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李纨的人物塑造
《红楼梦》李纨这一人物形象以其独特的性格和命运,在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她恪守封建妇德,在贾府中有着独特的生存状态,其内心世界也充满了矛盾与挣扎。李纨恪守封建妇德的性格特点在书中有着多方面的表现。在服饰与行为举止上,她始终保持着朴素的风格,常穿着青缎褂子,不施粉黛,这种外在形象既符合她寡妇的身份,也体现了她对封建礼教中“寡妇应守节”规范的严格遵循。她居住的稻香村,黄泥矮墙、稻茎掩护,院内茅屋纸窗,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这种简朴的居住环境也暗喻了她内心的压抑与生命的枯寂。在生活重心上,她将全部心血倾注在侍亲养子和陪侍小姑子们做针线、诵读诗书上,对贾兰的学习要求极为严格,同时积极参与小姑子们的活动,如组织诗社等,但始终以温和、不张扬的方式参与其中。在情感表达上,她极为内敛含蓄,送宫花时,周瑞家的路过李纨窗下,见她歪在炕上睡午觉,而隔壁王熙凤与贾琏过夫妻生活,两者形成强烈反差,但李纨并未表现出任何不满或怨恨,只是默默接受自己的命运,这种午睡不拉窗帘的细节,实则是她谨小慎微、避免是非的体现。
李纨的这种性格特点对自身命运和家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自身命运方面,她虽赢得“大菩萨”的尊重,却也失去了自我,一生被束缚在封建礼教的枷锁中。她教子有方,贾兰最终科举高中,但她自己却未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长期的压抑和操劳使她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在家族方面,她的恪守妇德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贾府的家族秩序和道德形象,为其他女性树立了榜样,起到了稳定家族的作用。同时,她对贾兰的严格教育也为贾府培养了一个有望中兴家道的人才,尽管这种“中兴”只是封建制度下的短暂幻梦。
李纨在贾府中的生存状态充满了孤独与无奈。作为荣国府的长媳,她因丈夫贾珠的早逝而逐渐被边缘化,失去了家族事务的主导权,王熙凤成为了实际的管家者。她只能默默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参与权力斗争,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然而,她在经济上却有着相对独立的保障,月例银子颇为丰厚,比王熙凤还多出两倍,又有园子地收租,年终分年例也是上上份。但她的生活却极为简朴,住所稻香村质朴无华,她将大部分财富积累起来,为儿子贾兰的未来做准备。
李纨的内心世界同样充满了矛盾与挣扎。青春丧偶的她内心充满了孤独和寂寞,看着其他姐妹们享受着青春的欢乐和爱情的甜蜜,而自己却只能独自面对生活的冷清。在螃蟹宴上,众人在一起吃喝玩乐,李纨抱着平儿,摸到她身上的钥匙,这一细节体现了她对自己寂寞生活的感慨和对正常家庭生活的向往。她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贾兰身上,期望他能通过科举出人头地,重振贾府门楣。然而,她也深知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对贾府的未来感到无奈和担忧。
李纨的形象塑造对封建社会寡妇形象具有典型的贡献。她生动地展现了封建礼教对寡妇的严格束缚,体现了封建礼教下寡妇的典型代表特征。同时,她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寡妇的生存困境,她虽出身名门,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但由于寡妇的身份,她失去了许多权利和自由,处于家族的边缘地位,还要面对社会的舆论压力。此外,她的形象也展现了封建社会寡妇的复杂人性,她既有恪守妇德、温和善良的一面,又有内心渴望自由和幸福的一面,这种复杂的人性使她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李纨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她恪守封建妇德的性格特点在书中有着多方面的表现,并对自身命运和家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在贾府中的生存状态充满了孤独和无奈,内心世界则充满了矛盾和挣扎。(选自史传统书稿:《红楼梦》细读——100个话题深度解读。本书稿寻找合作出版商)
作者介绍:史传统,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杂志签约作家,著有《鹤的鸣叫:论周瑟瑟的诗歌》《再评唐诗三百首》《三十部文学名著最新解读》《我所知道的中国皇帝》《九州风物吟》《心湖涟语》等专著。作品散见《河南文学》《诗人》《岳阳文学》《燕州文学》以及人民网等各大网络媒体,先后发表文艺评论、诗歌、散文作品2000多篇(首),累计500多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