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海斌,湖南长沙人,生于1946年,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老年书协创研员。曾在《人民日报》《中华诗词》等刊物上发表作品700余件,参加全国诗联及书法大赛,百余次获奖。主编《情系奥运》《夕照明》等书,著有《艺海行舟》《雷锋颂》《周海斌诗联选》等。其诗词联赋及书法作品遍布湘江古镇群落和望城各大景区。浙江天目山禅源寺、厦门陈嘉庚公园、西藏贡戛长沙广场、成都九三学社、湖南郭亮烈士纪念园、湖南雷锋纪念馆、长沙黑麋峰森林公园、长沙铜官窑遗址公园等处,亦有其诗联、书法收藏和刻挂。
诗题落叶
周海斌
(一)
秋来日渐绿转黄,
时至深更夜降霜。
风动枝头飘落叶,
也随辗转入河塘。
(二)
叶茂宜春正适时,
满山潇洒伴花枝。
游人赞语弘文墨,
影入荧屏众所知。
(三)
绿遍山川意境深,
禽飞客至觅知音。
声声心动迎春曲,
巧奏瑶琴绕树林。
(四)
夏逢阴处借偷闲,
叶退灵光色染斑。
酷暑天干蒸万物,
叶黄初挂入秋山。
(五)
秋风劲扫力无穷,
万木萧疏叶转蓬。
此景此情多咏句,
莫言秋日怨山空。
(六)
落叶归根日渐寒,
身躯残腐却心安。
轮回又转他年绿,
化作新苗秀可餐。
周海斌先生的《落叶六章》组诗以草木荣枯为镜,呈现生命循环的哲学画卷。
一、时空交响的结构美:六章依时序铺展:春之萌发(二、三章),夏之盛极(四章),秋之凋零(一、五章),冬之涅槃(六章),形成闭环叙事。尤以第四章"叶退灵光色染斑"为转折点,斑驳色彩预示生命周期的临界状态。
二、动静相生的意象群:动态意象如"风动枝头飘"(劲扫秋风)、"辗转入河塘"(飘零轨迹);静态意象如"影入荧屏"(存在印记)、"身躯残腐"(寂灭姿态)。第五章"叶转蓬"三字最妙,以飞蓬喻落叶,具象化漂泊的苍茫感。
三、多层面的生命隐喻:物质层面:"绿转黄-染斑-萧疏"的色相演变;精神层面:"心安-咏句-觅知音"的情感升华;哲思层面:"轮回又转"与"化作新苗"构成佛家轮回观与道家物化论的互文。
四、矛盾修辞的张力艺术:"潇洒伴花枝"与"怨山空"形成青春与迟暮的对照,"酷暑天干"与"日渐寒"构建温度记忆链条。末章"残腐却心安"以腐朽喻新生。
五、声音的叙事功能:第三章"声声心动迎春曲"构成听觉通感,与第五章"秋风劲扫"的破坏性声响形成复调,最终在第六章归于"化作新苗"的静默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