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贾蓉的人物塑造
《红楼梦》中贾蓉这一人物虽非主角,却以其独特的性格和行为在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作为宁国府的嫡长孙,本应肩负起家族的荣耀与责任,然而却呈现出玩世不恭的性格特征。
贾蓉玩世不恭性格在书中的表现可从三方面具体分析。其一,生活作风糜烂,体现在他与多个女性的暧昧关系上。他与尤二姐、尤三姐的关系暧昧不清,在贾敬丧事期间,趁回府料理停灵之事的机会,对尤二姐言语调戏。书中描述“贾蓉又和二姨抢砂仁吃,尤二姐嚼了一嘴渣子,吐了他一脸。贾蓉用舌头都舔着吃了”,这种行为极其轻佻下流,毫无道德底线。此外,他还与父亲贾珍在男女之事上混乱不堪,背负“聚麀之诮”的骂名,尽显放荡不羁之态。其二,对待家族事务冷漠。在秦可卿病重期间,他虽询问病情,但态度冷淡,如“贾蓉道:‘先生实在高明,如今恨相见之晚。就请先生看一看脉息,可治不可治,以便使家父母放心。’”这种询问更多是出于形式,而非真心关切。秦可卿去世后,作为丈夫的贾蓉一直处于“失语失踪”的状态,没有任何爱妻病亡后的悲戚行为举止。而在秦可卿的葬礼上,他虽然忙于协助父亲操办丧事,但更多的是为了提升葬礼规格,花银子为父亲捐龙禁尉官职,尽显其在家族事务上的“用心”并非出于对妻子的感情,而是为了迎合父亲和维持家族面子。其三,缺乏进取精神。贾蓉出身显赫,身为宁国府嫡长孙,本应积极进取,为家族的未来努力奋斗。然而,他却毫无进取之心,整日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他通过买通大太监戴权获得一个龙禁尉的官职,也只不过图个虚名而已,并没有在功业上有任何发展。与同辈的贾兰相比,贾兰尚且知道发奋读书,而贾蓉却浪费自己的大好时光,在玩乐中虚度人生。
贾蓉玩世不恭性格的形成与他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父亲贾珍的不良影响是重要因素。贾珍作为宁国府的当家人,荒唐至极,看上了儿媳妇秦可卿,与秦可卿有不伦关系。贾蓉长期处于这种畸形的关系中,心理早已扭曲。他对父亲贾珍既惧怕又仇恨,但却不敢表达出来。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贾蓉逐渐变得玩世不恭,以放纵自己的行为来发泄内心的痛苦和不满。祖父贾敬的放任不管也加剧了这一问题。贾敬虽通过科考考取进士,却放弃功名躲在玄真观修炼,对家族事务一概不管,使得贾珍在宁国府中没有受到应有的约束和教导,进而影响了贾蓉的成长。贾蓉从小缺乏长辈的正确引导,在不良的家庭氛围中逐渐养成了玩世不恭的性格。此外,宁国府家庭伦理的崩坏,如贾珍不尊重继室尤氏,贾蓉受父亲影响也不把尤氏放在眼里,当众调戏尤氏的两个妹妹尤二姐和尤三姐,这种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在宁国府中屡见不鲜,使得贾蓉对道德规范和家庭伦理产生了漠视的态度。
贾蓉在贾府中的角色及与其他人物的复杂关系也值得深入探讨。作为贾府长房长孙,贾蓉身份尊贵无比。在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一回中介绍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下贾敬手中。贾蓉系长房长孙,独他随女眷在槛里,每贾敬捧菜至,传于贾蓉,贾蓉便传于他媳妇,又传于凤姐尤氏诸人,直传至供桌前,方传与王夫人。这一情节充分体现了贾蓉在贾府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他并没有承担起长房长孙应有的责任,反而成为了贾府衰败的推动者之一。
贾蓉与秦可卿的夫妻关系名存实亡。虽然书中秦可卿曾说“婶娘的侄儿虽说年轻,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二人在秦可卿生前几乎没有只言片语的交流,描述二人的同框也仅仅是在秦可卿生病时的两次。秦可卿病亡后,贾蓉没有任何悲戚的表现,这表明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感情。而且,秦可卿与贾珍有不伦关系,贾蓉对此虽然敢怒不敢言,但这也进一步破坏了他们之间的夫妻关系。
贾蓉与王熙凤的关系较为复杂。二人之间表现得过于亲密,例如在第六回中,贾蓉去向凤姐借玻璃炕屏时,当着刘姥姥的面儿,贾蓉与凤姐说话时是“嘻嘻的笑着,在炕沿上半跪”,贾蓉二次折回走时凤姐又说了一句让人浮想联翩的话“晚饭后你来再说罢”。然而,从多方面分析,他们之间不太可能有男女之私。一方面,凤姐作为大家闺秀出身,断不会无此基本的礼义廉耻;另一方面,从周瑞家送宫花时大中午的腻歪羞羞,到贾琏外出护送黛玉操办父丧事宜的牵肠挂肚,皆说明当时琏凤二人的夫妻关系相当甜蜜,凤姐不会出轨一个还不如贾琏的纨绔公子。他们之间亲密举止的原因,一方面是源于自儿时交往,另一方面是凤姐疏阔开朗的性格原因。
贾蓉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家族子弟的堕落现象,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的腐朽、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以及封建家族衰败的必然趋势。在封建家族制度下,贾蓉作为长房长孙,本应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承担起家族的责任和使命。然而,由于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伦理崩坏等原因,他成长在一个畸形的环境中,逐渐堕落。这种堕落不仅体现在他个人的生活作风和道德品质上,也预示着整个贾府的衰败。(选自史传统书稿:《红楼梦》细读——100个话题深度解读。本书稿寻找合作出版商)
作者介绍:史传统,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杂志签约作家,著有《鹤的鸣叫:论周瑟瑟的诗歌》《再评唐诗三百首》《三十部文学名著最新解读》《我所知道的中国皇帝》《九州风物吟》《心湖涟语》等专著。作品散见《河南文学》《诗人》《岳阳文学》《燕州文学》以及人民网等各大网络媒体,先后发表文艺评论、诗歌、散文作品2000多篇(首),累计500多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