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贾芸的人物塑造
《红楼梦》中贾芸以其独特的性格和生存智慧在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身处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和独特的生存策略,在困境中努力挣扎,为故事增添了许多别样的色彩。贾芸面对不同人物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对方的情绪和意图,并做出恰当的反应。面对母舅卜世仁的轻视,他以“不用费事”为由悄然离开,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知趣退场,避免了进一步的尴尬和冲突。在向倪二借钱时,他考量周全,担心“不领情恐生事”,事后还到钱铺称银子,这一系列举动体现了他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和对潜在风险的防范。而倪二对他的敬重,也从侧面印证了他处世的老练。
贾芸在与他人交流时,言辞得体,善于用恰当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与倪二对话时,他以“老二,你果然是个好汉”等话语得体沟通,赢得了倪二“好会说话的人”的评价。在向王熙凤求职时,他的言辞更是巧妙。他先顺着王熙凤的话,回应她对母亲的问候,接着借母亲之口夸赞王熙凤管家有方,说“凤姐生得单薄,事情又多,但每件事却都处理得很周全,这要换了别人,是万万办不到的”,这话说到了王熙凤的心坎上,让她不由地停住了脚步,为贾芸争取到了进一步交谈的机会。他还巧妙地表示别人送的香料,若给旁人就糟蹋了好东西,只有身份高贵的凤姐配得上使用,进一步满足了王熙凤的虚荣心。
贾芸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灵活应对。在求职过程中,他先是求贾琏,但贾琏不中用,刚出来的工作就被王熙凤要走了。贾芸没有一味地依赖贾琏,而是果断地转变策略,转头去求王熙凤。他先从醉金刚倪二那里借了十五两三钱银子买冰片和麝香,然后巧妙地将这些东西送给王熙凤,最终成功地获得了大观园种树的工作。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使他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抓住机会,改变自己的处境。
贾芸深知自己没有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背景,在贾府这个等级森严的环境中,要想谋得一份差事,必须借助外力。他的舅舅卜世仁不肯帮忙,幸好他平时人缘不错,邻居倪二帮助了他。倪二虽然是一个市井泼皮,但贾芸权衡利弊后,觉得风险可控,便接了钱。他凭借这笔钱买了香料,作为求职的“敲门砖”,成功地引起了王熙凤的注意。这种借助外力的策略,体现了贾芸的智慧和务实,他在生存和尊严之间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贾芸的社交底层逻辑是“利他”,他深知在贾府这个小社会里,只有优先实现别人的利益,自己的利益才能被实现。在与王熙凤交往时,他满足王熙凤喜好排场的心理,给足她排面,言语中处处夸赞她,提供情绪价值。他送礼时也不直接说自己的目的,而是强调只有王熙凤配得上使用这些香料,让王熙凤在享受成就感的同时,也对他产生了好感。在与宝玉相处时,他真诚地陪伴和尊重宝玉,宝玉被下咒疯魔后,他忙前忙后尽心尽力。这种利他的社交方式,让他在贾府中逐渐站稳了脚跟,赢得了他人的认可和信任。
贾芸在工作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主动选择性。他先是向贾琏打听工作机会,等待机会,但贾琏把活派给了贾芹,他虽有点失落,却并没有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寻找其他机会。随后他将目光转向王熙凤,通过精心谋划,成功地让王熙凤将种树的差事交给他。他深知贾府的运作模式和需求,了解王熙凤在贾府事务管理中的决策权,对工作机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不像其他一些人那样对身边的机会视而不见,而是能够在众多事务中发现对自己有利的工作机会,然后主动出击,获得自己想要的工作。
贾宝玉与贾芸的友情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的。贾芸初次登场时,虽因形势所迫认了宝玉做父亲,但他并非真的想要攀附权贵,而是为了多认识一个人,多一条门路,为以后铺路。宝玉是贾家公认的未来的继承人,地位非比寻常,贾芸与他打好关系也是为了未来的发展。而贾宝玉也曾多次在困境中向贾芸求助,贾芸也总是给予他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之间的友情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支持,贾宝玉变得更加成熟,学会了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贾芸作为他的朋友,时刻鼓励他坚持真实的自己,不被外部干预和社会压力所影响。
贾芸与王熙凤的关系是他在贾府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他为了谋得一份差事,精心策划向王熙凤求职。他通过送礼、巧妙言辞等方式,成功地赢得了王熙凤的好感,获得了大观园种树的工作。这一情节不仅展示了贾芸的聪明机智和生存策略,也暴露了贾府内部管理的黑暗,王熙凤把工作职权当作交人敛财的资源。贾芸与王熙凤的关系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在贾府衰落时,贾芸可能会因为与王熙凤的这段交情,在救助凤姐等人时发挥一定的作用。
贾芸和小红的爱情故事也是书中的一条重要线索。他们相识于微末,贾芸捡到了小红丢失的一块手帕,几经辗转手帕物归原主,他们也确定了彼此的心意。“手帕定情”展现了他们纯真美好的爱情,这种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像极了宝黛之间纯纯的美好爱恋。他们的爱情不仅为故事增添了浪漫的色彩,也反映了底层人物在封建社会中对真爱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八十回后,他们二人极有可能救济了凤姐和宝玉,他们的爱情故事也体现了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共患难的精神。
贾芸作为贾府的旁支子弟,身处封建社会的底层,生活艰难。但他没有像一些底层人物那样消极抱怨,而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和独特的生存策略,在困境中努力挣扎,寻找生存的机会。他的善于察言观色、精于言辞、随机应变等能力,以及借助外力、利他社交、主动选择等生存策略,展现了底层人物在复杂环境中的智慧和生存能力。他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底层人物并非都是愚昧无知的,他们也有自己的思考和应对方式,为了生存会发挥出巨大的潜力。
贾芸在贾府的生存经历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人情冷暖。他作为旁支子弟,在贾府中地位低下,受到的待遇与主子们有着天壤之别。他向母舅卜世仁求助时遭到拒绝和嘲讽,体现了亲情的淡薄和人情的冷漠。而在他向倪二借钱时,倪二却慷慨相助,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同时,贾府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利益纷争,也让他在求职过程中经历了诸多波折,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和对底层人物的压迫。
尽管生活在困境中,贾芸依然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和追求。他努力谋求一份差事,不仅是为了养活自己和母亲,也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与小红的爱情,也体现了他对真爱的渴望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他们的爱情没有被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所束缚,而是纯粹而美好的。贾芸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底层人物在艰难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选自史传统书稿:《红楼梦》细读——100个话题深度解读。本书稿寻找合作出版商)
作者介绍:史传统,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杂志签约作家,著有《鹤的鸣叫:论周瑟瑟的诗歌》《再评唐诗三百首》《三十部文学名著最新解读》《我所知道的中国皇帝》《九州风物吟》《心湖涟语》等专著。作品散见《河南文学》《诗人》《岳阳文学》《燕州文学》以及人民网等各大网络媒体,先后发表文艺评论、诗歌、散文作品2000多篇(首),累计500多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