小一点儿就会离开。
“哦,没事,你们尽管待在这儿,这雨可能会下到夜里。”
闲谈中,我们知道女孩叫柳芸儿,这个院子是她原来的家,早些年山上没路,她们出行不便,后来村子整体搬迁到山脚下,村庄做了统一规划,各种基础设施全部建设到位。如今上茶山的路也修了,上山采茶、挖竹笋、收割稻谷非常方便,去年她父母把竹楼重新翻修了一遍,以便上山劳作时临时歇脚。柳芸儿说这些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顾不得擦干头发,热情地把我们让进竹楼内。
因为潮湿,一楼不住人,做厨房用。
“你们很有福气,我今天正好带了一块腊肉,刚刚在茶山上拔了半竹篓的马兰头,今晚你们有饭吃了。”柳芸儿笑着说。
我们赶紧说明随身背着提前备好的晚餐,不用麻烦她。
“拿出来一起享用嘛,干嘛那么小气。”她半嗔半笑。
这下轮到我和闺蜜不好意思了,我们赶快慷慨地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食物,一一摆在餐桌上。
柳芸儿在案板前收拾腊肉,我和闺蜜在餐桌旁择拣马兰头。柳芸儿告诉我们,她父母原来在东莞打工,哥嫂在成都开餐馆,姐姐和她在镇上上学,全家六口人分布在三个省,这几年她们山脚下的新居经常有游客来玩,父母就回家开了民宿,哥嫂当主厨,姐姐在镇上当司法调解员,节假日回来做服务员,她自己大专学了医学护理,在村卫生室工作,下午去为一位年迈的阿婆做理疗,回来的路上遇上下雨,她就拐到竹楼来了。
那块腊肉就是做理疗的阿婆硬要送给她的,半道上看到山上的竹林里边长满了鲜嫩的马兰头,她就顺手拔了半竹篓,没想到现在派上了用场。
马兰头烩腊肉,柳芸儿又锯了一节竹筒,做了竹筒米饭,新鲜的竹子在火烤下,发出一阵阵竹子的鲜香,这时,我们自己带的便餐就显得有点失色。
吃饭档口,柳芸儿讲述着她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她会把这个院好好整修一下,开个特色民宿,让来这儿的游客体验采茶、跳竹竿舞、自己做竹笋饭,以后她要把竹子做成各类工艺品在网上售卖。
……
柳芸儿描述着将来的美好生活。
吃完饭,天已经黑下来了,雨还没停,我和闺蜜正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办,柳芸儿就对我们说:“天也黑了,又下着雨,现在下山不方便,你们要是不嫌弃,就和我一起住在这儿,明天早上我去挖竹笋,你们下山,咋样?”
一听挖竹笋,闺蜜一下子来了兴趣,高兴得连忙点头答应,还央求柳芸儿带我俩一起去挖竹笋。
夜里,听着雨落在竹叶上的声音,我仿佛看见一片片竹叶被冲洗的一尘不染,如同泛着绿光的绸缎;稻田的禾苗喝足了水,就像一支支碧绿的箭矢,生机勃勃地向上生长;那一棵棵翠绿的茶树,在雨中摇曳多姿,发出清新的香气。草绿的芭蕉叶,墨绿的青苔,葱绿的蔬菜,绿油油的在雨中妖娆,在绿色的氛围中,全身都感到彻底的放松和治愈。
雨停风起,竹子摇曳着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如同海浪涌上沙滩;“沙沙,沙沙”,是竹笋破土而出的声音,又一剂绿色诞生了。
“竹笋破土赖己力,大地律动是春声”。
迎着晨曦,柳芸儿在绿野中奔跑,在绿色的波浪中,她仿佛一个欢快的精灵。

作者简介:
张春玲,女,1973年9月出生,政府工作人员。散文《余生,只想做个流浪人》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二等奖,散文《故乡,美在四季》荣获第二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散文《山居》荣获第三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银奖。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