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贾迎春的人物塑造
《红楼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众多性格鲜明、命运各异的女性形象,贾迎春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她虽贵为贾府二小姐,却性格懦弱,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家族的忽视下,最终陷入“中山狼”的婚姻陷阱,早早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迎春的悲剧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是封建社会种种弊病的集中体现。深入剖析迎春的人物塑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悲剧内涵和曹雪芹对封建制度的深刻批判。
贾迎春懦弱性格的形成原因及具体表现可归结为三点。家庭环境的冷漠与忽视是其首要成因:迎春生母早逝,在贾府中缺乏亲生母亲的关爱与庇护。其父贾赦荒淫无道,只知追求声色犬马,对女儿的成长和情感需求漠不关心。邢夫人作为继母,自私冷漠,只顾自身利益,对迎春也是敷衍了事。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迎春感受不到温暖与关爱,逐渐形成了逆来顺受、胆小怕事的性格。例如,第七十三回中,迎春的乳母因聚赌被查,邢夫人前来责备迎春时说:“你这么大了,你那奶妈子行此事,你也不说说他。”迎春却只是低头弄衣带,半晌答道:“我说他两次,他不听也无法。况且他是妈妈,只有他说我的,没有我说他的。”可见,迎春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面对不合理的对待也只能默默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与压抑是其第二成因:封建礼教强调女性的“三从四德”,要求女性温顺、柔弱、逆来顺受。迎春深受这种礼教思想的熏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她认为女子应该安分守己,不争不抢,对命运的不公只能默默接受。例如,在抄检大观园时,司棋因与表兄私通被撵走,迎春虽然心中不舍,但却没有为司棋求情,只是含泪说道:“我知道你干了什么大不是,我还十分说情留下,岂不连我也完了?你瞧入画也是几年的人,怎么说去就去了。自然不止这两个,想来这园里凡大的都要去些。虽说我年轻,大人家子也住过,不闻不问,这会儿子又不问。既这样,你该去便去,我也不留你。”这充分体现了迎春在封建礼教压迫下的无奈与懦弱。个人经历的挫折与打击是其第三成因:迎春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诸多挫折和打击,进一步加剧了她的懦弱性格。她的乳母不仅聚赌,还偷拿了她的累丝金凤去典当,迎春却不敢声张,生怕惹出是非。当探春等人要为她讨回公道时,她却劝道:“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这种经历让迎春更加坚信自己的无力改变现状,从而选择逃避和妥协。
贾迎春懦弱性格的具体表现体现在三个方面。面对利益受损时的退缩:在第七十三回中,迎春的累丝金凤被乳母拿去典当,丫鬟绣橘提出要回金凤,迎春却说:“罢,罢,罢,省些事罢。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她宁愿放弃自己的财物,也不愿与乳母发生冲突,体现了她的懦弱和缺乏主见。遭受委屈时的沉默:当邢夫人责备迎春管教下人不严时,迎春只是默默承受,没有为自己辩解一句。她深知辩解也无济于事,只能选择沉默,这种沉默是对不公命运的无奈接受。面对婚姻时的无助:在面对贾赦将她许配给孙绍祖的婚姻安排时,迎春没有丝毫的反抗能力。她只能听从命运的摆布,嫁入孙家,最终惨遭折磨而死。她的无助和绝望,是她懦弱性格在婚姻问题上的集中体现。
贾迎春的婚姻悲剧对封建社会包办婚姻具有深刻的批判意义。封建包办婚姻的残酷性在迎春的婚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贾赦为了偿还孙绍祖的五千两银子,不顾迎春的意愿,将她嫁给了孙绍祖这个“中山狼”。孙绍祖生性残暴,将迎春视为玩物,对她百般虐待。迎春在孙家受尽折磨,最终香消玉殒。这种婚姻完全没有考虑当事人的感情和意愿,只是基于家族利益和金钱交易,充分暴露了封建包办婚姻的残酷性和不合理性。这种婚姻对女性权益的严重侵害也不容忽视。在封建包办婚姻中,女性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没有任何自主选择的权利。迎春在婚姻中遭受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却无法反抗。她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权益的严重侵害,女性被视为家族的附属品和交易的筹码,她们的幸福和生命被随意践踏。同时,迎春的婚姻悲剧也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的腐朽和没落。贾赦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将迎春推入火坑。这表明封建家族制度已经沦为维护少数人利益的工具,失去了其应有的凝聚力和道德准则。曹雪芹通过迎春的婚姻悲剧,对封建家族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贾迎春的命运结局对作品整体悲剧氛围的营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她的死亡结局强化了作品的悲剧主题。迎春的死亡结局是《红楼梦》悲剧主题的重要体现。她的悲剧命运与书中其他人物的悲剧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悲剧网络。迎春的懦弱性格和不幸婚姻,使她成为了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她的死亡进一步强化了作品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悲剧的揭示。同时,她的命运结局也加深了读者的悲剧感受。迎春的命运结局令人痛心疾首,她的懦弱和善良并没有换来幸福,反而遭受了无尽的折磨和痛苦。读者在看到迎春的悲剧结局时,会深刻感受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从而加深对作品悲剧氛围的体验。迎春的死亡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读者心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制度的罪恶。此外,迎春的悲剧与其他人物的悲剧相互映衬,共同营造了作品整体的悲剧氛围。例如,林黛玉的痴情悲剧、薛宝钗的无奈悲剧、王熙凤的权谋悲剧等,都与迎春的悲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统一的悲剧整体,使作品的悲剧氛围更加浓厚。
贾迎春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其懦弱性格的形成、婚姻悲剧以及命运结局,都具有深刻的文学意义和社会价值。她的懦弱性格是家庭环境、封建礼教和个人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她的婚姻悲剧揭示了封建包办婚姻的残酷性和对女性权益的严重侵害;她的命运结局强化了作品的悲剧主题,加深了读者的悲剧感受,与其他人物的悲剧相互映衬,共同营造了作品整体的悲剧氛围。曹雪芹通过对迎春这一人物的塑造,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使《红楼梦》成为了一部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学巨著。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迎春的悲剧中汲取教训,珍惜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努力追求真正的幸福和尊严。(选自史传统书稿:《红楼梦》细读——100个话题深度解读。本书稿寻找合作出版商)
作者介绍:史传统,盘锦市作家协会会员,《诗人》杂志签约作家,著有《鹤的鸣叫:论周瑟瑟的诗歌》《再评唐诗三百首》《三十部文学名著最新解读》《我所知道的中国皇帝》《九州风物吟》《心湖涟语》等专著。作品散见《河南文学》《诗人》《岳阳文学》《燕州文学》以及人民网等各大网络媒体,先后发表文艺评论、诗歌、散文作品2000多篇(首),累计500多万字。
