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华老师的这幅抗日题材国画,以极具冲击力的画面语言,将抗战时期军民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定格于宣纸之上。作品通过对人物、场景、笔墨的精妙把控,既再现了战争的激烈张力,更传递出中国军人“坚决消灭一切入侵者”的铁血丹心与民族气节。
主题:铁血军魂的视觉宣言
画面左侧“坚决消灭一切入侵者”的题款,如战鼓轰鸣,直接点明作品的精神内核。画中主体是一名身着八路军军装的战士,他以凌厉的姿态与日军展开近身搏斗,肌肉线条的张力、眼神的坚毅,将军人的勇武与决绝刻画得入木三分;对面日军的狼狈姿态,形成强烈的戏剧对比,凸显出正义之师的必胜信念。背景中炸毁的炮楼、弥漫的硝烟,还原了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真实语境,让“消灭入侵者”的主题从口号落地为震撼的视觉叙事,成为一曲致敬抗日军人铁血军魂的视觉宣言。
技法:水墨张力的战斗叙事
在艺术技法层面,孙庆华老师展现出对人物动态与战争氛围的精准捕捉。
- 人物塑造:采用写实与写意结合的手法。八路军战士的军装细节(臂章、绑腿、武器装备)刻画细致,动作的力量感通过线条的刚劲与墨色的浓淡表现得淋漓尽致;日军的服饰、装备也贴合历史原型,其狼狈的肢体语言在写意笔墨中强化了讽刺感与戏剧冲突。
- 场景营造:以泼墨与晕染技法表现硝烟,暖色调的墨色层次既模拟出爆炸的烟火效果,又为画面增添了紧张的战斗氛围;炸毁的炮楼以干笔皴擦出建筑的残破感,与前景的人物搏斗形成“背景的毁灭”与“前景的战斗”的时空呼应,让整个画面的叙事逻辑完整且富有张力。
- 色彩运用:以黑白灰的水墨基调为底,日军的黄色军装形成视觉冲击,既区分了敌我阵营,又通过色彩的冷暖对比,强化了“正义与侵略”的价值对抗,让水墨的战斗叙事更具感染力。
价值:历史记忆的艺术传承
这幅作品的价值,不止于艺术创作的技法呈现,更在于对历史记忆的艺术化传承。它将八路军战士浴血奋战的瞬间,转化为可感可触的水墨形象,让观者在笔墨的浓淡间重温那段烽火岁月里的家国担当。在当代语境中,这样的红色题材创作是对革命历史的生动诠释,是对“不畏强敌、血战到底”抗战精神的艺术致敬。它以书画为媒介,让后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深刻理解先辈们为民族独立付出的牺牲,从而在精神层面实现历史记忆的传承与爱国情怀的唤醒。
孙庆华老师的这幅作品,以笔为枪,以墨为旗,在水墨的世界里重构了抗战的战斗瞬间。它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的成功实践,更是一场对民族精神的深情叩问——让我们在笔墨的硝烟中,读懂军人的赤诚,铭记历史的厚重,更坚定守护和平的信念。
个人简历
孙庆华,男,汉族,1945年8月19日出生,黑龙江省肇东市宋站镇瑞光村,党员,中等专业学历。
哈尔滨市书画研究会画家,黑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创研员.
北京晶韵艺宝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高级理事
中国齐白石研究院常务理事黑龙江分院副院长
2011年10月国画在天宫奖:海内外书画名家优秀作品联展被评为金奖。"
2012年8月,国画虾在第二届中国书画世界行大联展中获金奖。
2012年9月春回大地国画被第二届炎黄杯国际诗书画印艺术大赛评为金奖。
2012年10月19日全国第十二届庐山杯书画大赛获老年组银奖。
2012年11月1日,由黑龙江省老龄委、老艺术家协会书画印研究院、企业家科学家协会、北天画院、书法专业委员会、老艺术家协会共同主办,黑龙江百位书画名人共绘百米长卷向党十八大特别献礼活动中获黑龙江书画名人奖。
2013年5月14日在纪念领袖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暨首届夕阳之歌中国中老年书画名家邀请展中,作品荣获金奖。并授予夕阳红杰出艺术家"荣誉称号作品编入《红太阳永不落,中国中老年书画名家作品大典》。
2013年6月2日再唱东方红颂歌给毛主席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球华人书画名家作品大展中获金奖。并授予《中华红色功勋艺术家》称号,并编入《中国中老年作品选集》。
2013年6月23日全国首届中国梦想杯书画大展赛中获银奖。入选《书画中国梦作品展》并授予中国梦优秀艺术家荣誉称号。
2014年10月参加华夏名鉴书画册,作品优异被台湾收藏并出书。
2015年5月作品在书法学报第二届全国中老年大赛中获佳作奖。
2015年5月作品在第十九届太平洋国际旅游特邀年,参加中国黑龙江省文化交流代表团艺术作品展。
2015年7月中华魂全球华人书画名家作品大展获金奖。
作者简介:
孙成贵,笔耕不辍,退休后专注书法创作与文化公益志愿事业。现任哈尔滨滨江书画院、松滨书画苑院长,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楹联学会等多家书画组织成员,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当代名家艺术研究院签约艺术家,中哈爱心书画艺术联盟副主席。同时为中华志愿者协会、黑龙江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多家志愿及慈善组织成员。其文学、书法作品多见于《都市头条》《百花齐放网》等媒体。
来源 |作者
编审 |黄现
编辑 |长久
出品 |海内外文学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