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碑林路人 朗诵:樊昕
音乐制作:九哥 音频剪辑合成:凯文
1938年3月,日军重兵占领风陵渡,企图强渡黄河占领陕西,进而攻陷四川、重庆、占领大西南、大西北,以达到占领全中国的战略意图。当年7月,一支由三万多名陕西“愣娃”组成的队伍,临危受命,连夜渡过黄河,开进了黄河北岸的中条山……

一九三八年的风
吹落了黄河岸边的碎石
一九三八年的雨
让风陵渡的浪花
卷起了阵阵悲凉的涛声
风过八百里秦川
每一穗高粱都挺直了脊梁
雨过八百里秦川
村村户户的楞娃们告别了爹娘
向西叩首,东出潼关
战火燃遍了半个中国
倾斜的中原大地
在日寇的屠戮中满目疮痍
过黄河,就是救中国
守住黄河,就守住了祖国的山河

十万日军杀红了眼
三万陕军,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纠纠老秦的后生
是铮铮铁骨的中华儿郎
黄土地养育的汉子
用骨头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鲜血染红了整个黄河滩涂
铁血铸就的陕军勇士们未敢后退半步
他们用血肉之躯抵御着日军西进的锋芒
他们以残损的肢体垒起了黄河最坚实的坝堤
弹尽粮绝后,他们选择了死而不降
娃娃兵高唱着秦腔跳下百丈悬崖
年轻的女兵手拉手化作了黄河的浪花

从府谷到潼关的黄河沿线
每一个渡口的陕军都以殉国之心严防死守
他们知道,这是我们最后的一道壁垒
丢了黄河,就丢了中国
丢了中国,就再也没有我泱泱华夏
六六战役、永济战役,望原会战
每一场战斗都是殊死的拼杀
每一场肉搏都有着视死如归的胆魄
吼着秦腔的汉子们把生命碾成火把
点燃了潼关以外的一座座烽火台
他们用血与火的悲壮
在中条山上擂起了抗日救国的战鼓

大规模的扫荡,上百次的进攻
无一人后退,无一人投降
老秦人的骨头啊
是硬生生的骨头
它可以在黄土上生根
也可以在硝烟中淬成寒光
战死疆场为国亡,埋骨他乡又何妨
听,黄河的呜咽里还有着秦腔的味道
它的波涛里流淌着陕军将士们的鲜血
看,一道坚实的、血肉铸就的长城
在黄河岸边高高的耸立
这是用生命铸成的堤岸
从渭北高原一直延伸到太行山巅

陕军,英勇的虎狼之师
你们的刚
是中华国土,寸土不让
你们的烈
是守着家国,守着太阳
你们是中华儿女的骄傲
你们垒起了列强无法逾越的天障
我的三秦铮铮好儿郎
如今我华夏大地和平丰腴
你们的血水与黄河的泥浆早已凝成了琥珀
在历史的书页里闪光
你们的壮举已刻进了保家卫国的丰碑
你们的身影,一如华山的主峰
——永远向阳、永远向东

碑林/2025年9月3日
在抗日战争期间,近120万三秦儿女入伍参战,他们追随着各个部队踏出潼关,奔赴各地的抗日战场,他们在不同的战斗中顽强御敌、挥洒热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卓越的贡献。八年抗战,大半国土沦陷,但是日军始终未能踏入陕西半步,有人说是黄河阻挡了敌寇,其实是三秦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防线,守住了家乡,守住了祖国西北、西南重要的后方城市。
致敬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
致敬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英勇献身的陕西籍将士


作者:碑林路人,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文章散见于报纸杂志,经常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方广播电台播出。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外阅读训练范本及全国高校教师语文培训写作课程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朗诵:樊昕,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朗诵艺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成员,湖北省文艺两新带头人,湖北省最美文艺志愿者。湖北省礼仪学会理事/主持人礼仪专委会主任,湖北省演讲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朗诵艺术史话》湖北篇《时代的强音》联合主编,《百年旧址 武汉记忆——原创诗歌朗诵作品集》副主编,《朗诵语言艺术考级培训教程》(初、高级篇)编委,《中国百科全书》现代礼仪&文体礼仪副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公务礼仪》编委。
首席艺术顾问:瞿弦和
文学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艺术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主任编委:谢东升
编委成员:
投稿通道:
邮 箱:478358323@qq.com
联系人:陈立华 13907125104
投稿要求:
1.音频mp3格式、视频mp4,文件名:朗诵者姓名+朗诵+作者+《作品标题》,如:张三朗诵王五《火红的青春》。
2. 纯文本格式的作品文稿及简介,文件名:朗诵者姓名+朗诵+作者+《作品标题》+文稿及简介,如:张三朗诵王五《火红的青春》文稿及简介。
3.作者和朗诵者照片,照片请勿添加边框等装饰。
4.特约组稿多篇作品请分类编号。
5.投稿人请留下联系方式,方便沟通。
6.来稿我们会认真审听,择优发布。
总 编:谢东升
主 编:杨建松
副 主 编 :魏月辉 刘建林 陈 辉
承办单位: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
支持单位: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诗歌音乐专业委员会
指导老师:晓 吾
责任编辑:杨建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