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大阅兵
理智
八十周年风雷涌,
战旗猎猎映长空。
坚持抗战十四年,
不惧流血和牺牲。
中流砥柱共产党,
国共合作战日凶。
人民战争创奇迹,
迎来国强民安宁。
心潮澎湃庆胜利,
眼含热泪观阅兵。
步兵方队铿锵过,
排山倒海铁甲军。
抗战营旗随风飘,
有我先辈独立营(注)。
唯有牺牲多壮志,
不忘过去保和平。
红色基因代代传,
昂首阔步迎复兴。
(2025年9月3日10时45分感)
注:阅兵营旗方队中,有我父亲参加的老部队“左权(辽县)独立营”,抗战中,我的家族参加八路军30余人,牺牲超过10人。
第三次探访卢沟桥
理智
9月10日,还在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日子里,又恰逢第41个教师节,今天随油田一个培训班前往“七七事变”发生地,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这是我第三次来此圣地,前两次已经过去50年、40多年,每次都受到一次红色教育和洗礼。
硝烟散去八十年,
“卢沟晓月”巍然立(注1)。
永定河水今丰满,
滚滚洪流水湍急。
日本侵华罪难赦,
国仇家恨永牢记。
伤亡军民几千万(注2)
敢叫日月换新天。
中流砥柱共产党,
人民战争是秘诀。
论持久战指方向,
迎来江山飘赤旗。
而今国富军力强,
保卫和平是目的。
教育后辈责任重,
红色基因永赓续。
(2025年9月10日晚于华北油田)
注1: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金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明、清都曾加以修葺,如今桥的形制、桥基、桥身的构件和桥上石雕部分仍为金代原物。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日本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卢沟晓月”由清乾隆帝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御笔题写,并附有同题诗文刻于碑阴。
注2:据国家官方统计,抗战期间,全国伤亡军民3500万。
勿忘耻辱 振兴中华
——纪念“9.18“事变94周年
难忘当年“九一八”,
血染数字热泪洒。
蒋贼下令不抵抗,
东北沦陷心发麻。
唯有中国共产党,
中流砥柱救中华。
发表宣言昭世界,
同仇敌忾把倭杀。
松花江上飘战旗,
抗日联军听党话。
坚持抗战十四载,
日寇投降缴枪把。
为了和平讲正义,
人民战争威力大。
如今国富军力强,
胜利路上再出发。
理智
(2025年9月18日)

将军的背影
李海生
每当我回到太行山中,
都要到将军广场穿行。
从北走到南,
从西走到东。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
将军的背影。
儿时想,
将军出生在湖南醴陵,
为何在我的故乡受到追崇?
后来才知道,
他的名字叫左权,
是一位著名的将军。
黄埔军校,
他是第一期高材生。
留苏伏龙芝,
能把“洋面包”消化尽(注1)。
归国后,
勇挑军队指挥的重任。
长征途中,
他指挥若定。
十四年抗战,
彰显他参谋长的职能。
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
他亲自选址黄崖洞。
百团大战,
他是重要的决策人。
为了掩护总部转移和保护百姓,
他牺牲在血泊中。
三十七岁,
成了他生命的永恒!
四十多篇军事专著,
是我军建设的奇宝异珍。
毛主席评价他是
“两杆子”都硬的将星。
可有多少人知道,
他头上还戴着“托派”的帽子,
但丝毫不影响他信仰的坚定。
牺牲多年才予以摘除,
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注2)。
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
八十多年,
人民对他的怀念从未变更(注3)。
我上初中的母校
是以他的名字冠名
在将军广场
我仿佛看到了,
他的前面是曾经炮火连天的阵地,
还有部队的机关和百姓。
这些,
都是他保护的责任。
他很普通,
也有作为丈夫、
父亲的爱心。
他很伟大,
他是
为了国家的解放,
为了人民的安宁。
为了百姓的幸福,
为了世界的和平。
这就是,
将军的初衷。
每当我看着将军宽厚的背影,
心情总是那么难以平静。
看着广场活蹦乱跳的少年,
那些跳广场舞的耄耋老人。
我知道,
将军是那样的欣慰,
因为他为之奋斗的理想,
已经化作大地的美景。
如今再也没有人敢来狂轰滥炸,
再也不怕敌人来占我们的领土、
领海、领空。
望着将军的背影,
我在想,
要把将军的遗愿,
变成新征途的具体行动。
让红色基因,
一代代永远传承,
传承!
(2025年9月4日)
注1:毛泽东曾说:”左权他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这个人硬是个‘两杆子’都硬的将才。”
注2:左权在留苏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为人正派,因而威信比较高,但因他从不主动向王明靠拢,引起王明的不满。1928年的一天,左权和一些留苏同志一起在宿舍吃了一顿中国饭,王明知道了这件事后大做文章,说他们是“江浙同乡会,有托派嫌疑”。自此左权就被戴上了“托派嫌疑”帽子,虽经多次申诉,一直没有结论。直到1982年,左权夫人刘志兰又给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写信,再次要求中央发文为左权平反,取消对他的“留党察看”处分。这一次,中央有关部门出具书面文件对左权受王明路线打击迫害一事予以平反,取消对左权的“留党察看”处分,并将该文件放入了左权的档案,但没有对外公布。左权终于洗清了不白之冤,此时,距离他牺牲已经过去了整整40年(选自2013年4月2日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注3:左权将军外孙沙峰说:“知道姥爷是英雄,但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在用这种方式纪念他……因为左权县人民对姥爷的感情特别深,所以有不少人以为我姥爷是山西人”(2025年9月4日央视网)
—— 作者李海生简历 ——
李海生 笔名理智,革命老区山西省左权县人,1953年4月生,1969年8月毕业于左权中学,同年12月参军,1970年9月入团,1973年9月入党, 1978年退役到中石油华北油田,在部队4次获嘉奖。参加过华北、塔里木石油会战。天津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毕业,高级政工师。曾担任华北石油管理局副处级纪检监察员,中国石油监察学会华北油田支会秘书长,二级单位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监事会主席等职。中国石油作家协会、河北省摄影家协会、河北省曲艺家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退休前后担任华北油田关工委委员,华北油田曲艺家协会执行副主席;华北油田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华北油田老年摄影协会副会长、军委工程兵建筑第54师(两弹一星“筑窝”神秘功勋部队,8342是其中使用代号之一)“战友服务协会”顾问、54师历史研究中心主任等社会职务。2013年6月被华北油田文联授予“华北油田文化艺术特别奖”称号。2018年被评为中石油”离退休系统宣传思想工作优秀通讯员”,2019年获河北省关工委先进个人,2023年被中石油授予和聘为“最美石油五老”和“关心下一代石油五老”称号。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家、省部、厅局级发表各类文稿220余万字,摄影作品百余幅,多篇文稿、摄影作品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出版长篇小说两部,其他专著4部。有的作品被翻译成外文,有的文章被作为外教教材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