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连续21年的养老金调整再迎新政!人社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25年第37号文件,为2026年养老保险金划定了“公平与可持续”的改革方向。
从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差异化调整,到对长期缴费、高龄、低收入群体的倾斜,再到全国统筹与物价挂钩机制的推进,每一项条款都瞄准10.73亿参保人的核心关切,既回应“养老金够不够花”的当下担忧,也布局“未来能不能稳”的长远保障。
梳理政策重点,既是让公众清晰掌握红利,更期待大家共同关注养老体系完善,让每一份退休生活都更有底气。(225字)
【前 言】
此文民生政策解读类新闻报道,以权威政策文件为依据,结合数据、案例解读2026年养老金调整方案,聚焦参保人切身利益,兼具信息传递性与民生服务性。(76字)
【关注民生】
退休人员的福音
养老金喜迎重大调整
——2026年待遇展望与政策了解
来源:百度
9月16日下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2025年第37号文件,对2026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金调整方案作出明确部署。这份被称为"养老金新政"的文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对于8.5亿参保人的切身利益产生直接影响。调整方案的公布意味着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将迎来新一轮重要变革。
我国自2005年以来已连续实施21年养老金调整,累计提高幅度达175%。回顾2025年,全国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达到3780元,较2024年增长4.5%。而此次新政策更加注重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也考虑了长期缴费者的权益保障。
新政策最引人瞩目的是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异化调整策略。对于企业退休人员,2026年养老金调整比例为5.2%,高于2025年的4.5%,这意味着月均养老金将增加近200元。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比例为4.8%,较2025年略有下降。这种差异化调整反映了政府平衡各类退休群体待遇的政策导向。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我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0.73亿人,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为1.65亿人。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达到6.78万亿元,同比增长8.3%,累计结余8.2万亿元。虽然基金总体平稳运行,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省份结余充裕,而东北和西部部分省份已出现当期赤字。
新政策还特别关注长期缴费激励机制,对缴费年限超过30年的退休人员,每超过一年额外增加养老金1.2%,最高可增加12%。这一措施旨在鼓励职工长期参保缴费,增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在激励性。根据测算,一位缴费40年的退休工人,仅此一项就能增加月养老金约380元。
在征缴方式上,新政策明确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纳入社会保险费统一征收范围,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这一举措预计将提高征管效率,降低企业缴费成本,预计2026年可为企业减负约1200亿元。
新政策对低保障群体也给予特别关注。对月领取养老金低于3200元的退休人员,在基础调整基础上再增加2%的额外调整。据估算,此项措施将惠及约4000万低收入退休人员,体现了兜底保障功能。
对于高龄退休人员,政策给予额外倾斜。年满70周岁以上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80元,80周岁以上增加150元,90周岁以上增加200元。这一举措充分考虑到高龄老人医疗支出增加的实际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策首次明确提出建立"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彻底改变过去"高低一般粗"的调整模式。这意味着养老金调整将更加精准,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
同时,针对养老金区域不平衡问题,文件明确提出建立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2026年将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提高到25%,进一步缓解地区间基金不平衡问题。
在养老金计发方面,新政策调整了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统一为缴费工资的1.5%,高于此前的1.4%。这一调整将使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有所提升,尤其是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更为有利。
政策还首次提出探索建立养老金与物价挂钩的自动调整机制。当年度通胀率超过3.5%时,养老金调整比例将自动提高0.5个百分点;低于2%时,则适当降低调整比例。这一机制将使养老金调整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对于困扰许多人的"养老金亏空"问题,新政策给出明确回应。根据人社部最新精算报告,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可支付能力仍然稳健,预计到2050年累计结余仍将保持在12万亿元以上,能够满足养老金发放需求。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养老金替代率约为45%,低于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55%水平,但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财政承受能力,目前的替代率水平是合理的,未来还有提升空间。
专家指出,此次养老金政策调整既保持了制度的连续性,又体现了改革的创新性,是对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完善。政策设计既考虑了当前财政承受能力,又兼顾了未来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政府保障民生的坚定决心。
从养老金长期发展趋势看,我国养老保险正向"多层次、多支柱"方向发展。除基本养老保险外,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覆盖面持续扩大,个人养老金参与人数已突破8000万。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正在形成,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养老保障。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预计到2030年,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达到20%,养老金支出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因此,新政策强调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人口政策优化相结合,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
养老金制度改革涉及亿万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一方面政府需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另一方面也需要个人增强养老意识,主动参与个人养老金等补充保障计划。
本次养老金改革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政策既体现了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又注重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2026年养老金调整方案的出台,将使绝大多数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实现较为明显的提升,有效改善退休群体生活质量,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一政策调整不仅关乎当下,更着眼长远,是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
养老金政策的变革关系到每个人的未来。作为社会成员,我们既是政策的见证者,也是养老体系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你对这次养老金政策调整有何看法?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建议。(2069字)
来源: 百度 老杜有话说
2025年9月17 00:02
【重点条款梳理】
1. 差异化调整比例
企业退休人员调整比例5.2%(月均养老金约增200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4.8%,平衡不同群体待遇。
2. 长期缴费激励
缴费超30年者,每多缴1年额外增1.2%养老金(最高增12%),如缴费40年者约增380元/月,鼓励长期参保。
3. 征缴方式改革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预计2026年为企业减负约1200亿元,提升征管效率。
4. 低收入群体兜底
月养老金低于3200元者,基础调整外再增2%,惠及约4000万退休人员。
5. 高龄人员补贴
70周岁以上月增80元,80周岁以上月增150元,90周岁以上月增200元,适配高龄医疗需求。
6. 全国统筹推进
2026年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提至25%,缓解东北、西部部分省份基金赤字问题。
7. 计发比例上调
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统一为缴费工资的1.5%(此前1.4%),提升新退休人员待遇,利好高学历、高技能人才。
8. 物价挂钩机制
年度通胀率超3.5%时,养老金调整比例自动增0.5个百分点;低于2%时适当降低,实现科学调整。
9. 基金可持续性保障
明确养老保险基金预计2050年累计结余超12万亿元,回应“亏空”担忧,确保发放稳定。
10. 多层次体系建设
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覆盖面扩大,个人养老金参与人数破8000万,补充基本养老保障。(494字)
共2876字 2025年9月17日于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